|
師說:在用藥上,我們打破了君臣佐使的規(guī)矩。人本無非就是這上、中、下三焦,掌握好用藥就精了。一般地說,上焦不是虛就是實,不是上火就是有氣或者是痰。中焦不好,不是胃弱,就是胃滿;下焦不是肚脹,就是大小便宜不利,或者月經(jīng)不正常。只要把三焦的功能記準了,用藥調(diào)理很容易。上焦的心肺,我們只要掌握了左、右心房正常就行;睡眠不好跟心臟回流有關(guān);肺部清亮,呼吸正常,沒有痰;中焦胃口好,脾健康,肝區(qū)正常,血正常,才能吃,而且吃了沒事;下焦叫他大、小便通暢,月經(jīng)正常,這樣內(nèi)部的調(diào)整標準就差不多了。所以上焦要下行氣順,回流血快;中焦左右調(diào)和,上下疏通;下焦?jié)駶櫽卸?,利?dǎo)通暢。這是大體要求,不可不知。有人說,頭部有了問題,四肢有問題,怎么治?不管是頭,還是四肢,其根都在五臟六腑,都在上、中、下三焦。筋脈血脈循環(huán)正常,空間能量運行正常,頭絕不會疼痛發(fā)昏;經(jīng)絡(luò)血脈暢通,該吸收的吸收,該輸送的輸送,四肢也絕不會麻木疆硬。這里沖洗空間的問題也好,實體的問題也好,經(jīng)絡(luò)的問題、筋脈的問題也好,都是 五臟的問題,都是三焦的問題。所以,五臟一正常,三焦暢通,全身都沒病,還有什么頭疼腿疼膀子疼?。?/font> 當(dāng)然,五臟有病,病因多樣,研究透了才能對癥下藥。 心臟有?。鹤笮姆坎粍?,有瘀血了,炒棗仁,紅花,再加點兒活血藥;右心房不動,回流慢了,柏子仁,夜交丁,珍珠母。 肝臟有?。簼駸嵋鸬模痍?;血瘀引起的,丹參;是氣的原因引起的三棱,莪術(shù)。 腎臟有病:腎臟不動彈,是尿毒癥,這個麻煩,但學(xué)握了它的病理也好辦。濕毒的,去濕;是瘀血,解瘀; 是肌肉不動的,開肌肉,是什么問題用什么藥。 下部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檳榔、瓜蔞仁、大蕓。但老人大便干燥不能瀉,越瀉越干,因為老人精液少,所以用當(dāng)歸、大蕓;年輕人大便干,十之八九是火,用川軍、番茄葉;毒火,番茄葉、白頭翁。小便不利,膀胱炎癥,忍冬丁、公英、扁畜、瞿麥。 經(jīng)絡(luò),肌肉經(jīng)及骨胳用藥也不一樣。經(jīng)絡(luò)有病,加桂枝;肌肉有病加葛根;骨胳有病加毛狗。 如果我們把天地人這一套掌握了,和八卦一樣,翻來覆去的變,就是處方。當(dāng)然,這首先得會看舌苔。舌頭分上中下三段,每段又分上中下,又分左中右,左中右又各有其變化,各表現(xiàn)不同的癥狀。吐出舌頭一看,中間一段右邊黃得厲害:肝臟有火,茵陳;左邊黃得厲害:脾臟有熱,板蘭根、茯苓。這就解決了,非??臁R乔?/span>脈,二十八脈,又加又減,不容易鬧清楚,看舌苔就很快。來了個人,說渾身筋骨痛,一看肝臟有火,有火撤火,而且只用一味引經(jīng)消導(dǎo)藥就行,不要多,多了反而麻煩。我不管什么筋骨疼,哪兒疼,我只管肝臟,把肝臟火一撤就行了。又來了個人,說背部疼得厲害,一看肺部不清,先清肺,不管背部,忍冬丁,板蘭根,浮石,開了以后,肺部清亮了,再稍加點桂枝3克,或者是葛根3克,背部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我的方子里頭開白頭翁的多。為什么?哪個人的腸胃里頭都有熱啊,有熱先清熱,管你什么病,先清熱再說。腸胃運轉(zhuǎn)正常了,其它地方有病,稍帶著不就解決了嗎?一定要保證腸胃的清潔,要清潔就得解決兩個問題:一個虛,一個實。虛:地?。粚崳喊最^翁。這個人上火挺大,肚子老疼,上廁所還少,這是腸虛熱,用地?。淮蟊銓?/span>干時不干,胸部也悶頭也發(fā)昏,實熱用白頭翁10克,20克,30克,用到100克都沒事。 我們還要掌握人體臟腑之主,要知道它每一個臟腑與什么相對應(yīng)。《內(nèi)經(jīng)》第二章就講這個。知道了什么臟腑管什么,就能找到各地方的病根,就好治。比如:腳面腫,胃熱用茯苓。大關(guān)節(jié)疼,腎臟有熱;小關(guān)節(jié)疼,肺部有熱。嘴唇腫,上邊腫肺熱,下唇腫腎熱;轉(zhuǎn)圈都腫,脾熱。鼻子頭發(fā)青,肝脾間有瘀,用丹參。還有眼紅,看不同的部位,分屬肝火,肺火心臟病。這是快捷的處方法,當(dāng)一個醫(yī)生,眼要尖,耳要靈。當(dāng)然,智能醫(yī)學(xué)處方還多一個方法:觀場象。他往這兒一站,看看內(nèi)臟就清楚了。我現(xiàn)在講這些,是考慮到還有不會透視的。但我們智能醫(yī)學(xué)掌握這些方法,再加上觀場象,兩者一結(jié)合,不更快嗎?見不見效,我們一開方就知道。 郭老師講智能醫(yī)學(xué)處方(四) 師說:人體的問題都是三焦問題。誰也離不了三焦。婦科乳房病就與三焦、五臟有密切相關(guān)。胸部整體是心和肺部。乳房考慮是胃部;乳頭考慮肝部;乳房那個黑圈,考慮腎臟。乳房疙瘩,胃火;乳頭疙瘩,肝火;乳暈疙瘩,腎火。這些細微之處,醫(yī)書上沒有,都是經(jīng)驗之談。有的病用什么藥也達不到,就用甲珠,叫它往那里走就往那里走,甲珠就穿山甲,穿透力很大,但也很貴,修養(yǎng)院用不著。修養(yǎng)院治病有個特點:藥過不去的,信息能過去。所以修養(yǎng)院都用草藥,叫它過去,它不敢不過去。 在用藥的分量上,要根據(jù)場象顏色的輕重而決定藥量:顏色重的,分量重點;顏色輕,藥量輕點。肺部用藥還不能太猛,重劑量下去,一下向外發(fā)散開,人還受不了;還有,本來熱,吃了藥還看不見,為什么?就象蒸饅頭一樣,籠罩一掀,蒸氣沖上來,就模糊了。所以,這種情況用藥要慢一點,散熱要慢點。熱在上部要慢一點,熱在下部,腸胃里頭要快一點。腸胃散熱不能慢,慢了會產(chǎn)生很多病變。腸胃里頭的“賊”不能久留,見之就打,叫它趕快走,不是走小便,就是走大便,要徹底清除,留一點會造成禍患。但是心肺里頭有賊,得考慮考慮,“你走吧,要什么給什么”。這時候你要是見賊就打,你打他也打,那賊說了:“咱們破罐子破摔吧!你看看,我給你摔吧!”你心臟受得了嗎?所以心肺用藥,要掌握尺度。而腸胃用藥,就沒有什么尺度問題了,要以狠為主。 在用藥的種類上,還要注意一點:見血莫止血,有了血癥,不要急于去止住它;有了氣癥,也不要急于去治氣。我們一定要探究五臟六腑的問題是由什么引起的,探聽虛實。不外乎:肺部去火,中焦清熱,健脾,運化;下焦去濕或補虛這三條。所以,治上部有兩個基本方的變化:忍冬丁,板蘭根,浮石,白頭翁,茯苓,茵陳,扁畜,瞿麥,這是陽性的基本方;陰性的基本方:上部的火不大,炒棗仁、云苓、白術(shù)、焦三仙、薏苡、川斷、桂枝、白芍、丹參。抓藥的時候就這兩個基本方,別的沒有,在兩個湯頭之間選擇的時候,還有規(guī)律。從天氣上講,遇冷的,以炒棗仁為君;遇熱的,以忍冬丁為君。從人體變化上講,虛弱虛寒的,炒棗仁;溫?zé)岚Y,忍冬丁。從貧富上譚,富貴有錢人,忍冬丁,貧賤沒錢的,炒棗仁。為什么?富人瀉火,貧者補虛。從地理環(huán)境上講,南方忍冬丁,北方炒棗仁,臺灣,海南靠海水多,以利濕為主,佩蘭,藿香不能少;內(nèi)陸的,象甘肅這些地方,雨少水氣少,白頭翁,板蘭根多一點,滋潤滋潤才行。小孩方以單方、小方為主,喝一口就頂事。感冒了,忍冬丁,板蘭根兩味藥就行;假如咳嗽用板蘭根,杷葉;如還帶痰,板蘭根,陳皮。用不著復(fù)方。 所以,首先應(yīng)該學(xué)會單方治病。我記得有個病號開了五付藥,只花了五毛錢。五毛錢,過化驗一次費用都不夠,但他照樣把閏治了。只要掌握一個氣一個血,就能開單方,忍冬丁,丹參配伍,又活血又治氣。肚子疼,白頭翁一味藥就治了;肚子疼,憋得慌,白頭翁,檳榔兩味藥即可;胳膊疼,一看舌頭中間滿,茯苓20克,桂枝3克;心臟不太好,老煩燥,板蘭根30克,丹參5克,10克,最多三毛錢,既要治好病,又要少花錢,這是我們修養(yǎng)院要堅持的原則。有個老頭胃癌,來這兒吃了藥就見效;后來他又來開方了。他說:“我在醫(yī)院里頭一付藥幾十塊錢,還不見效;在這兒五付藥才二十五快錢,這病治得還見效!”你說他高興不高興?今后這種既便宜又對癥的處方更應(yīng)該運用,以單方為主,最多四五味藥。這樣,我們到農(nóng)村,連教育功,帶治病,帶按摩,帶開方,才能盡快地解除人民疾苦,才能更好地普度眾生。也只有這樣,修養(yǎng)院才能把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作風(fēng),崇高的精神和道德風(fēng)尚發(fā)揚光大,才能不斷地大踏步前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