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牌屋系列# ◎ 封楚誠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5 四、那些活躍的夫人們
不同于以往大家看到的美國政治劇,在《紙牌屋》中,“夫人” 們占據(jù)了相當重的戲份。在第二季中,Claire 在電視訪談中主動爆出大學期間曾被性侵犯的歷史,從而掀開了一場 “夫人戰(zhàn)爭”:第一夫人、白宮的女主人、總統(tǒng)的老婆 Patricia Walker 和第二夫人、副總統(tǒng)的老婆 Claire Underwood 聯(lián)手推動了針對美軍性侵問題的立法,雖然該立法最終因為政治妥協(xié)在眾議院被迫擱淺,但是這一場 “夫人戰(zhàn)爭” 可以說給這部政治劇增添了別樣的色彩。那么,在華盛頓特區(qū)的政治活動中,夫人們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呢?本節(jié)將著重分析第一夫人和第二夫人作為兩個重要的政治人物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地位,以及他們所肩負的使命。
雖然我們通常將美國國家元首的夫人稱為 “第一夫人”,但首先必須明確的是,“第一夫人” 并不是一個官方的稱謂。事實上,美國建國早期社會各界對總統(tǒng)伴侶的稱謂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總統(tǒng)夫人(Mrs. President / Presidentress)是比較常見的稱呼。在這一個階段,總統(tǒng)伴侶的稱謂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她們的個人喜好;例如,美國開國總統(tǒng)華盛頓的夫人 Martha Washington 在公共場合一般被稱作 “華盛頓夫人(Lady Washington)”,這種稱呼是有比較鮮明的英國中世紀色彩的,因為在英國文化中,Lady 本身就是地位的象征:王室中的女性成員(公主或親王的女兒等)通常在姓前冠 Lady 作為尊稱,在這里的 Lady 是與男性貴族的 Lord 相對應的。例如,在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女王前,可以稱呼其為 The Lady Elizabeth。時至今日,英國嘉德勛章(Order of the Garter)和薊花勛章(Order of the Thistle)的女性受勛者也會在其姓前冠 Lady?;氐矫绹鴼v史,“第一夫人” 在 19 世紀中期開始逐漸被更為廣泛地使用,曾經(jīng)采訪過南北戰(zhàn)爭并受時任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接見的英國著名戰(zhàn)地記者威廉?拉塞爾在自己的作品中稱林肯總統(tǒng)的遺孀為 “第一夫人”,著名作家埃德蒙?哈德遜也在報道美國第十九任總統(tǒng)盧瑟福?海耶斯(Rutherford Hayes)就職典禮時稱海耶斯夫人為 “第一夫人”,最終使得這一稱呼 “家喻戶曉”。十九世紀末期隨著內(nèi)戰(zhàn)硝煙漸遠,美國社會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取得了極大發(fā)展,“第一夫人” 也在總統(tǒng)伴侶的稱呼基礎(chǔ)上有了更多的政治意味:第二十三任總統(tǒng)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的夫人卡羅琳?哈里森(Caroline Harrison)開創(chuàng)了 “第一夫人辦公室”(Office of the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先河,她的社交助理(Social Secretary)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專門服務(wù)于總統(tǒng)夫人的工作人員。“第一夫人辦公室” 也隨之大大擴展了 “第一夫人” 在政治領(lǐng)域的活動范圍。隨后,“第一夫人” 的政治活動在二十世紀初期得到了極大擴張,到肯尼迪政府時期,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四十多名雇員的 “第一夫人辦公室”,并在白宮進行辦公。時至今日,“第一夫人” 早已脫離了單純的總統(tǒng)伴侶地位,而是總統(tǒng)在很多具體政策、政治活動、外交行程上的重要助手;同時,“第一夫人” 作為美國 “最具政治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的形象和言論也在不斷推動美國社會的進步。尤其是在女權(quán)主義日盛的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白宮的女主人 “第一夫人” 可以說是 “婦女能當半邊天” 的最好注腳。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夫人” 并不見得是總統(tǒng)的伴侶——在不常見的情況下(即總統(tǒng)單身或喪偶),“第一夫人” 的政治責任則會由總統(tǒng)最親近的女性親屬承擔。例如,安德魯?杰克遜總統(tǒng)(Andrew Jackson)的夫人去世后,他的侄女 Emily Donelson 和兒媳 Sarah Yorke Jackson 先后充當了 “第一夫人” 的角色,成為了實際上的白宮女主人;本杰明?哈里森的夫人(前文提到的卡羅琳?哈里森)在 1892 年去世后,他們的女兒瑪麗?哈里森(Marie Harrison)實際上承擔了 “第一夫人” 的使命,以白宮女主人的身份舉行非正式招待。
今天,我們通常用姓氏稱呼總統(tǒng)夫人;以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為例,在一般場合,我們稱其為 Mrs. Obama。所有的第一夫人中,只有希拉里?克林頓是個例外:因為她在比爾?克林頓卸任后出任了奧巴馬政府的國務(wù)卿,因此在任上她的官方稱謂是 the Honorable Hilary Rodham Clinton(尊敬的希拉里?克林頓),而不是直接冠夫姓。
相比于第一夫人日益重要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第二夫人” 在美國則顯得有點不倫不類,其地位也遠不如 “第一夫人” 重要。直到上世紀末,副總統(tǒng)夫人才逐漸從幕后走上臺前,成為華盛頓特區(qū)諸多女性公眾人物中的一員。而歷史上,正如 Frank Underwood 的夫人 Claire Underwood 經(jīng)常配合丈夫的陰謀陽謀一樣,很多副總統(tǒng)夫人反而是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其中就包括安德魯?杰克遜總統(tǒng)時期的副總統(tǒng)夫人弗洛莉德?卡爾洪(Floride Calhoun)——翻看美國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卡爾洪夫人的名字和十九世紀華盛頓最大的政治丑聞之一 “伊頓事件(Eaton Affairs)” 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耙令D事件” 又稱 Petticoat Affairs——你幾乎可以從字面意思上解讀它。Petticoat 是女性蕾絲裙的一種,其引申義為女性的、陰性的,或與女性有關(guān)的(of, relating to, or carried out by women)。這一含義恰如其分地解釋了這一政治丑聞。
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醫(yī)療衛(wèi)生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都并不發(fā)達,因此當時人們的壽命較現(xiàn)在要短很多,更有大量不能治愈的疾病不期而至奪走人們的生命。華盛頓特區(qū)富蘭克林旅店老板的女兒瑪格麗特?奧尼爾(Margret O’Neale)就遇上了這樣的不幸——她的丈夫、美國海軍 “憲法” 號事務(wù)長約翰?汀伯雷(John Timberlake)因為肺病于 1828 年逝世。汀伯雷去世后奧尼爾即和年僅 28 歲、剛剛喪偶的新晉參議員約翰?伊頓(John H. Eaton)成婚;而早在成婚之前兩人的 “緋聞” 就早已在特區(qū)傳的雞飛狗跳。這在現(xiàn)代人看來沒什么的 “鰥夫寡婦再結(jié)合”,在當時可是徹底顛覆了人們的三觀:十九世紀初的美國還是相當保守的,雖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是當時的社會習慣和宗教習俗普遍對 “服喪期(mourning period)” 有具體要求。奧尼爾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于服喪期內(nèi)就和鰥夫成親,這絕對是對公序良俗的巨大挑戰(zhàn)。一個風塵女子成了議員夫人,這挑戰(zhàn)了上層貴婦人的底線,于是副總統(tǒng)卡爾洪的夫人和其他貴婦人結(jié)成同盟,一起往奧尼爾身上潑臟水。包括當時的 “代理第一夫人” 的 Emily Donelson 也站在卡爾洪夫人一邊。整個內(nèi)閣中,只有同為鰥夫的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同情新婚燕爾的 Eaton 夫婦。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樣一個不顧公序良俗的鰥夫伊頓,居然在第二年(1829 年)被總統(tǒng)安德魯?杰克遜任命為戰(zhàn)爭部長(Secretary of War,即后來的國防部長),成了堂堂內(nèi)閣閣員——風塵女子成了部長夫人,在卡爾洪夫人們看來簡直是 “成何體統(tǒng)”。最終,這一政治丑聞以幾乎包括副總統(tǒng)卡爾洪在內(nèi)所有閣員 1831 年的請辭收尾,也使得安德魯?杰克遜之后最有可能的總統(tǒng)繼位者卡爾洪從此與美國最高權(quán)力寶座無緣。這件事倒是便宜了范?布倫——他在隨后被安德魯?杰克遜提名副總統(tǒng),并在杰克遜的第二任期結(jié)束后成功當選美國總統(tǒng)。估計是吸取了伊頓的教訓,早年喪偶的范?布倫不再續(xù)弦,孤獨終老。這個丑聞也讓華盛頓的男人們意識到了 “夫人” 們的威力;杰克遜總統(tǒng)事后留下的一句話莫過于最好的尾聲: “I [would] rather have livevermin on my back than the tongue of one of these Washington women on my reputation.” (我寧可后背爬滿寄生蟲,也不要讓那群華盛頓的長舌婦毀了我的名聲)
(未完待續(x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