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少陰寒化證辯證要點: (一)、少陰真陽衰微辯證要點: 原文282、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解詞:(1)欲吐不吐——即泛泛惡心,想吐而無物吐出。 (2)小便色白——即小便清長。 (3)下焦——此指腎臟而言 語譯:少陰病,見惡心欲吐卻無物吐出,心煩,精神萎糜,神志恍惚。五六日后出現(xiàn)下利,口渴者,為病入少陰。本癥是因少陰陽衰、陰寒內盛,不能蒸津化氣上潤口舌,故口渴欲飲水自救;若小便色白的,說明少陰病的指征已具備。小便色白,是下焦陽虛有寒不能制水所致,此項是辯少陰病的主要依據(jù)。 提要:少陰真陽衰微證病機及辯證要點。 分析:本證由腎陽虛衰,陰寒內盛所致。見: 欲吐不吐——腎陽虛衰,脾胃虛寒,胃氣上逆。 心煩但欲寐——陰盛于下,虛陽上擾故心煩,陽虛已甚,精神失常,故雖心煩而仍但欲寐。 自利(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而渴(喜熱飲而不能多飲)——腎陽虛衰,不溫脾土,脾失運化,水濕下滲則下利;腎陽虛不能蒸騰氣化,水不化津上承,且下利較甚,水液下趨而不能上潤,故渴。 自利而渴為少陰下利的特征。 小便色白——腎陽虛不能蒸騰氣化,故小便清長——少陰陽虛寒盛的特征。 少陰寒化證辯證要點:心煩伴精神恍惚,極度疲乏,欲吐不吐,自利而渴,小便清長,脈微細。 病機:下焦(腎陽)虛(衰)寒,不能(蒸騰氣化)制水。 鑒別:太陰虛寒下利—腹?jié)M而吐,自利不渴 少陰虛寒下利—欲吐不吐,自利而渴。 少陰寒化——心煩但欲寐。 少陰熱化——心煩不得臥。 少陰寒利——自利而渴,下利清谷,渴欲熱飲,小便色白。 厥陰熱利——里急后重,大便膿血,渴欲飲水,小便短赤。 (二)、少陰寒盛傷陽證: 原文283、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提要:少陰病寒盛傷陽的脈證。 分析:脈陰陽俱緊,反汗出——少陰病脈應微細,反“陰陽俱緊”;里虛寒甚,不應有汗,今反汗出。乃寒盛傷陽,陽不攝陰,從而提示此非少陰表寒,而屬少陰里寒。 本證————陰陽俱緊——沉而緊,兼汗出——少陰陽虛。 太陽傷寒——陰陽俱緊——浮而緊,兼無汗——表實傷寒。 咽痛——少陰脈循喉嚨,陰寒內盛,虛陽上浮,擾于咽部,故咽痛。 特點:雖咽干痛而不欲飲水或喜飲熱水。 吐利——寒盛傷陽,陰寒內盛,升降紊亂。 病機:少陰病陰盛傷陽。 治療當以回陽救逆,用四逆湯或通脈四逆湯。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余澤運的傷寒論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