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節(jié)、太陰病預后 太陰陽復自愈侯: 原文187、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fā)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278、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fā)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解詞:(1)手足自溫——指手足溫溫發(fā)熱。 (2)系在太陰——即病屬太陰。 (3)脾家實——即脾陽恢復之意。 (4)腐穢——指腸中腐敗穢濁之物。 提要:太陰病轉愈的表現(xiàn)和機理。 分析:上兩條說明以下問題: 1、太陰本經中風或傷寒,當有脈浮緩、手足溫的癥狀(浮緩脈可見于太陽和太陰?。?; 2、太陰為濕臟,濕邪過盛,最易發(fā)黃,但小便通利,濕邪下泄,就不會發(fā)黃。 3、太陰病七八日后,有兩種轉歸: A、邪氣化燥,轉入陽明而見便秘; B、脾陽恢復,推蕩腸中腐穢下行,而見暴煩下利,是病愈佳兆,其后下利必自止。 第六節(jié)、太陰病欲解時 原文275、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解詞:亥至丑上——指亥、子、丑三個時辰。即21時—次日3時。 提要:太陰病欲解的時間。 分析:太陰病欲解時為亥子丑三時——即晚上9時至凌晨3時這一段時間。 以上時間按陰陽消長規(guī)律,陰盡則陽生,太陰為陰中之至陰,陰極于亥,陽生于子,至丑時陽氣漸增。足太陰脾氣旺于亥子丑時,此時脾氣來復,陽氣漸增,正勝邪卻,則疾病有欲解之機。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余澤運的傷寒論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