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的毛病在責人太嚴責己太寬。埋怨環(huán)境還由于缺乏自省自責的習慣。自己的責任必須自己擔當起,成功是我的成功,失敗也是我的失敗。每個人是他自己的造化,環(huán)境不足畏,猶如命運不足信。 意志薄弱經(jīng)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寬自解的話,就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推諉到環(huán)境。明明是自己無能,而埋怨環(huán)境不允許我顯本領;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壞人,而埋怨環(huán)境不允許我做好人。這其實是懦夫的心理,對于自己不肯負責任。環(huán)境永遠不會美滿的,萬一它生來就美滿,人的成就也就無甚價值。人之所以可貴,就在他不像豬豚,被飼而肥,他能夠不安于污染的環(huán)境,拿力量來改變它,征服它。 有些人誤解立志只是起念頭。一個小孩子說他將來要做大總統(tǒng),一個乞丐說他成了大闊佬要砍他的仇人的腦袋。所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完全不思量達到這種目的所必有的方法和步驟,要不抱定循這方法步驟去達到目的之決心,這只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世間有許多人不肯學乘除加減而想將來做算學的發(fā)明家,不學軍事當兵打仗而想將來做大元帥東征西討,不切實培養(yǎng)學問技術而想將來做革命家改造社會,都是犯這種狂妄的毛病。 我在很早的一片文章里提出我個人做人的信條,現(xiàn)在想起,覺得其中仍有可取之處,現(xiàn)在不妨趁此再提出供讀者參考。我把我的信條叫做“三此主義”,就是此身、此時、此地。一、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二、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所謂真正立志,不僅要接受現(xiàn)在的事實,尤其要抓住現(xiàn)在的機會。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盡管在很遠的將來,而那件事的發(fā)動必須就在目前一頃刻。想到應該做,馬上就做,不然,就不必發(fā)下一個空頭愿。發(fā)空頭愿成了一個習慣,一個人就會永遠在幻想中過活,成就不了任何事業(yè),聽說抽鴉片煙的人想頭最多,意志力也最薄弱。老是在幻想中過活的人在精神方面頗類似煙鬼。 青年們常歡喜把社會一切毛病歸咎于站在臺上的人們,其實在臺上的人們也還是受過同樣的教育,經(jīng)過同樣的青年階段,他們也曾同樣地埋怨過前一輩子人。由此類推,到我們這一輩子青年們上臺時,很可能地仍為下一輩子青年們不滿。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變成屈服于事實而拋棄理想的墮落者。章宗祥領導過留日青年,打過媚敵辱國的蔡鈞,而這位章宗祥后來做了外交部長,簽訂了二十一條賣國條約。汪精衛(wèi)投過炸彈,坐過牢,做過幾十年的革命工作,而這位汪精衛(wèi)現(xiàn)在做了敵人的傀儡,漢奸的領袖。許多青年們雖然沒有走到這個極端,但投身社會之后,投降于惡勢力的實比比皆是。這是一個很可傷心的現(xiàn)象。社會變來變去,而組成社會的人變相沒有變質,社會就不會徹底地變好。 一轉眼青年便變成中年老年,一不留意便陷到許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運。這厄運是一部悲慘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懸一個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會;第二部是發(fā)見理想與事實的沖突,意志與社會惡勢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滅,意志向事實投降,沒有改革社會,反被社會腐化。給它們一個簡題,這是“追求”、“彷徨”和“墮落”。 世間事之難就難在人們不知道或是不能夠轉一個念頭,或是轉了念頭而沒有力量堅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決沒有愚蠢者、怯懦者和懶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地生存,你就要有覺悟、有決心、有奮斗的精神和能力。 物質永遠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說“可以”不說“必定”,因為世間大多數(shù)人仍是惰性大于意志力,喜歡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抵抗力稍大,他就要機械投降。 我曾窮究目前中國社會腐敗的根源,以為一切都由于懶。懶,所以因循茍且,做事不認真;懶,所以貪小便宜,以不正當?shù)姆椒ń鉀Q個人的生計;懶,所以隨俗浮沉,一味圓滑,不敢為正義公道奮斗;懶,所以遇引誘即墮落,個人生活無紀律,社會生活無秩序。知識階級懶,所以文化學術無進展;官吏懶,所以政治不上軌道;一般人都懶,所以整個社會都“吊兒郎當”暮氣沉沉。懶是百惡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如果要改造中國社會,第一件心理的破壞工作是除懶,第一件心理的建設工作是提倡奮斗精神。 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之所以能有偉大成就,大半都靠極堅強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例如孔子,他是當時一個大學者,門徒很多,如果他貪圖個人舒適,大可以坐在曲阜過他安靜的學者生活。但是他東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陳絕過糧,在匡遇過生命的危險,他那副棲棲遑遑的樣子頗受當時隱者的嗤笑。他為什么要這樣呢?就因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負,非達到理想,他不肯罷休?!墩撜Z》長沮桀溺章足以見出他的心事。長沮桀溺二人隱在鄉(xiāng)下耕田??鬃咏凶勇啡ハ蛩麄儐柭?,他們聽說是孔子,就告訴子路說:“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意思是說,于今世道到處都是一般糟,誰去理會它,改革它呢?孔子聽到這話嘆氣說:“鳥獸不可與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币馑际钦f,我們既是人就應做人所應該做得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著費力氣去改革它??鬃悠缴f的話,我覺得這幾句最沉痛、最偉大。長沮桀溺看天下無道,就退隱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孔子看天下無道,就犧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他說得很干脆,“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p> 一個人在少年時常是朝氣勃勃,有志氣,肯干,覺得世間無不可為之事,天大的困難也不放在眼里。到了年事漸長,受過了一些磨折,他就逐漸變成暮氣沉沉,意懶心灰,遇事都茍且因循,得過且過,不肯出一點力去奮斗。一個人到了這時候,生活力就已經(jīng)枯竭,雖是活著,也等于行尸走肉,不能有所作為了。所以一個人如果想奮發(fā)有為,最好是趁少年血氣方剛的時候,少年時如果能努力,養(yǎng)成一種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老而益壯也還是可能的。 現(xiàn)在青年人大半缺乏青年人所應有的朝氣, 對一切缺乏真正的興趣和濃厚的熱情。他們的志向大半很小,在學校只求敷衍畢業(yè),以后找一個比較優(yōu)裕 的差缺,姑求飽暖舒適,就混過這一生。自然也偶爾遇著少數(shù)的例外,但少數(shù)例外優(yōu)秀的青年軍勢孤力薄 ,不能造成一種風氣。現(xiàn)時代的青年,就他所表現(xiàn)的精神而論,決不能擔當起現(xiàn)時代的艱巨任務。這是有 心人不能不為之猶懼的。 在感覺壓迫、寂寞和空 虛中,青年人始而彷徨,身臨難關而找不著出路,躊躇不知所措;繼而煩悶,仿佛以為家庭、社會、國家 、學校以至于造物主,都有意在和他們?yōu)殡y,不讓他們有一件順心事,于是對一切生厭惡,動輒憂郁、煩躁、苦悶;繼而頹唐麻木,經(jīng)不起一再挫折,逐漸失去辨別是非的敏感與向上的意志,隨世俗茍且敷衍, 以“世故”為智慧,視腐濁為人情之常。彷徨猶可抉擇正路,煩悶猶可力求正路,到了頹唐麻木,就勢必 至于墮落,無可救藥了。我不敢說現(xiàn)在多數(shù)青年都已到了頹唐麻木的階段,但是我相信他們都在彷徨煩悶 ,如果不及早振作,離頹唐麻木也就不遠了。 我特別提出這個問題來談,用意是在解答目前一般人所最焦慮的一個問題:中國社會如何可以變好呢?多數(shù)青年著眼到社會的黑暗一方面,在這問題前面彷徨、苦悶,以至于絕望。在他們看,這社會積弊太深, 積重難返,對于每個人是一種推不翻的重壓,縱然有少數(shù)人的努力也是獨木難支大廈,這種心理是必須徹底消除的。我從前曾寫過一段話,現(xiàn)在還覺得不錯:“社會愈惡愈需要有少數(shù)特立獨行的人們去轉移風氣 。一個學校里學生縱然十人有九人奢侈,一個儉樸的學生至少可以顯出奢侈與儉樸的分別;一個機關的官 吏縱然十人有九人貪污,一個清嚴的官吏至少可以顯出貪污與清嚴的分別。好壞是非都由相形之下見出。 一個社會到了腐敗的時候,大家都跟旁人向壞處走,沒有一個人反抗潮流,勢必走到一般人完全失去是非 好壞分別的意識,而世間便無所謂羞恥事了。所以全社會都壞時,如果有一個好人存在,他的意義與價值是不可測量的。”世間事有因就必有果,種下善因,遲早必得善果。物理的力不滅,精神的力更不滅,它 能夠由一人而感發(fā)十人百人以至無數(shù)人。所謂“風氣”就是這樣培養(yǎng)成的。 我近來讀了兩部基督教會史,心里頗多感觸。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與早期神父,除著圣保羅以外,大半出身下層社會,沒有什么學問。他們處境又非常困難,內受猶太同胞的傾軋,外受羅馬政權的凌虐。然而在 三四百年間,他們的勢力遍于全歐,五六百年間,他們的傳教士遠達于中國長安,使耶穌教成為世界文化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沒有一個更好的實例可以使我們明白少數(shù)人的努力能造成彌漫一世的風氣??墒俏覀円惨浿缙诨浇痰纳窀傅呐κ侨绾螆钥嘧拷^!為著傳布他們的信仰,他們赴湯蹈火,居隧道,飽猛 獸,前仆后起,以犧牲性命為光榮。無論我們是否相信基督教,他們的精神確可令人聞風興起。我們不必需要宗教,但必須有宗教家布道的精神。十幾個猶太平民居然調動了全世界,難道十幾個有為有 守的中國人就不能把中國社會改善么?我們需要救世主,這救世主必定是少數(shù)人而不是全社會,而少數(shù)人卻必有替人類擔荷罪孽不惜犧牲身家性命的決心。亞門! 五星推薦朱光潛《談修養(yǎng)》。很有啟發(fā)的一本書,很多對社會的反思,有點《沉默的大多數(shù)》的感覺,但著重于青年人心理問題探討。從國家、社會、學校、個人等多個角度分析當代青年人的心理缺陷。不偏激,不掩蓋。先提出問題:當代青年人都有哪些心理缺陷,語言很凝練,一針見血;再分析問題:為什么他們會有這些心理問題?從多方面分析,沒有完全推卸給社會環(huán)境,也沒有完全推卸給個人;最后提出解決方案:要解決青年人這些心理問題,社會應該提供怎樣的環(huán)境,青年人自己應該如何去做。雖然是很多年前的作品,但放在當今這個年代,依然有深刻效用。(@GayScript) 閱讀原文:《我出書了,第一本書》 |
|
|
來自: 瀞舒凝蘭 > 《讀書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