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早期的獨木舟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工具那就是船了。船的發(fā)明應追溯到遠古時代,至于是誰發(fā)明了最早的船,那可就是難以考證了。 最早的船是獨木舟,那是原始人的一種發(fā)明。因為距今年代遙遠,所留下的任何文物和可靠的典籍記載十分罕見,其中有些傳說又不具備可信性。所以,是誰最早發(fā)明了獨木舟,就像是誰最早發(fā)明了筏一樣,都成為了不可破解的謎團。 船的發(fā)明應追溯到遠古時代,在遙遠的遙遠的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還處于以采集和漁獵為生的時期,他們活動的場所是森林、草原、江河、湖泊。由于沒有水上工具,距離河岸邊的魚群,可望而不可得;河對岸的野獸,可見而不可獵;洪水襲來,來不及逃避就得被淹死。 那些有心的人們還發(fā)現(xiàn),樹葉、樹干在水里會漂浮,又發(fā)現(xiàn),樹葉能負荷的重量很小,樹干能負荷的重量就大,樹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 人們還發(fā)現(xiàn),圓柱形的樹干在水里不穩(wěn)定,它會翻滾,人在上面坐立不穩(wěn),人們根本無法在這種圓柱形樹干上面活動。 他們在與天災、與洪水猛獸斗爭的長期實踐中,自然現(xiàn)象使他們受到了各種有益的啟發(fā),增長、發(fā)展了他們的智慧,也許正是因為這些自然現(xiàn)象,才引起人們航行水中的念頭。 根據(jù)考古學家挖掘出的罕見出土文物推斷,獨木舟顧名思義就是用一棵直徑大于1米多的樹干制成的最古老的船,它是由筏演變而來的,可以使人攜帶少量物品,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 獨木舟其本身的使用技術比筏先進得多,制造獨木舟的技術也比制造筏要難的多,獨木舟已經(jīng)具備了船的雛形,幾乎完全可以稱獨木舟為船的先祖。 所以,也可說獨木舟是緊跟筏其后發(fā)明的,或是同時期發(fā)明的。不過筏并不是船,所以,獨木舟就是人類最早發(fā)明的船了。 據(jù)史學研究人員稱,大約在6000年至7500年左右,由世界某些地域的原始人發(fā)明了獨木舟。比如,有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或是其它地域等的原始人,都可能先后發(fā)明制造了獨木舟。但是我們也說不準,世界第一首獨木舟是哪里人建造的,我們只知道后來造船技術領先的我國,對世界造船技術的貢獻不小。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象得出來,當早期的人類被奔騰的河流,和浩翰的大海阻隔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困境和心情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有一種想超越這一隔絕,而達到彼岸的強烈欲望,他們不僅不滿足于已經(jīng)熟悉的東西,而且希望與別人交流,希望了解那些對于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東西。這一強烈的渴望就是他們制造出第一條船的基本動力;另一方面的驅(qū)動力,是他們的生存也需要穩(wěn)定安全,也需要進入水面漁獵,以滿足維持生存的食物需要。如,進行漁獵作業(yè)、渡河等,這些也就是獨木舟發(fā)明和制造的需求,因此獨木舟的發(fā)明和制造就成為可能了。 原始人在生活中偶遇逃難洪水時,他們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樹木和一些植物的枝干能不被水淹沒。甚而他們也在洪水中偶然抱著落下河中的樹干而逃生等現(xiàn)象中,得到體驗,得到啟示。于是,那些有心人從落葉和樹干在水中飄動,就動手找來了垂手而得的天然材料和用最原始的工具,動手模仿和制造了最古老獨木舟,這個人真是聰明善于觀察和思考的人,可惜,世上并沒有人記住他的名字。 人類最早發(fā)明、制造的獨木舟的方法大致是這樣的,首先選取因自然原因折斷的粗大樹干,再用石斧、石錛、鍤等工具,將圓圓的樹干削平,用石器剖開原木的一面并掏挖成凹形,這就是獨木舟的船艙,并用枝干作為槳劃水,這就是最原始的船——獨木舟。 后來,也有的地方的原始人,發(fā)現(xiàn)用火比石斧加工樹干更為方便。人們將樹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濕泥巴,然后用火燒掉要挖去的部分。這樣被燒的部分就被燒成一層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較容易的多了,獨木舟就是這樣制造成功的。 世界各地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了獨木舟發(fā)明的歷史。在英國約克郡斯塔卡爾的一個沼澤中,發(fā)掘出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槳,這支槳應該是用來劃一種獨木舟的。 而在荷蘭的佩塞發(fā)現(xiàn)的一只獨木舟,其年代約是公元前6300年。這種獨木舟可以做得相當大,在英國林肯郡的布里格發(fā)現(xiàn)的一只獨木舟,競長達16米,寬1.5米,想必這棵大樹已有數(shù)百年的樹齡了。 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湖州錢山漾、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連江、廣東化州都出土過獨木舟或船槳的殘骸,一些專家認為,這些文物已有約5000-9000年的歷史。埃及,印度等地都發(fā)現(xiàn)過考古證據(jù)。至今非洲及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些部落還在按照古法制作獨木舟。2011年我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跨湖橋人獨木舟和相關遺跡證實,古代跨湖橋人曾在約8000年前,制造過獨木舟,專家們認定這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獨木舟,也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獨木舟加工現(xiàn)場??绾蛉嗽鴱倪@里勇敢地沖向大海,乘獨木舟搏擊風浪。 一些專家推測,新石器時代的獨木舟是用火和石斧制造的,中國專家從蕭山跨湖橋出土的獨木舟文物上,推測獨木舟是用石錛制造的。這些推測都在世界各地已出土的獨木舟上得到了證實。 獨木舟最重要的工藝,就是挖空中間部分的木質(zhì)而成為槽形空殼,石錛使這項工藝變得快速簡單。石錛的刃邊與石錛柄相垂直,比石斧更適用于深挖作業(yè),它的使用,標志新石器時代獨木舟制造水平的成熟。原始人發(fā)明制造獨木舟的材料,就是大自然中的天然材料,其中多年生粗大的樹干就是優(yōu)選之一;制造獨木舟的工具也是石器工具,因工具簡單,所以,最初制造的獨木舟都是很粗糙的,但也是非常環(huán)保的了,制造過程不會產(chǎn)生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以后,進入青銅時代,工具大大改進后,獨木舟制造工藝得以改進,獨木舟才逐步更加穩(wěn)定、安全,并用鋒利的工具可制作好用的槳,獨木舟也更加實用。 獨木舟的特點是船身就是一棵大樹的樹干,也就是它的船身是沒有拼接的一個整體,船體沒有一條縫隙。因此,不必擔心水從船體縫隙里滲入船艙,這就大大提高了獨木舟的安全性。 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可能是用蘆葦造船,將捆扎好的蘆葦涂上一層樹脂,便可在水中航行了。實際這種船確且地說它還不能算是船,只能算是一種介于筏和船中間的一種過度形式的水上漂浮體。 古愛爾蘭人使用的是柳條舟,但它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獨木舟,這種柳條舟用柳條編成,然后蒙上獸皮再涂上柏油,這也是一種用植物的材料做成的船。 另一種簡單得多的船是充氣的動物皮,如今中國的黃河中上游流域還有這種用動物皮制作的船——羊皮筏子。 獨木舟的發(fā)明,是人類開始征服自然的標志。人們借助獨木舟,延伸了自己的雙腳,也擴展了自己的眼界,漁業(yè)得以大發(fā)展,食物來源隨之豐富,氏族部落還能打破閉塞,增加與其他部落的來往,漸漸地這種來往就有了商品交換的色彩。盡管獨木舟難以抗拒狂風巨浪,但先民們?nèi)悦爸嵘眙~腹的危險,大膽地用它飄洋過海,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堅韌。? 相關新知鏈接 獨木舟的演變 最早的獨木舟是原始人發(fā)明制作的,因條件、工具、技術的制約,只能是很小的一只船,因此后來也有人稱小船為一葉扁舟。隨著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獨木船已不能滿足人們水上交通的需要,人們開始有能力建造大運量的水上交通工具。 但至今小船仍然有它的用武之地,但它也隨著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它的原來面目,于是,各種成為舟的小船也層出不窮,人們還沒忘了這些新出現(xiàn)的小船先祖——獨木舟,所以就都管這些新的小船他叫做舟,或是小艇,不過,也有時也給它起個新的名字。 比如,公園的湖面上,游人用槳劃動的游船,人們常常稱它為游船,它就是獨木舟的傳承,它現(xiàn)的船體是用玻璃鋼做的,因此也是沒有一條縫隙的,好像一個整體的船體,不會發(fā)生船體滲漏。 公園的湖面上,還有救生艇、快艇等,他們的船體,也都是用玻璃鋼制作的,這種新材料制作的船體,也傳承了獨木舟的一體化的傳統(tǒng),它更加漂亮、更加輕便,而且這些小艇更加靈活,另外它們不再是人力船了,而是機械動力船了。 皮劃艇運動是人們喜愛的運動,皮劃艇也是獨木舟演變而來。不過它的樣子也今非昔比了。 現(xiàn)代皮艇和劃艇的艇身大多為木制船架,用航空膠合板或玻璃鋼做艇殼,外形呈流線型,表面光潔,又輕又窄,狹長如梭子一般。艇上除運動員的座艙敞開外,前后所有甲板完全封閉。不過它沒有裝上機械動力,而還是和它的祖先一樣,仍然是用人力劃槳推動,是地地道道的人力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