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周 牡丹在唐代已經(jīng)成了當時的國花。它與盛唐氣象以及時代風尚極其相似,以至于文人墨客或詩詞酬唱,或縱筆揮灑,以牡丹為題材的繪畫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畫科,它與梅蘭竹菊似乎多為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牡丹卻為更多的人們喜愛。因為它寓意了更深更廣的意義:它不僅是像梅蘭竹菊四君子那樣擁有人格的特征,而且,還預示了一種對美好生命和未來前程的展望。 所以,牡丹成為古今許多畫家必畫的題材。陳淳、徐渭、文徵明、石濤、揚州八家、吳昌碩、齊白石等繪畫大師都曾涉獵,但是,許多市井畫家也都把牡丹作為必畫的題材。也可能是緣于此因,牡丹畫中注入許多“甜、邪、俗、 ![]() 鄧德強擅畫牡丹和山水,請勁脫俗的人文情懷賦以儒雅之筆墨,同時憑借著個人獨特的審美視角和藝術(shù)追求,使筆下作品流露出靈動的神韻和真摯的天趣。 鄧德強繪畫牡丹,在深入研究古代大師的基礎(chǔ)上,融入了自己人生的經(jīng)歷,融入了牡丹生長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牡丹面貌。他的牡丹繼承了牡丹畫吉慶富貴的形式特征,以傳統(tǒng)的造型和賦色表現(xiàn)了牡丹獨有的豐姿?!澳档ぁ币桩嬕嚯y畫?!耙桩嫛笔且驗閷W之易于入手,易于出效果;“難畫”卻是因為出形易,而出神難。描寫牡丹之神之韻,不在于似與色,而在于似與色之外“高而不危,滿而不溢”的精神。鄧德強筆下的牡丹氣格鮮艷然不俗媚,妖嬈中古意略見,一反牡丹“甜、邪、俗、懶”的畫法,以寫意的自然暢達,無拘無束的氣勢,置陣布勢,從大處著手,牡丹嬌柔的葉瓣枝莖中竟似注入了大氣磅礴、雄渾蒼茫的陽剛之氣。將富貴仙境般的境界通過筆墨落實到了人間,千年不變的牡丹畫在他的筆下展示了獨特的豐姿。yishujia. 除了對意境的營造外,在他畫面中對于墨色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的有利把握,充分體現(xiàn)出他對中國畫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對于畫牡丹,他追求那種光影徘徊、水汽蒸蔚、暗香浮動、色墨交飛的境界。他把牡丹擬于人性化、性格化,傾注了濃郁的感情色彩,以墨為形,以水為氣,達到墨彩交融的境界,在對繪畫藝術(shù)不斷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發(fā)揚傳統(tǒng)且不受制于傳統(tǒng)而漸漸形成了個人風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