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有效預防骨質疏松本文導讀:骨質疏松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那么對于老年人來說,應該怎么有效預防骨質疏松方法呢?
最近,在西安召開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松學術研討會上,美國骨科專家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在骨質疏松的發(fā)病機制中,非機械因素(鈣、維生素D、激素等)并非是最主要的,而神經肌肉的作用等機械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與會的許多中外專家都支持這一論點。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骨質疏松癥與人體缺乏鈣和維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密切相關,補鈣和維生素D更是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近年來,一些科學家對"單純補鈣和維生素D就可以增加骨密度"的觀點提出了質疑。比如人們發(fā)現(xiàn):有的長期臥床的老人,盡管補充了許多鈣或維生素D,但他們的骨質疏松癥照樣發(fā)展;宇航員的飲食中并不缺鈣,但他們在失重狀態(tài)下大量丟失鈣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則需在返回地球后很長時間才能逐漸恢復。有關研究得出結論,提高骨密度,防止骨疏松,一方面需補充鈣質,另一方面必須在負重狀態(tài)下才能使鈣質有效地吸收于骨組織中。也就是說,缺鈣者多參加適量的運動鍛煉,使骨骼"承重",才能有助于防止骨質疏松,提高補鈣的效果。 負重和運動對防止缺鈣的確至關重要。北醫(yī)大運動醫(yī)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調查表明:某高校200名平均年齡為68歲的老教授中,男性的骨質疏松發(fā)病率為9%,遠高于對照組的2.3%,提示腦力勞動者的骨質疏松發(fā)病因素中,缺乏運動、神經肌肉鍛煉不足等機械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另一項試驗也表明,絕對臥床1周后,尿鈣明顯增加,2周即可出現(xiàn)全身骨痛癥狀。對這些臥床休息的病人測定骨礦物質含量,發(fā)現(xiàn)平均每周減少0.9%。因為適量地負重和運動不僅直接對骨骼有強健作用,而且運動使肌肉收縮,會不斷地對骨的生長和重建產生積極效應,骨細胞對這種機械性刺激的反應是激活、自我增生并促進骨細胞的有絲分裂,同時刺激骨組織對攝入體內的鈣及其他礦物質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從而達到防止骨質疏松的目的。 所以,補鈣結合適當?shù)呢撝剡\動,是防止骨質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中老年人可結合自身情況,參加下述一些運動鍛煉:如慢跑、騎車、跳繩、登高、俯臥撐、舉杠鈴、網球、園藝勞動等,每周做5次,每次保證有30分鐘的運動時間(分兩次完成也行)。即使長年臥床的老人,也應每天盡可能離床1小時,使骨組織承受體重的負荷,使肌肉多收縮活動,對推遲骨質疏松大有好處。那些整天坐辦公室的人,如果你能堅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對其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此外,平時多喝牛奶,少吸煙,適量曬曬太陽,飲食做到葷素搭配,對預防或延緩骨質疏松也是有幫助的。返回99健康網首頁>>
(責任編輯:adm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