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章 抗寄生蟲藥  考什么?
 
| 抗寄生蟲藥 | 1.抗瘧藥 | (1)氯喹、青蒿素和奎寧的抗瘧作用、臨床應用及其不良反應(2)乙胺嘧啶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3)伯氨喹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  
| 2.抗阿米巴病藥與抗滴蟲病藥 | (1)甲硝唑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2)替硝唑的臨床應用
 |  
| 3.抗血吸蟲病藥 | 吡喹酮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  
| 4.抗腸蠕蟲病藥 | (1)甲苯咪唑、阿苯達唑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2)左旋咪唑、噻嘧啶、哌嗪和恩波維銨的驅(qū)蟲作用特點
 |    第一節(jié) 抗瘧藥 
 一、主要用于控制癥狀的藥物
 1.氯喹
 【抗瘧作用】
 氯喹能殺滅紅細胞內(nèi)期的間日瘧、三日瘧以及敏感的惡性瘧原蟲,藥效強大,作用迅速,能迅速控制瘧疾癥狀的發(fā)作,對惡性瘧有根治作用;
 不足:對紅細胞外期無效,不能作病因性預防和良性瘧的根治療,會復發(fā)。
 【臨床作用】
 1.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控制瘧疾的急性發(fā)作和根治惡性瘧。
 2.治療腸外阿米巴病。
 3.免疫抑制作用。大劑量可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征等。
 【不良反應】
 可見輕度的頭暈,頭痛、胃腸不適、皮疹等。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引起蓄積中毒,出現(xiàn)眼、耳毒性、心血管反應、白細胞減少以及肝臟、腎臟損害,偶見心肌損害。本品有致畸作用,孕婦禁用。
 2.青蒿素
 【抗瘧作用】對紅細胞內(nèi)期各種瘧原蟲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對紅外期瘧原蟲無效。
 【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于耐氯喹及耐多藥的惡性瘧,尤其是腦型惡性瘧。
 不足:(1)復發(fā)率較高,與伯氨喹等合用可降低復發(fā)率。(2)耐藥性,通過連續(xù)用藥5~7日,或合用乙胺嘧啶可抑制耐藥性的發(fā)生。
 【不良反應】少,有胃腸道反應,偶見有四肢麻木感和心動過速。動物試驗中發(fā)現(xiàn)有神經(jīng)毒性、骨髓抑制、肝損害及胚胎毒性作用。
 3.奎寧
 【作用與用途】
 對紅細胞內(nèi)期各種瘧原蟲有殺滅作用,臨床主要用于耐氯喹及耐多藥的惡性瘧,尤其是腦型惡性瘧。
 此外,奎寧對心臟有抑制作用,還有一定退熱作用,對妊娠子宮有輕微興奮作用。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不作首選藥。
 常出現(xiàn)金雞納反應、發(fā)生急性溶血,引起高熱、寒戰(zhàn)、血紅蛋白尿(黑尿熱)和腎衰竭,可致死。孕婦禁用。【前后聯(lián)系】另一個出現(xiàn)金雞納反應的是——奎尼丁。
 
 二、主要用于病因性預防的藥物——乙胺嘧啶
 抑制瘧原蟲的二氫葉酸還原酶,影響瘧原蟲葉酸代謝過程,阻礙瘧原蟲的核酸合成?!绢愃啤考籽跗S啶。
 對原發(fā)性紅細胞外期瘧原蟲有抑制作用,是病因性預防的首選藥。
 
 三、主要用于控制復發(fā)和傳播的藥物——伯氨喹
 伯氨喹對紅細胞外期及各型瘧原蟲的配子體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對紅細胞內(nèi)期作用較弱,對惡性瘧紅細胞內(nèi)期無效,因此不能控制瘧疾癥狀的發(fā)作。
 臨床:作為控制復發(fā)和阻止瘧疾傳播的首選藥。
 抗瘧藥作用及臨床應用
 
| 藥物 | 作用 | 應用 |  
| 氯喹 | 對各種瘧原蟲紅內(nèi)期的裂殖體有殺滅作用。氯喹可根治惡性瘧;奎寧更適用于腦型惡性瘧。
 | 控制癥狀發(fā)作 |  
| 青蒿素 |  
| 奎寧 |  
| 伯氨喹 | 對間日瘧紅外期的子孢子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殺滅瘧原蟲的配子體。 | 控制復發(fā)和傳播 |  
| 乙胺嘧啶 | 殺滅瘧原蟲紅外期的裂殖子。 | 預防 |      http://www.8663355./zsjm.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