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東南最早的二仙廟來源:晉城新聞網(wǎng) 2012年08月31日 12:04 ——探訪陵川縣小會嶺二仙廟 在晉城、長治一帶,因孝道成仙的“二仙”傳說流傳了上千年。同時,二仙廟也隨之星羅棋布。僅在晉城入圍“國?!钡木陀行X二仙廟、西溪二仙廟等六座二仙廟。其中,小會嶺二仙廟雖是規(guī)模較小的一座,但因其正殿用材宏大,且體現(xiàn)了古代匠人“節(jié)省空間、功能合理、節(jié)省造價”的設計理念,可謂鬼斧神工之杰作。 近日,記者驅(qū)車從市區(qū)趕往陵川縣城西南17公里的附城鎮(zhèn)小會村,探訪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小會嶺二仙廟。 ![]() 小會嶺二仙廟的正殿。 曾是周邊6個村莊的祭祀重地 尋找小會嶺二仙廟著實不易,沿陵沁一級路一路向東行駛,沒有找到任何關于小會村的路牌。在過路村民的指點下,我們才在一片高高聳立的玉米地中找到了小會嶺二仙廟。走到二仙廟門口,才發(fā)現(xiàn)古人在建造它時的良苦用心:四面視野開闊,周圍山川毓秀。對于小會嶺二仙廟的位置,古人贊其為“高距西北,俯視東南,層巒羅列,疊嶂駢攢”。 “你看到的只是一部分?!睋?jù)看廟人秦秋喜介紹,二仙廟被小會村、神眼嶺、沙泊池、黑土門等6個村莊圍在中央,如同“七星陣”一般。之所以稱為小會嶺二仙廟,是由于它身在小會村的地盤上。 古人將二仙廟與周邊村莊建成“七星陣”的模樣有何用意呢?秦秋喜說可能是為了方便周邊村民來祭祀。廟中留有一座刻于民國十一年的石碑,從碑文中可以發(fā)現(xiàn),它主要是約束附近六個村莊的祭祀行為,規(guī)定各村輪值會首,共出錢糧,逢到賽會祭祀。“不得支推、不得支吾”、“不得爭先恐后、摘亂次序”、“不得互相推諉”等。不難看出,當時周邊6個村莊的村民祭祀二仙的規(guī)模非常大,以至不得不整頓秩序。同時還可以推論出,祭祀二仙,曾是方圓村莊非常重要的大事。 秦秋喜告訴記者,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是二仙廟廟會的日子,同時也是古時人們踏春和娛樂的時候。這在廟內(nèi)碑文上同樣有記載:“每四月十五日,演戲成會,百劇并陳,一時車馬輻輳,士女繽紛,亦可謂極盛云。” 從6個村莊在這里祭祀,到“車馬輻輳,士女繽紛”,讓人依稀看到小會嶺二仙廟昔日的繁華。讓人欣喜的是,二仙廟廟會的傳統(tǒng)被周邊村民傳承了下來,時至今日,小會村、黑土門和神眼嶺的村民還會在四月十五這一天,到小會嶺二仙廟門口搭臺唱戲。同時不少個體商戶也前來展銷交易,成為每年一度地區(qū)社會、文化、經(jīng)濟交流的盛會,對加強地區(qū)村落間的傳統(tǒng)和睦關系和民間文化交流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六椽栿通搭前后檐的巧妙架構(gòu)方式,省了材料降低了造價。 正殿獨具匠心是宋建典范 初次走進小會嶺二仙廟,甚至會讓人有些失望:這座二仙廟僅為一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拜亭和正殿,由于拜亭和正殿緊密相連,中間沒有院落空間,再加上老照片一般偏黃的整體色調(diào),更加讓人覺得這座小廟再普通不過。 “來小會嶺二仙廟不能光看它的表面,這就如同喝茶一樣,你得會品?!鼻厍锵怖浾邅淼酱蟮钋罢f,這里的現(xiàn)存建筑中,除正殿為宋代遺構(gòu)外,其他建筑物均為清代重建。因此,來這里首先要“品”的,就是正殿。 這座宋代大殿面寬三間,舉折平緩,進深六架椽,柱頭卷剎較緩,斗拱用材宏大,昂為批竹形真昂。單檐歇山頂,灰色筒板瓦鋪制,屋頂脊飾為灰土燒制而成。從大殿外看,記者的感受是形制極其古樸,沒有過人之處。 然而到了殿內(nèi)抬頭一看,才讓人發(fā)現(xiàn)它的獨到之處:殿內(nèi)構(gòu)架大方,用材粗大而彩繪華麗,六椽栿通搭前后檐,似乎與常見的古建筑有所不同。“這種構(gòu)架方法看起來是不是很特別?”據(jù)隨行的市旅游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六椽栿上省去了四椽栿,直接架平梁,這是導致大殿外觀舉折平緩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只有兩跳的鋪作枓栱出跳加長延伸,大大縮短了六椽栿的長度,并使其所受之力盡量避開栿身中部而轉(zhuǎn)達梁頭;這樣六椽栿的兩頭從空間上就到達了下平槫之下,接替了本該由四椽栿擔負的職能。這一招不僅省去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而且同時減輕了構(gòu)架本身的重量,使得梁架更加輕巧穩(wěn)固。 另外,殿內(nèi)兩側(cè)盡間各以兩條丁栿支撐系頭栿架起山面屋蓋,平梁兩端不用托腳木,而用兩條劄牽。劄牽身連合踏,保證了蜀柱的穩(wěn)定,壓住丁栿后尾,同時與六椽栿頭共同支起下平槫。如此實用性與技巧的完美組合,堪稱鬼斧神工之作!“這樣的構(gòu)架雖然在全國并不少見,但是同類架構(gòu)的大殿都要比二仙廟大很多?!睋?jù)介紹,正殿雖然規(guī)模小,但用材宏大,同時又集地方匠工之技術風格,粗壯而不拙笨,小巧而又精美,可謂是宋代建筑風格的典范。 “你再回頭看看。”在工作人員的提醒下,記者這才發(fā)現(xiàn)小會嶺二仙廟的山門、戲臺和梳妝樓修在了一起。據(jù)介紹,這種三用合一的構(gòu)筑,既節(jié)省了空間又降低了造價,同時提升的戲臺,便與觀賞演戲和唱腔遠播,為擴大看場的容量提供了條件,無不體現(xiàn)了古代匠人巧妙的設計思想。從整個小會嶺二仙廟建筑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布置來看,到處體現(xiàn)了古代匠人“節(jié)省空間、功能合理、節(jié)省造價”的設計理念,對當今的建筑設計具有啟發(fā)和借鑒意義,更重要的是為科學研究古代建筑的設計理念提供了實物,具有極高的建筑科學研究價值。 可能是晉東南最早的二仙廟 對于小會嶺二仙廟的創(chuàng)建年代,各種資料頗有爭議,很多資料顯示建廟時期“不詳”,但也有人說,它是山西東南部太行山封頂最早的一處古代建筑。 在大殿門前,一個有底座的蓮花狀石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磸R人秦秋喜說,它可不是什么石墩,而是一座香爐。香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下為刻有碑文的臺座,上為蓮花狀的香爐。從它飽受風雨侵蝕的外形來看,這A個香爐的年代應該很久遠了。據(jù)市旅游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jù)香爐臺座上刻的《二仙醮盆記文》碑文所述,至少在宋嘉祐八年(1063)此廟就已存在。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創(chuàng)建年代可考的二仙廟中,建于宋大觀年間(1107-1117)的小南村二仙廟是創(chuàng)建年代最早的一座。那么按照小會嶺二仙廟香爐臺座碑文的記載,雖然它的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但宋嘉祐八年明顯要比宋大觀年間早幾十年。另外,在整個晉東南二仙廟遺存的實物中,這個香爐也是年代最久遠的。因此,小會嶺二仙廟極有可能是晉東南創(chuàng)建年代最早的二仙廟。 對于小會嶺二仙廟建筑形制的變遷,市旅游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它經(jīng)歷了早期(北宋)、晚期(清代)、近代(民國)三個階段,其中北宋時期廟宇以正殿為中心、以祭祀功能占主導地位,而到了“清末民初”則演變?yōu)橐晕铇呛桶萃橹行牡牟季?,同時包括民間文化的娛樂功能和原來的祭祀功能。 小會嶺二仙廟經(jīng)歷各朝代的不斷修繕和增建,早期的建筑形制已有較大改變,是研究從宋代到近代傳統(tǒng)宗教建筑演變過程的珍貴實例。 ![]() 這塊石碑記載著附近六個村莊前來祭祀的行為規(guī)范。 ![]() 見證建廟年代的香爐。 ![]() 山門、戲臺和梳妝樓三合一。 當?shù)厝说摹岸汕榻Y(jié)”經(jīng)久不衰 在小會嶺二仙廟的正殿里,有不少村民送來的錦旗,足可見其香火旺盛??磸R人秦秋喜也表示,每年四月十五前后來燒香的人最多。從正殿的始建年代計算,至今也有上千年的時間,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當?shù)厝说摹岸汕榻Y(jié)”延續(xù)至今呢? 對于傳說中的“二仙”,當?shù)卮迕窠榻B說她們是晉朝時人,出生在陵川,后隨父母遷居于壺關紫團山下的一個小山村。“二仙”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姊妹,名字已失傳。姐妹倆七歲始說話,但聰慧異常。其親母不幸早逝,繼母李氏對尚在幼年的一對女兒視作眼中釘。但面對繼母的百般虐待,二女也從不違背其愿,盡心去完成所交之事。傳說中,這種侍母的孝心,使天神格外垂憐,在一片仙樂聲中,二女飄然成仙。二女成仙后,對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十分關懷,幾乎有求必應,老百姓感恩戴德,便到處修廟立像奉祀。 采訪中,記者還遇到了幾位前來上香的村民,村民說據(jù)老人們講,二仙廟非常靈驗,千百年來香火一直很旺盛。另外,“二仙”的故事還成了村民教育子女的一門課程,一位村民說,其實人們信奉“二仙”,也是想通過她們成仙的過程,來教化人們從善、孝順。 不難看出,“二仙”的故事被廣為流傳。在某種意義上, 她們的故事起到了教化的作用。而且這種“恪守孝道”的精神與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非常契合, 所以后代在宣傳二仙時特別重視其孝順。另外,“二女”被神話為“二仙”, 還代表了那個時代女性內(nèi)心抗爭命運、向往平等的精神寄托。由此, 二仙崇拜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封建社會老百姓對美的追求, 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封建禮制。 【國寶檔案】 國保名稱:小會嶺二仙廟 始建年代: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大殿為北宋年間所建。 保護現(xiàn)狀:現(xiàn)存正殿為宋代建筑,其余為明清建筑。廟內(nèi)存有明代、民國碑碣六通。 入選時間:2001年6月入選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記者 趙明德 圖/記者 高云) |
|
|
來自: 秦小文 > 《晉東南村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