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賜“清微天宮” 距離1989年7月第一次、2005年5月第二次拜謁武當山清微宮已然整整二十五年和十年了。這里的一切都與十年前乃至于與二十五年前,沒有任何改變。 ![]() 青微宮遠景圖 ![]() 青微宮入口 ![]() 青微宮香爐 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依然坐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聳立于九層臺地之上。在五百米開外,遠遠望去,高高的臺地入口處,左邊那座琉璃香紙爐還在。琉璃香紙爐對面的那棵小樹仍舊頑強的生長著,被祈福的游人拴了一些紅色的平安帶,顯得有些生氣。這棵小樹下于2010年新添了一座巨大的鑄鐵香爐,上面陽刻著“青微宮”三個隸書大字,它們與左側(cè)的琉璃香紙爐之間留出一條人行通道,似有迎送香客之意。 登上高高的青石砌就的臺地,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在一大片平地上孤零零的坐落著這令人夢牽魂繞的小小四合院——唯一的清微宮標志,門額插入式鑲嵌著四個圓形石雕刻字“清微天宮”。院落的右側(cè)生長著一株三人合抱的巨大柿子樹,深綠色的碩大樹葉之間掛滿了數(shù)百個黃燦燦的油柿。 ![]() 進入石條圍砌的門欄,兩側(cè)是供奉靈官的廂房;踏石級而上,兩側(cè)為配房,正面是大殿,內(nèi)供玄天上帝,青石雕鑿的神臺龐大而堅實。神像前有拜臺,但無功德箱,香客們的功德錢直接丟在一個瓦盆里。我們行了三叩九拜大禮,投了百元功德錢。一位滿頭白發(fā)的坤道師傅非常安靜,她敲九聲磬的聲音與她的言語聲一樣,十分小聲。坤道師傅很看重我們,主動為我們上香、祈福,并且詳細介紹了這里的一切,包括很多人從未聽說過的“妙巖觀”所在位置。這正是我苦苦求索的三豐祖師面壁九年以修成神仙的地方——武當?shù)澜虄?nèi)部傳稱為“鹽罐”。 ![]() 妙巖觀內(nèi)神座 此時雨越下越大,似乎沒有住點的意思,但這絲毫沒能阻止我們探求妙巖觀的決心。我們冒雨來到妙巖觀遺址,全身已經(jīng)淋透了。然而眼前的景象卻把我們驚呆了,忘卻了滿面、滿身的雨水不住的往下淌。半壁巖房,飛拱而出,殿前陡壁懸崖,遠望洞天靈光;半壁巖下,修一明清式殿堂,巨大的青石神臺、神座靜靜的矗立著;房頂已經(jīng)廢毀,山墻上遺留著整齊的房梁檁條的插孔,隱約有方方壁畫;更為稱奇的是,房中有房,洞中連洞,神秘莫測。里面似乎有人隱修,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轉(zhuǎn)瞬間,除了淅淅唰唰的下雨聲,一切歸于寂無。我拿著手機小心翼翼地進入洞中,有眾多的星星點點式的小昆蟲飛舞著,甚至有一條二寸長的銀絲般的飛行昆蟲從手機燈光前急速隱去,從未見過如此飛蟲。然而卻聽不到任何聲音。我開始有些害怕,于是我喃喃地念叨著:“三豐祖師啊,我是您的徒孫。您憐愛我的好奇,理解我的無知吧,我想與您對話。啟迪我吧!”依然沒有任何聲音,看來,我的功德尚不圓滿,緣分也不會完全到來。我三十五年僅拜謁祖師三趟,尚且有幸求得“妙巖觀”的遺址;如若祈求祖師開示,自然尚需時日。貪求不得的。 清微宮是明代大修武當時首建(原址重建)的九宮之一,在武當山古建筑群中居重要地位,位于武當山金頂以西的妙華巖東側(cè)。其地向陽,群峰環(huán)列,冬暖夏涼,環(huán)境清虛幽靜。 據(jù)考證,清微宮初創(chuàng)于唐宋,元代這里的建筑就頗具規(guī)模。明永樂十年(1412年)敕建玄帝殿、山門、廊廡等31間,賜額“清微天宮”。明嘉靖年間再次擴建,殿宇道房達300余間。后因年代久遠,一些建筑逐漸毀廢,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當年清微宮的遺址,范圍近千畝,由此可見它當年的盛況。 ![]() 青微宮大型外墻基礎(chǔ) 清微宮在武當山道教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這里曾經(jīng)高道云集,是武當?shù)澜讨匾闹v學傳道的場所,也是游方道士和金頂太和宮養(yǎng)老道士清修的地方。在元代,這里是清微道法向北傳播的中心。那時的武當山道士文學素養(yǎng)較高,他們編纂刊行了清微道法等許多道書和經(jīng)典,從而擴大了武當?shù)澜痰挠绊憽?/span>
游覽交通線路:位于武當金頂以西約1.5公里處,從金頂下行前往路況不太好,行路時需小心謹慎。 拜謁神道線路:從南神道進山,45公里路程有20公里屬鄉(xiāng)間簡易公路,幾乎是單行車道,而且有一半被雨季泥石流沖毀,車輛難行。遇著雨季泥石流較多時,容易被困山里;更加讓人望而卻步的是,由山下徑直上行近5000米步行登道,也是需要經(jīng)受較大考驗的。 2014.10.18. 陳禾塬 初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