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五行學說

 wsy3347 2014-09-30
五 行 學 說

什么是五行,五行的特性是什么,圖解五行相生相克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古人認為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娃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要素構成的,簡稱五行。

    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

    五行水的特性:水曰潤下,小河有滋潤萬物的能力和向下流的特性,五行屬水;

    五行火的牲:火曰炎上,火具有湛熱 上升的特性;

    五行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植物具有生長,生發(fā)的特性,五行屬木;

    五行金的特性:金曰從革,劍和斧子都帶有肅殺殺之氣,是變革常用的武器;

    五行土的性格,土曰稼穡,土有播種和收獲農(nóng)作物的作用。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

    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fā)、調(diào)達舒暢的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的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相克”

     什么是五行,圖解<a href=http://www./wuxingxiangkexiangsheng/ target=_blank>五行相生相克</a>

 

       什么是五行,圖解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的產(chǎn)生過程

 天地還沒有分開時被稱之為“混沌”,世界如同還處于胚胎狀態(tài)的生命一樣,因此又被稱之為“胚胎”。那時候,日月星辰還沒有出現(xiàn),世界上也沒有陰陽、寒暑的分別。天上沒有雨和露,沒有風云、霜雪、雷霆閃電,處于迷茫幽暗的狀態(tài)。地上沒有花草樹木、山川河流、飛禽走獸,也不存在人類,一切還處于蒙昧的狀態(tài),在沒有規(guī)律地運作著。這時,世界只是一團凝結在一起的氣,稱為“太易”。在太易(一片虛無)狀態(tài)下,水出現(xiàn)了;在太初(有氣無體)狀態(tài)下,火出現(xiàn)了;在太始(有形無質)狀態(tài)下,木出現(xiàn)了;在太素(有質無體)狀態(tài)下,金出現(xiàn)了;在太極(形體兼具)狀態(tài)下,土出現(xiàn)了。

    因此,水對應數(shù)字一,火對應數(shù)字二,木對應數(shù)字三,金對應數(shù)字四,土對應數(shù)字五。等到三元已經(jīng)完備,混沌的狀態(tài)開始變得分明,胚胎出現(xiàn)了變化。輕而清的氣向上,成為了天;重而濁的氣下沉,成為了地。清氣和濁氣相互承接,從而產(chǎn)生陰陽兩儀。天地剛開始形成時,人的形態(tài)各異,有的是人形鳥嘴,有的是人頭蛇身。那時候,人類還沒有嗜好和欲望,沒有姓名的稱呼,沒有邦國的概念,也沒有君臣的分別。他們居住在巢穴里,承受風吹雨打,人與人之間沒有親近、疏遠的觀念,也沒有父子尊卑的禮儀。那時的人類還沒有學會種植,也不會用火,過著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但這種生活坦蕩自在,和睦安樂,不知道什么是憂愁。直到伏羲、神農(nóng)、黃帝這些圣賢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有了智慧和愚昧的分別,干是有了君臣、父子等身份的區(qū)別,禮樂衣冠的制度也由此而誕生。

    平等自在的生活制度被廢棄后,奸詐自然產(chǎn)生了,妖怪紛紛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天在子時開始,地在丑時開始,人在寅時開始,由此確立了天地的公理。此后,萬物生長,奸詐出現(xiàn),妖怪四處橫行。

論五行相生的關系及其原理

五行之間有一種相生關系,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河圖》上記載:一、六兩個數(shù)屬水,位居北方;二、七兩個數(shù)屬火,位居南方;三、八兩個數(shù)屬木,位居東方;四、九兩個數(shù)屬金,位居西方;五、十兩個數(shù)屬土,位居中央。其中北方的水生東方的木,東方的木生南方的火,南方的火生中央的土,中央的土生西方的金,西方的金生北方的水,這就是五行之間相生關系的排列次序。

    《白虎通(義)》解釋說:木之所以生火,是因為木生性溫暖,火隱伏在其中,經(jīng)過鉆灼,火從中生出,所以木生火。火之所以生土,是因為火性熾熱,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之后化為灰燼,灰燼其實就是土,所以火生土。土之所以生金,是因為金蘊含在石頭之中,并且依附于山,津潤而出,聚土成山,而山又一定會生出石頭,所以土生金。金之所以生水,是因為少陰之氣即金溫潤流澤,儼然流水,并且金一旦熔化也會變成水,所以金生水。水之所以生木,是因為水性溫潤,能夠滋養(yǎng)樹木,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論五行相生的四種關系變化

生在力量上有正常之生和非正常之生兩種。從性質上看有同性相生與異性相生之別。

    正常之生與異常之生

    正常之生是主生方與受生方五行力量基本接近,能正常流通,主生方減力、受生方增力,但主生方減力并不受傷,變?yōu)橐环N正常流通反而有益。

    異常之生有兩種情況,一種叫生多為克,表現(xiàn)為主生方力量非常強大,受生方力量明顯弱于生方,雙方力量相差懸殊,被生方反而不受生,不但不得益反而因生而受損,這就是命理書上說的:木多火塞、火多土焦、土多金埋、金多水濁、水多木漂。就像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嬌生慣養(yǎng),好像是出于愛的目的,實際卻害了孩子。聯(lián)系實際,日干弱而印星旺,多是小時候長輩對自己嬌生慣養(yǎng),做事欠魄力,優(yōu)柔寡斷。

    另一種情況是子旺母衰,即主生方力量弱,受生方力量強大,主生方力量被受生方盜泄嚴重,元氣大傷,命理上稱盜泄,表現(xiàn)為:木多水縮,火多木焚,金多土虛,水多金沉,土多火晦。如同父母為子女操心傷透了腦筋,累垮了自己。

    同性之生和異性相生

    五行相生,同性相生力度小,異性相生力度大。用陰陽理論來看宇宙萬物,陰表示無形的,陽表示有形的;陰表示思想、精神、內(nèi)在的東西,陽表示身體、外在、實體的東西。“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比缛祟愔校H和力最大的是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系,而同性之間的親和力及為對方付出的程度與之不能相比。陰陽相生是情愿付出,而同性之生則不情愿。情愿給予才可能多給予,所以異性相生力度大,同性相生力度小。

論五行生克之間的關系變化

 五行相生表現(xiàn)為: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

    五行相克表現(xiàn)為: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

    生我者是我的父母;我生者是我的子孫;克制我者是官煞,被我克制者是我的妻子,和我平起平坐者是我的兄弟。

    旺盛的金經(jīng)過火的冶煉,會成為器皿;旺盛的水得到土,就會形成池沼旺盛的火在水的洗滌下,二者才能相輔相成;旺盛的土得到木,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旺盛的木得到金,才能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金依賴土得以生,土太多了,金會被埋藏起來;土依賴火得以生,如果火太多了,土就會被燒焦;火依賴木得以生,如果木太多了,火就會變得炙熱難忍;木依賴水得以生,如果水太多了,木就會在水上漂浮。

    金能生水,但金太多了,水就會變得渾濁;如果水太多了,金就會沉下去。水能生木,木盛水少。木能生火,如果火太多了,木就會燃燒起來。土依賴火得以生,但土太多就把火埋藏起來了。土能生金,但金太多了,土就會變質。

    金能克木,但木過硬的話,金就出現(xiàn)缺損;木能克土,但土太重,木就會被折斷;土能克水,但水太多,土就會流走;水能克火,但火太任,水就變熱了?;鹉芸私?,但金太多,火就滅了。

    金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火,會被熔化;火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水,會被澆滅;水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土,會被淤塞;土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木,會被傾陷; 木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金,會被金砍斷。

    金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水,會挫敗它的鋒芒;水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土,能將水勢阻擋住;木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火,能被消解頑劣;火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土,能減弱它的火焰;土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金,能將土害制伏。

    當自身遇到強鬼的時候,如果能得到其他事物的生化,就一定會轉因為吉。比如,日干為甲木,遭到金土的傷害。如果時柱上有壬癸水,或者有申子辰相合成水局,就能化解兇險,轉因為吉。其他的變化也都依此進行類推。

《命理探源》論五行旺相休囚死

五行在四季中旺相休囚死的情況如何呢?五行四季旺相休囚死情況見下表:

        旺相 休 囚 死
    春天 木 火 水 金土
    夏天 火 土 木 水金
    秋天 金 水 土 火木
    冬天 水 木 金 土火
    季月 土 金 火 木水

  旺、相、休、囚、死的含義是:

  旺:興旺,盛壯。

  相:亞興旺、盛壯。

  休:止息,休息;休美,美的極致。

  囚:由于衰落而陷入困境。

  死:因被克制而全無生氣。

  命理家認為,五行在一年四季里分別處于旺、相、休、囚、死狀態(tài),具體情況如上表所示。

  《五行大義》說:五相在處于旺的狀態(tài)時,其子均處于相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其子正日趨強壯,能夠輔助其父辦理事務。當父母處于休的狀態(tài)時,其子則旺氣正盛,父母已經(jīng)衰老,需要其子輔助,猶如遠古時代免帝衰老把帝位禪讓給舜,將國政委托給他,讓他治理國家。被克者必死,因為克者旺氣正盛,能夠殺死被克者。最可畏懼的是處于囚的狀態(tài)者,因為其子此時處于相的狀態(tài),有能力囚禁自己畏懼的仇敵。

  以上說法是由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生發(fā)出來的。

  《三命通會》說:具有盛德者適逢其時稱為旺,如春天木旺,木旺則生火,那么火就是木之子,子繼承父親的事業(yè),所以此時火為相。木依靠水而生,生我者就是父母,如今兒子因得時而得勢,登上高明顯赫之地,生我者也就是父母審時度勢而引退,所以水為休。休的含義是休休然無事可做,是美的極致,火能克金,而金是木之鬼即金能克木,卻被火所克制,不能施展其能,所以金為囚?;鹉苌粒翞槟局?,則是隱藏不露的東西,由于草木此時已經(jīng)萌芽,土氣又開始散發(fā),所以春木克土,土為死。夏天火旺,火生土則土為相,木生火則火為休,水克火則火為囚,火克金則金為死。

  季土旺——這里的“季”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一個月,土生金則金為相,火生土則火為休,木克土則木為囚,土克水則水為死。秋季金旺,金生水則水為相,土生金則土為休,火克金則火為囚,金克木則木為死。冬季水旺,水生木則木為相,金生水則金為休,土克水則土為囚,水克火則火為死。夏天大旱,金石橫流,水枯土焦;六月暑熱之氣大增,寒氣絕滅;秋天金氣盛旺,草木枯黃敗落;冬天大寒大冷,水凝結而成冰,火氣大減:看一看四季中的這些景象,五行的旺、相、休、囚、死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個大概了。四季的秩序是節(jié)氣盈滿就更替,五行的天性是事功完成必傾覆,所以陽氣達到極點就要下降,陰氣達到極點便會上升,日到中天就偏斜,月到盈滿就缺損,這是大自然的恒常之道。人生在天地之間,其生存之道與天道是一樣的,也是勢積必損,財聚必散,年少反衰,樂極生悲,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人生在世,有盛有衰,有得有失,時榮時枯,時進時退,都逃不出陰陽互相轉化的邏輯。

  這里的強弱,其實是表示盛衰的代名詞。有強必有弱,有弱必有強,絕對沒有強者始終強,弱者始終弱的道理。想要知道自己命運之榮枯,應當先辨明自己命運中五行的強弱;而想要明白五行強弱的含義,應當先懂得天干生、旺、死、絕的規(guī)律,尤其應當深知五行用事、四時休旺的道理,否則,用神無法確定,吉兇自然也就無斷明。

《命理探源》論五行寄生十二宮

  命理家把五行寄生于其設定的十二宮中,分別表示五行在十二個月中從生長、興旺到衰落、死亡的狀態(tài)與過程。十二個月分別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宮為:長生、沐浴、冠帶、臨宮、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yǎng)。其中長生的“長”讀zhang,長生即生長;臨官又名“進祿”;墓,又名“庫”;絕,又名“受氣”、“胞”。

    這兩個表既可以豎讀,也可以橫讀。以“五陽干生旺死絕定局”為例,如果豎讀,意思是天干甲在亥位處于長生狀態(tài),在子位處于沐浴狀態(tài),在丑位處于冠帶狀態(tài),余類此。如果橫讀,意思是天干甲在亥位、丙在寅位、戌在寅位、庚在巳位、壬在申位,都是處于長生狀態(tài),余類此。

    沈孝瞻解釋說:十天干從長生到胎、養(yǎng),共分十二宮,其生命之氣由盛旺走向衰退,再由衰退回復盛旺,把各個階段劃分開來,共分成十二個階段,這就是十二宮的由來。而長生、沐浴等等名目,則是借以形容這十二個階段不同狀態(tài)的形容或比喻之詞。長生就是出生的意思,這個階段跟人剛剛出生的狀態(tài)是一樣的。沐浴猶如人出生之后,洗去身上的血污,跟植物幼苗脫離種子外殼開始茁壯成長頗為相似。冠帶就像年長之后舉行過加冠之禮,戴上成年人的帽子、穿上成年人的衣裳一樣。臨官則是成年之后可以做官為宦,治理百姓為喻.形容事業(yè)有成的狀態(tài)。帝旺則是形容壯盛已經(jīng)達到極點,可以出來輔佐帝王而大有作為。衰是形容盛極而必衰,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是走向滅亡的第一步。病是衰退加深加重。

五行寄生十二宮表 
    五行寄生十二宮表:

    死是氣數(shù)已盡,滅亡了。墓是萬物的一個生命周期終結,收

入庫,就像埋藏于地下。絕是前一個生命周期氣數(shù)已絕,新的生命周期正在蘊育。胎是新的生命之氣已經(jīng)聚積成胎。養(yǎng)猶如人胚胎已經(jīng)形成,養(yǎng)育在母腹之中。從此新的生命又開始生長,循環(huán)無窮。

    《考原》說:五行之木長生于亥宮,火長生于寅宮,金長生于巳宮,水長生于申宮,土也長生于申而寄生于寅,各經(jīng)由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胎、養(yǎng)十二宮,順次經(jīng)歷十二地支,這就是所謂天道循環(huán),生生不息。所以木正處在旺盛階段而火已經(jīng)生成,火正處在旺盛階段而金已經(jīng)生成,金正處在旺盛階段而水已經(jīng)生成,水正處在旺盛階段而木已經(jīng)生成。從長生開始往下順推,幼小必定走向強壯,旺盛必定走向衰退,周而復始,循環(huán)無窮,這就是四季按春、夏、秋、冬交錯運行,五行之氣順次布列的原因。至于土生于申而寄于寅,則是因為它在后天八卦里居于坤卦、艮卦之位,所以《易經(jīng)》坤卦卦詞說“萬物皆致養(yǎng)焉”,艮卦卦詞說“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

   《協(xié)紀辨方書》說:五行長生的含義,《考原》說得十分清楚,而對于土之所以生于寅、申的原因,則沒有解釋清楚。今天仔細考究起來,原因是這樣的:水和土同生于申,申為坤,坤又為地,而地則是水、土凝結聚合而生成的。土之所以寄生于寅,是因為寅為孟春之月即春季的第一個月,這時天之氣下降,地之氣上升,于是天地親和,草木開始萌芽生長。所以《洪范》家與眾不同,認為土生于申宮,是五行的本體。陰陽家、選擇家卻認為土長生于寅宮,是五行的功能。土長生在寅宮,臨官在巳宮,是因為土旺而金生,與木、火、水的情況相類似。如此說來,認為土生于寅宮,是比附五行相生的順序,和認為在四季中土旺于夏秋之間,是順應四季相生之序,都是從自然之理中來的,而不是憑空臆造的。此外還有陽干死陰干生,陽干在十二宮中順推,陰干在十二宮中逆推的說法。甲木死于午,那么乙木就生于午;丙、戌死于酉,那么丁、巳就生于酉;庚金死于子,那么辛金就生于子;壬水死于卯,那么癸水就生于卯。這樣的順序,由長生而沐浴,依次推下去,五陽干和五陰干在十二個宮中都是逆向運轉,陽死則陰生,陰死則陽生,這是陰陽二氣性質不同所致。陽干臨官,陰干則帝旺,陰干臨宮,則陽干帝旺,這是四季的轉化造成的。順、逆、分、合之說,都有極為玄妙的道理,論十干就分陰陽,論五行就以陽統(tǒng)陰,都是天地自然之理,所以術數(shù)家都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理論基礎。

談五行四季旺衰及旺相休囚死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五行在四時中有盛衰之別,各有其所旺的季節(jié)。

  干支五行所旺季節(jié)表

  五行  天干   地支   所旺的季節(jié)
   木   甲乙  寅卯辰    
   火   丙丁  巳午未    
   金   庚辛  申酉戌    
   水   壬癸  亥子丑    
   土   戊己  辰戌丑未  旺于四季

  表中言土“旺于四季”,意思是說土旺于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最后一月,分別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

  正因為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里,每個季節(jié)都有一個五行處于“旺”的狀態(tài),其它的五行則分別處于“相”、“休”、“囚”、 “死”的狀態(tài),在命理學中稱之為五行的 “旺相休囚死”。“旺”者王也,為一季之主宰,也為旺盛之意;“相”為次旺,相當于輔佐王的宰枏;“休”意為休然無事,也即退休、休致廣囚”為衰落被囚;“死”指被克而毫無生氣。就規(guī)律而言,通常為當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春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如春季木當令,故木旺;火為木生,故火相;木為水生,水為其母,木己長成旺勢,母便可退居一旁,故水休;春木長勢旺盛,金己無力伐克,故金囚;木克土,木勢旺盛,為當令之王,故土死。五行在四季中的旺、相、休、囚、死的變化情況,可用下列兩表來表示:

  四季        五 行 生 克 旺 相 休 囚 死 表

  季節(jié)  當令者   我生者   生我者   克我者   我克者
  春    木旺    火相     水休     金囚     土死
  夏    火旺    土相     木休     水囚     金死
  秋    金旺    水相     土休     火囚     木死
  冬    火旺    木相     金休     土囚     火死
  四季   土旺    金相     火休     木囚     水死
 
  上表以生克規(guī)律繪制而成,還可以五行為主線表現(xiàn)其在四季中所處的狀態(tài):

  五行在四季中狀況變化表

  五行       四 季 中 的 變 化 狀 況
   木    春旺   冬相  夏休   四季囚   秋死 
   火    夏旺   春相  四季休  秋囚    冬死
   土    四季旺夏相   秋休   冬囚    春死
   金    秋旺  四季相  冬休   春囚    夏死
   水    冬旺   秋相   春休   夏囚   四季死

  在推命實踐中,一個人的八字以木為主,為木命人,生當春季,即為當令得時,生于秋季或生于四季的最后一月就為囚,死而不得其時了。

  正因為五行在四季的運行中處于不同的狀態(tài),因而便有了宜忌吉兇的論說。袁樹珊《命理探原》引述《窮通寶鑒》的內(nèi)容,頗具權威性,為后世算命者多所采用。

       《命理探源》論五行用事
 陰陽五行家以旺、相、休、囚、死喻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認為旺、相吉,休、囚兇。

  旺為當令之氣;相為旺者之所生,間接有氣;休為旺者之前氣,表示功成身退之意;因為克我者無力之氣,有時反而會被我所虜;死為我克之氣,我當旺之時彼最弱,所以以死喻之。

  甲、乙、寅、卯年,木旺于春天;丙、丁、巳、午年,火旺于夏天;庚、辛、申、酉年,金旺于秋天;壬、癸、亥、子年,水旺于冬天;戌、己、辰、戌、丑、未年,土旺于四季的最后一個月。

  天干有五行屬性,同樣,地支也有五行屬性:

  寅卯辰為木,巳午未為火,

  申酉戌為金,亥子丑為水,

  辰戌丑未為土。

  知道這一點,上文的意思就不難明白了。所謂“甲、乙、寅、卯,木旺于春”,意思是六十花甲子表中,天干與地支組合上帶甲、乙、寅、卯的年份,木旺于春天。余類推。

  《神樞經(jīng)》說:五行的興旺,各有一定的季節(jié),其中惟有土居于中央,從而貫通八方,造成居無定所,所以才在“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旺十八天,全年共旺七十二天。

  《歷例》說:立春木興旺,立夏火興旺,立秋金興旺,立冬水興旺,各興旺七十二天,而土在“四立”之前各興旺十八天,合計也是七十二天,這樣五行總共興旺三百六十天,恰好是一年的天數(shù)。一年就是這樣形成的。

  《白虎通義》說:土為什么到每季的最后一個月才會興旺呢?這是因為木沒有土就不能生長,火沒有土就不光亮,金沒有土就不能成形,水沒有土就不能高升,土能扶持和幫勢微力衰者,一次次成就它們,所以五行要更加興旺,是離不開土的。土的特點是興旺于四季,位居中央,不固定在某個季節(jié)。

  沈新周說:春季木興旺,夏季火興旺,秋季金興旺,冬季水興旺,說的不是有形的木、火、金、水,而是木、火、金、水之氣。

  醉醒子說:立春以后,陽木興旺三十六天,以艮土也就是東北之土為分野,丙火戊土開始生長。驚蟄六天以后,陰木興旺三十六天,癸水寄生其中。清明后十二天,戊土興旺十八天,陽水歸庫即死亡,陰水返魂即開始復蘇。夏季、秋季、冬季也是這樣。另外,地支中所蘊藏的天干,只看月支中的天干,年支、月支、時支中的天干則不去管它,因為看人命以提綱為重,而月支是人命的提綱性因素。

五行相克與相制及天干相克規(guī)則

克不一定兇

    克是兩種五行相戰(zhàn),力量接近,互相牽制,誰也克不倒誰。同性相克力度大,易克盡,因為二者有排斥性,就如仇人氣場不合。異性相克力度小,因為異性之間有吸引力,好像情人之間的矛盾不具有敵我性。

    生與克不具有階級性,需要生時生就是好,不需要生時生就是不好,需要克時克就是喜,不需要克時克就為忌。正常的生與克是相輔相成的,相生相克規(guī)律是維系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的保障。生與克是對立統(tǒng)一的,就像一個國家,要有民主,民主就是生,但也要有法制和道德規(guī)范,這便是克,過分的民主和極端的法制都不能使社會秩序得以正常維護和發(fā)展,只有二者適度統(tǒng)一,社會才能井然有序。

    制就是要命

    制是在克的基礎上又加大力度,就是要命,主克方力量非

常強大,被克方力量很小,被克方五行嚴重受傷,不能發(fā)揮作用。四柱中某五行被制服,此五行代表的人或事及身體部位往往有災。如果主克方力量小而被克方力量非常強大,至使主克方受損嚴重,叫反克。命理表現(xiàn)為:木多金缺,水多土散,金多火熄,火多水干,土多木折。反克也是制,是使主克方失去生克權。

    一般來說,三個克(耗)一個才能制住,這是指天干五行相克。在地支中,如果主沖方有力,連沖帶克,一個便可沖翻對方,只

沖不克一般需兩個或三個才能沖敗對方。若某五行有生源,要制住此五行需要切斷其生源再克之,才能將其完全制服。

    某五行有根,干透支藏(本氣根)需天克地沖,連根拔起才可以完全制服,只是干克或地支沖,不能制服。若某五行只干透或只支藏,干透無根為虛浮,很容易被制服,只要天干有克星,一個同性五行相克就可以將其制服。支藏一個沖便可沖敗,當然得連沖帶克,若只沖不克至少需要兩個。    把握上而被制服的方式、原則,就可以斷定是否有災。用神被制服災大,是自己的災或與自己切身利益關系大的,對自己影響大的人、事、物有災;若是忌仇神受制,災則是與自己關系不大的人、事、物有災,且這個災對日干影響不大。

    天干相克規(guī)則

    陽干克陽干、陰干克陰干,克力最重;陰干克陽干次之;陽干往往不克陰干,而作干合論。

    以庚甲為例,如庚見甲。庚為主克,甲為受克。受克者敗盡無余,主克者雖勝也勞,兩敗俱傷。如庚年甲月相克,既兩敗俱傷。

    庚年甲日,有月柱間隔,克力較輕。年庚月甲,最為貼近,克力最重。

    日干本身逢克或耗,不作兩敗俱傷論。

    庚載申、甲載寅,或兩庚兩甲,勢均力敵,克力也重。

    兩庚一甲,一甲不敵一庚,逢兩庚更如摧枯拉朽,戰(zhàn)克反輕。

    兩甲一庚,一甲不敵一庚,兩甲則較勁,戰(zhàn)克反重。

    一庚一甲,但甲木得時或得勢,則庚難取勝,而甲不受創(chuàng)。兩弱庚而一強甲,才成戰(zhàn)局。

    庚年甲時,有月柱日柱間隔,地位愈遠,克力愈輕。

    庚年壬月甲日,壬泄庚而生甲,有壬調(diào)解,庚甲似克而非克。

    庚年丙月甲日,丙火克庚,則庚甲不克。

    庚年甲月壬時,壬泄庚而生甲,但庚甲位置接近,仍作克論。

    庚年甲月丙時,丙庚遠隔,不能相克。仍以金克木論。

    庚年甲月戊日,庚強則庚克甲,不成甲克戊。甲強則甲克戊,不成庚克甲。戊強則庚可克甲,甲不可克戊。

五行生克關系實際是四時循環(huán)變化的一種現(xiàn)象

五行的生克關系,實際是四時循環(huán)變化的一種現(xiàn)象,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里的“生”實際是“進”的意思。我們知道四時、寒暖燥濕,是太陽對地球四時的陽光折射而造成的溫度差。那么春與夏就存在溫差,也就是陽太極中的少陽與老陽對立,就是說木不一定生火,木火相生是需要條件的。秋季與冬季存在溫差,也就是陰太極球中的少陰與老陰對立,就是金水相生也存在必要的條件。必須知道所謂的五行相生,不是物質相生,而是氣場的轉化。要掌握木火相生、金水相生的條件,需要掌握氣場順逆與干支的陰陽屬性。否則,就會時對時錯,錯了也找不到原因。所謂的干支屬性,實際指的就是相同時間不同空間內(nèi)的流通氣場不同。因此,必須掌握好時間空間的對立影響,只有時空對立思維,才能真正領悟六十甲子的氣場變化,掌握干支屬性。學過世界地理的人應該知道,在地球上有寒帶、熱帶、溫帶之分,地域的不同,決定著相同時間上的氣場不同。那么六十甲子難道不對應世界上與中國內(nèi)的各個氣場空間嗎?領悟這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六十甲子之間的關系與五行時序的循環(huán)關系是兩回事。

就時序而言,春天過后是夏天,夏季陽旺極而生陰,就是秋季,秋季過后就是冬季,冬季陰旺極而生陽,就是春天,這是四時五行的循環(huán)變化。如果把四時五行的循環(huán)變化照搬到干支的作用關系上,就會出現(xiàn)時驗時不驗的情況。為什么呢?因為干支的重復組合,使它們的陰陽氣場屬性發(fā)生了質的改變,若再用五行的生克關系去套用,顯然就不適用了。八字中有火,歲運遇到木就生火嗎?肯定不是的。如果這么簡單,就沒有地支之間的刑沖合害了。為什么寅亥合,子卯論刑?為什么寅午戌會火局,而寅巳論刑?等等,這些作用關系都是由它們的陰陽性質決定的。我們在這里轉變一下思維,以少陽木氣、老陽火氣、少陰金氣、老陰水氣四象為太極,再向下劃分,是不是每一種獨立的五行之氣,都具有自己的五行之氣呢?肯定有的,這就是干與支的重復組合而出現(xiàn)了它們自己獨立的五行氣場形式,因為這些必須要由干支的氣與行決定。

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去分清五行與干支關系的不同,在預測中的作用關系就會分不清。如果認為不管陰木、陽木,有木就生火;不管陽水、陰水,有水就生木,無條件地把五行時序循環(huán)的生克關系照搬到干支中去,必然會出現(xiàn)失誤。先人用生克的形式來表達四時的交替變化,無疑是和后人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實際上在這里畫了一個小圓圈,把我們?nèi)υ诹死锩?,使我們永遠不能

超越其范圍。

五行相生是表示正時序的轉化,而不是“生”的意思

五行相生是在表示正時序的轉化,不是“生”的意思。五行之間的轉化必須是在某一氣旺極之時才能轉化,并不是有了木就生火,有了金就生水。大家知道寅木為少陽之初,也就是正月之氣,正月寒氣猶存之時,怎么會馬上就進入夏天呢?只不過相對冬天的子丑而言,寅比子丑的陽氣旺了一點,位置上接近午火一點,但離真正的木化火還遠著呢!就因為這樣,才有了寅巳相刑的關系。寅木可以刑巳火,見了午火為什么不刑呢?寅木在什么情況下不生午火,也來滅火?在什么情況下生巳火,不刑巳火?什么情況下是木多火塞?什么時候論木火通明?等等,如果不去深思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就永遠不能掌握術數(shù)預測的真機。若連最簡單的五行、干支之間的關系都沒有搞明白,又何談預測!如果干支之間的關系與五行同樣,何必畫蛇添足再有干支呢?

五行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永遠打不破的時序循環(huán)。而干支的本質是在時間、空間的變化下的單獨氣場,這個氣場并不能與月令的氣場同步。六十甲子涵蓋了相同時間下,所有不同空間內(nèi)的陰陽氣場。也就是說在一個相同時間下,都是在夏季,全國乃至全球的氣場并不是同步的。為什么?空間不同是氣場不同的根本原因.而空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必然,只有先確定空間的存在才是預測的前提??臻g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干支作用的實質。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不能對干支作用有一個正確的應用。

總而言之,五行之間的關系,不可以陰陽的關系同論。五行是陰陽二氣的階段變化,也就是說干支的陰陽二氣的某一段,不是陰陽的全部。而干支是五行氣場的階段與空間變化,比五行的階段變化更為細化,所以不要把五行的關系,照搬到干支上,這樣就違背了陰陽變化的本意。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對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的解釋

對于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其獨到的見解,具體如下:對于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應該是近代易學發(fā)展的一個誤區(qū)。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明白古人所說的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饵S帝內(nèi)經(jīng)》言:物化為生,物極為變。生是變化的一種形式,是對某一點的接近。古人以生表示“進”,以克表示“退”。如果不明白“進退”之機而空談生克,就會屢屢失誤。不了解真相,必然進入誤區(qū)。故命書言:進氣不死則為生,退氣不生則為克。

北方陰極生寒,寒為水。南方陽極生熱,熱為火。東方陽散以泄而生風,風為木。西方陰止以收而生燥,燥為金。中央陰陽交而生溫,溫為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維,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謂有倫。

以五行代表春夏秋冬的名稱,配合方位,出于天然。北方亥子丑,為冬季。南方巳午未,為夏季。東方寅卯辰,為春季。西方申酉戌,為秋季。春夏之交,木氣未盡,火氣已至,間雜之氣為土。其余夏秋之間,秋冬之間,冬春之間相同。土氣在兩個節(jié)氣的中間,而且夏季最旺,也就是土居中央的意思。這里必須提醒大家注意,五行出于陰陽,它是陰陽二氣變化的過程。不管在任何情

況下,五行都不能違背陰陽的原則。

《子平真詮》陰陽生克章言:四時之運,相生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之序,循環(huán)迭運,而時行不匱。然而有生必有克,生而不克,則四時亦不成矣??苏?,所以節(jié)而止之,使之收斂,以為發(fā)泄之機。故曰:“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

上文先賢指出,四時配合五行相互轉化以生為進,千百年來易書豈止千本,都在相互轉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大家都把它當作不可改變的五行生克關系,恰恰就是這個五行相生的關系,使千百年來的眾多學易者,進入了總也難以超越的誤區(qū)。上文指出:“四時之運,相生而生,……相生之序,循環(huán)迭運,而時行不匱”。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里“相生而生”的用詞,是先人用詞不當,還是另有深意?

五行學說模型與宇宙生命問題復雜性

宇宙生命問題是“復雜性”問題,除了線性現(xiàn)象外,還有大量非線性現(xiàn)象,古人企圖用簡單的五行模型來描述生命的復雜性關系和非線性現(xiàn)象。五行的宇宙生命關系網(wǎng)是通過五行之間的生克、乘侮、勝復、制化編織而成的。五行生克反映宇宙生命運行的相互生發(fā)和制約關系,乘侮反映宇宙生命體內(nèi)部的非平衡關系,勝復則反映這種非平衡狀態(tài)下的一種自我復救的關系,亢害承制反映的不僅是兩“行”之間而且是多行之間的生化制化關系,如此則構成一幅環(huán)環(huán)相連、立體、多維的宇宙生命關系網(wǎng)。值得指出的是,五行模型固然在解說生命、宇宙方面有合理的內(nèi)涵,然而一切模型都含有非理性的因素。作為古代的一種思維模型,在認識宇宙生命時,往往有很多非理性的、機械的照搬和推想,從而與原型產(chǎn)生一定的距離,因此如何發(fā)展或突破這種思維模型就成為中醫(yī)如何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五行學說這個簡單而有效的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五行模型是思維模型,而不是物質模型。

“模型”一詞,起源于拉丁文Modulus,原意是樣本、尺度、標準??茖W意義上的“模型”是人們按照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描述,用物質或思維的形式對原型進行模擬而形成的特定樣態(tài)。模型可分為物質模型與思維模型兩大類。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tài)、特征和本質的方法稱為模型法。

物質模型是以某種程度、形式相似的模型實體去再現(xiàn)原型,它既可以是人工構造的(如地球儀、船模),也可以是從自然界獲取的(如動物、植物標本)。物質模型是模擬實驗賴以進行的物質手段。

思維模型不是認識的物質手段而是客體在人們思想中理想化、純化的映象、摹寫。思維模型是人們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且運用它在思維中進行邏輯推理、數(shù)學演算和“思想實驗”,可分為形象的(唯象的)模型和符號的(標志性的)模型,前者是以理想的或想象的形態(tài)去近似地反映客體的一種思想形式,后者是借助于專門的符號、線條等,并按一定的形式組合起來去描述客體的一種形式。

五行學說是一種典型的思維模型,五行模型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模型的最基本形式,它與陰陽、干支以及卦交、河洛的配合互補,即

組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維模型的代表一象數(shù)思維模型。

第二、五行表示的是關系實在、功能實在,而不是物質實體、形態(tài)實體。

雖然“五行”最早指“五材”,是五種物質實體,但當它一旦成為一種思維模型,一旦成為一個重要的哲學范疇,并運用于中醫(yī)及中國古代各門學科,它就不再是五種物質,不再是五種有形態(tài)結構的實體,而是變成了一種表迖關系、功能的實在。用中國傳統(tǒng)術語說, “五行”巳不再是 “器”或“體”,而是“氣”或“象”。

多數(shù)學者都以為“五行”(或“氣”)是物質與功能的合一體,如李約瑟(J.Needham,1900-1995)解釋:用 “要素” 或 “元素”(Element)這種名稱來解說“行”字,我們總會覺得它于義不足?!靶小弊值膩碓础陀?“運動”的涵義。如陳夢家所說, 五“行”是五種強大力量的不停循環(huán)的運動,而不是消極無動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質。

龐樸認為 “行”,即取其四通八達的名稱意義,也取其流行、行用、行進的動詞意義;兩者兼而有之,遂由之更生發(fā)出一種全新的世界觀來。

五 行 學 說

什么是五行,五行的特性是什么,圖解五行相生相克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古人認為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娃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要素構成的,簡稱五行。

    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

    五行水的特性:水曰潤下,小河有滋潤萬物的能力和向下流的特性,五行屬水;

    五行火的牲:火曰炎上,火具有湛熱 上升的特性;

    五行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植物具有生長,生發(fā)的特性,五行屬木;

    五行金的特性:金曰從革,劍和斧子都帶有肅殺殺之氣,是變革常用的武器;

    五行土的性格,土曰稼穡,土有播種和收獲農(nóng)作物的作用。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

    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fā)、調(diào)達舒暢的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的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相克”

     什么是五行,圖解<a href=http://www./wuxingxiangkexiangsheng/ target=_blank>五行相生相克</a>

 

       什么是五行,圖解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的產(chǎn)生過程

 天地還沒有分開時被稱之為“混沌”,世界如同還處于胚胎狀態(tài)的生命一樣,因此又被稱之為“胚胎”。那時候,日月星辰還沒有出現(xiàn),世界上也沒有陰陽、寒暑的分別。天上沒有雨和露,沒有風云、霜雪、雷霆閃電,處于迷茫幽暗的狀態(tài)。地上沒有花草樹木、山川河流、飛禽走獸,也不存在人類,一切還處于蒙昧的狀態(tài),在沒有規(guī)律地運作著。這時,世界只是一團凝結在一起的氣,稱為“太易”。在太易(一片虛無)狀態(tài)下,水出現(xiàn)了;在太初(有氣無體)狀態(tài)下,火出現(xiàn)了;在太始(有形無質)狀態(tài)下,木出現(xiàn)了;在太素(有質無體)狀態(tài)下,金出現(xiàn)了;在太極(形體兼具)狀態(tài)下,土出現(xiàn)了。

    因此,水對應數(shù)字一,火對應數(shù)字二,木對應數(shù)字三,金對應數(shù)字四,土對應數(shù)字五。等到三元已經(jīng)完備,混沌的狀態(tài)開始變得分明,胚胎出現(xiàn)了變化。輕而清的氣向上,成為了天;重而濁的氣下沉,成為了地。清氣和濁氣相互承接,從而產(chǎn)生陰陽兩儀。天地剛開始形成時,人的形態(tài)各異,有的是人形鳥嘴,有的是人頭蛇身。那時候,人類還沒有嗜好和欲望,沒有姓名的稱呼,沒有邦國的概念,也沒有君臣的分別。他們居住在巢穴里,承受風吹雨打,人與人之間沒有親近、疏遠的觀念,也沒有父子尊卑的禮儀。那時的人類還沒有學會種植,也不會用火,過著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的生活。但這種生活坦蕩自在,和睦安樂,不知道什么是憂愁。直到伏羲、神農(nóng)、黃帝這些圣賢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有了智慧和愚昧的分別,干是有了君臣、父子等身份的區(qū)別,禮樂衣冠的制度也由此而誕生。

    平等自在的生活制度被廢棄后,奸詐自然產(chǎn)生了,妖怪紛紛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天在子時開始,地在丑時開始,人在寅時開始,由此確立了天地的公理。此后,萬物生長,奸詐出現(xiàn),妖怪四處橫行。

論五行相生的關系及其原理

五行之間有一種相生關系,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河圖》上記載:一、六兩個數(shù)屬水,位居北方;二、七兩個數(shù)屬火,位居南方;三、八兩個數(shù)屬木,位居東方;四、九兩個數(shù)屬金,位居西方;五、十兩個數(shù)屬土,位居中央。其中北方的水生東方的木,東方的木生南方的火,南方的火生中央的土,中央的土生西方的金,西方的金生北方的水,這就是五行之間相生關系的排列次序。

    《白虎通(義)》解釋說:木之所以生火,是因為木生性溫暖,火隱伏在其中,經(jīng)過鉆灼,火從中生出,所以木生火?;鹬陨?,是因為火性熾熱,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之后化為灰燼,灰燼其實就是土,所以火生土。土之所以生金,是因為金蘊含在石頭之中,并且依附于山,津潤而出,聚土成山,而山又一定會生出石頭,所以土生金。金之所以生水,是因為少陰之氣即金溫潤流澤,儼然流水,并且金一旦熔化也會變成水,所以金生水。水之所以生木,是因為水性溫潤,能夠滋養(yǎng)樹木,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論五行相生的四種關系變化

生在力量上有正常之生和非正常之生兩種。從性質上看有同性相生與異性相生之別。

    正常之生與異常之生

    正常之生是主生方與受生方五行力量基本接近,能正常流通,主生方減力、受生方增力,但主生方減力并不受傷,變?yōu)橐环N正常流通反而有益。

    異常之生有兩種情況,一種叫生多為克,表現(xiàn)為主生方力量非常強大,受生方力量明顯弱于生方,雙方力量相差懸殊,被生方反而不受生,不但不得益反而因生而受損,這就是命理書上說的:木多火塞、火多土焦、土多金埋、金多水濁、水多木漂。就像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嬌生慣養(yǎng),好像是出于愛的目的,實際卻害了孩子。聯(lián)系實際,日干弱而印星旺,多是小時候長輩對自己嬌生慣養(yǎng),做事欠魄力,優(yōu)柔寡斷。

    另一種情況是子旺母衰,即主生方力量弱,受生方力量強大,主生方力量被受生方盜泄嚴重,元氣大傷,命理上稱盜泄,表現(xiàn)為:木多水縮,火多木焚,金多土虛,水多金沉,土多火晦。如同父母為子女操心傷透了腦筋,累垮了自己。

    同性之生和異性相生

    五行相生,同性相生力度小,異性相生力度大。用陰陽理論來看宇宙萬物,陰表示無形的,陽表示有形的;陰表示思想、精神、內(nèi)在的東西,陽表示身體、外在、實體的東西?!巴韵喑?異性相吸。”如人類中,親和力最大的是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系,而同性之間的親和力及為對方付出的程度與之不能相比。陰陽相生是情愿付出,而同性之生則不情愿。情愿給予才可能多給予,所以異性相生力度大,同性相生力度小。

論五行生克之間的關系變化

 五行相生表現(xiàn)為: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

    五行相克表現(xiàn)為: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

    生我者是我的父母;我生者是我的子孫;克制我者是官煞,被我克制者是我的妻子,和我平起平坐者是我的兄弟。

    旺盛的金經(jīng)過火的冶煉,會成為器皿;旺盛的水得到土,就會形成池沼旺盛的火在水的洗滌下,二者才能相輔相成;旺盛的土得到木,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旺盛的木得到金,才能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金依賴土得以生,土太多了,金會被埋藏起來;土依賴火得以生,如果火太多了,土就會被燒焦;火依賴木得以生,如果木太多了,火就會變得炙熱難忍;木依賴水得以生,如果水太多了,木就會在水上漂浮。

    金能生水,但金太多了,水就會變得渾濁;如果水太多了,金就會沉下去。水能生木,木盛水少。木能生火,如果火太多了,木就會燃燒起來。土依賴火得以生,但土太多就把火埋藏起來了。土能生金,但金太多了,土就會變質。

    金能克木,但木過硬的話,金就出現(xiàn)缺損;木能克土,但土太重,木就會被折斷;土能克水,但水太多,土就會流走;水能克火,但火太任,水就變熱了。火能克金,但金太多,火就滅了。

    金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火,會被熔化;火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水,會被澆滅;水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土,會被淤塞;土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木,會被傾陷; 木在最衰弱的時候遇到金,會被金砍斷。

    金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水,會挫敗它的鋒芒;水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土,能將水勢阻擋住;木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火,能被消解頑劣;火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土,能減弱它的火焰;土在最強大的時候遇到金,能將土害制伏。

    當自身遇到強鬼的時候,如果能得到其他事物的生化,就一定會轉因為吉。比如,日干為甲木,遭到金土的傷害。如果時柱上有壬癸水,或者有申子辰相合成水局,就能化解兇險,轉因為吉。其他的變化也都依此進行類推。

《命理探源》論五行旺相休囚死

五行在四季中旺相休囚死的情況如何呢?五行四季旺相休囚死情況見下表:

        旺相 休 囚 死
    春天 木 火 水 金土
    夏天 火 土 木 水金
    秋天 金 水 土 火木
    冬天 水 木 金 土火
    季月 土 金 火 木水

  旺、相、休、囚、死的含義是:

  旺:興旺,盛壯。

  相:亞興旺、盛壯。

  休:止息,休息;休美,美的極致。

  囚:由于衰落而陷入困境。

  死:因被克制而全無生氣。

  命理家認為,五行在一年四季里分別處于旺、相、休、囚、死狀態(tài),具體情況如上表所示。

  《五行大義》說:五相在處于旺的狀態(tài)時,其子均處于相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其子正日趨強壯,能夠輔助其父辦理事務。當父母處于休的狀態(tài)時,其子則旺氣正盛,父母已經(jīng)衰老,需要其子輔助,猶如遠古時代免帝衰老把帝位禪讓給舜,將國政委托給他,讓他治理國家。被克者必死,因為克者旺氣正盛,能夠殺死被克者。最可畏懼的是處于囚的狀態(tài)者,因為其子此時處于相的狀態(tài),有能力囚禁自己畏懼的仇敵。

  以上說法是由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生發(fā)出來的。

  《三命通會》說:具有盛德者適逢其時稱為旺,如春天木旺,木旺則生火,那么火就是木之子,子繼承父親的事業(yè),所以此時火為相。木依靠水而生,生我者就是父母,如今兒子因得時而得勢,登上高明顯赫之地,生我者也就是父母審時度勢而引退,所以水為休。休的含義是休休然無事可做,是美的極致,火能克金,而金是木之鬼即金能克木,卻被火所克制,不能施展其能,所以金為囚。火能生土,而土為木之財,則是隱藏不露的東西,由于草木此時已經(jīng)萌芽,土氣又開始散發(fā),所以春木克土,土為死。夏天火旺,火生土則土為相,木生火則火為休,水克火則火為囚,火克金則金為死。

  季土旺——這里的“季”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一個月,土生金則金為相,火生土則火為休,木克土則木為囚,土克水則水為死。秋季金旺,金生水則水為相,土生金則土為休,火克金則火為囚,金克木則木為死。冬季水旺,水生木則木為相,金生水則金為休,土克水則土為囚,水克火則火為死。夏天大旱,金石橫流,水枯土焦;六月暑熱之氣大增,寒氣絕滅;秋天金氣盛旺,草木枯黃敗落;冬天大寒大冷,水凝結而成冰,火氣大減:看一看四季中的這些景象,五行的旺、相、休、囚、死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個大概了。四季的秩序是節(jié)氣盈滿就更替,五行的天性是事功完成必傾覆,所以陽氣達到極點就要下降,陰氣達到極點便會上升,日到中天就偏斜,月到盈滿就缺損,這是大自然的恒常之道。人生在天地之間,其生存之道與天道是一樣的,也是勢積必損,財聚必散,年少反衰,樂極生悲,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人生在世,有盛有衰,有得有失,時榮時枯,時進時退,都逃不出陰陽互相轉化的邏輯。

  這里的強弱,其實是表示盛衰的代名詞。有強必有弱,有弱必有強,絕對沒有強者始終強,弱者始終弱的道理。想要知道自己命運之榮枯,應當先辨明自己命運中五行的強弱;而想要明白五行強弱的含義,應當先懂得天干生、旺、死、絕的規(guī)律,尤其應當深知五行用事、四時休旺的道理,否則,用神無法確定,吉兇自然也就無斷明。

《命理探源》論五行寄生十二宮

  命理家把五行寄生于其設定的十二宮中,分別表示五行在十二個月中從生長、興旺到衰落、死亡的狀態(tài)與過程。十二個月分別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宮為:長生、沐浴、冠帶、臨宮、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yǎng)。其中長生的“長”讀zhang,長生即生長;臨官又名“進祿”;墓,又名“庫”;絕,又名“受氣”、“胞”。

    這兩個表既可以豎讀,也可以橫讀。以“五陽干生旺死絕定局”為例,如果豎讀,意思是天干甲在亥位處于長生狀態(tài),在子位處于沐浴狀態(tài),在丑位處于冠帶狀態(tài),余類此。如果橫讀,意思是天干甲在亥位、丙在寅位、戌在寅位、庚在巳位、壬在申位,都是處于長生狀態(tài),余類此。

    沈孝瞻解釋說:十天干從長生到胎、養(yǎng),共分十二宮,其生命之氣由盛旺走向衰退,再由衰退回復盛旺,把各個階段劃分開來,共分成十二個階段,這就是十二宮的由來。而長生、沐浴等等名目,則是借以形容這十二個階段不同狀態(tài)的形容或比喻之詞。長生就是出生的意思,這個階段跟人剛剛出生的狀態(tài)是一樣的。沐浴猶如人出生之后,洗去身上的血污,跟植物幼苗脫離種子外殼開始茁壯成長頗為相似。冠帶就像年長之后舉行過加冠之禮,戴上成年人的帽子、穿上成年人的衣裳一樣。臨官則是成年之后可以做官為宦,治理百姓為喻.形容事業(yè)有成的狀態(tài)。帝旺則是形容壯盛已經(jīng)達到極點,可以出來輔佐帝王而大有作為。衰是形容盛極而必衰,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是走向滅亡的第一步。病是衰退加深加重。

五行寄生十二宮表 
    五行寄生十二宮表:

    死是氣數(shù)已盡,滅亡了。墓是萬物的一個生命周期終結,收

入庫,就像埋藏于地下。絕是前一個生命周期氣數(shù)已絕,新的生命周期正在蘊育。胎是新的生命之氣已經(jīng)聚積成胎。養(yǎng)猶如人胚胎已經(jīng)形成,養(yǎng)育在母腹之中。從此新的生命又開始生長,循環(huán)無窮。

    《考原》說:五行之木長生于亥宮,火長生于寅宮,金長生于巳宮,水長生于申宮,土也長生于申而寄生于寅,各經(jīng)由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胎、養(yǎng)十二宮,順次經(jīng)歷十二地支,這就是所謂天道循環(huán),生生不息。所以木正處在旺盛階段而火已經(jīng)生成,火正處在旺盛階段而金已經(jīng)生成,金正處在旺盛階段而水已經(jīng)生成,水正處在旺盛階段而木已經(jīng)生成。從長生開始往下順推,幼小必定走向強壯,旺盛必定走向衰退,周而復始,循環(huán)無窮,這就是四季按春、夏、秋、冬交錯運行,五行之氣順次布列的原因。至于土生于申而寄于寅,則是因為它在后天八卦里居于坤卦、艮卦之位,所以《易經(jīng)》坤卦卦詞說“萬物皆致養(yǎng)焉”,艮卦卦詞說“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

   《協(xié)紀辨方書》說:五行長生的含義,《考原》說得十分清楚,而對于土之所以生于寅、申的原因,則沒有解釋清楚。今天仔細考究起來,原因是這樣的:水和土同生于申,申為坤,坤又為地,而地則是水、土凝結聚合而生成的。土之所以寄生于寅,是因為寅為孟春之月即春季的第一個月,這時天之氣下降,地之氣上升,于是天地親和,草木開始萌芽生長。所以《洪范》家與眾不同,認為土生于申宮,是五行的本體。陰陽家、選擇家卻認為土長生于寅宮,是五行的功能。土長生在寅宮,臨官在巳宮,是因為土旺而金生,與木、火、水的情況相類似。如此說來,認為土生于寅宮,是比附五行相生的順序,和認為在四季中土旺于夏秋之間,是順應四季相生之序,都是從自然之理中來的,而不是憑空臆造的。此外還有陽干死陰干生,陽干在十二宮中順推,陰干在十二宮中逆推的說法。甲木死于午,那么乙木就生于午;丙、戌死于酉,那么丁、巳就生于酉;庚金死于子,那么辛金就生于子;壬水死于卯,那么癸水就生于卯。這樣的順序,由長生而沐浴,依次推下去,五陽干和五陰干在十二個宮中都是逆向運轉,陽死則陰生,陰死則陽生,這是陰陽二氣性質不同所致。陽干臨官,陰干則帝旺,陰干臨宮,則陽干帝旺,這是四季的轉化造成的。順、逆、分、合之說,都有極為玄妙的道理,論十干就分陰陽,論五行就以陽統(tǒng)陰,都是天地自然之理,所以術數(shù)家都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理論基礎。

談五行四季旺衰及旺相休囚死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五行在四時中有盛衰之別,各有其所旺的季節(jié)。

  干支五行所旺季節(jié)表

  五行  天干   地支   所旺的季節(jié)
   木   甲乙  寅卯辰    
   火   丙丁  巳午未    
   金   庚辛  申酉戌    
   水   壬癸  亥子丑    
   土   戊己  辰戌丑未  旺于四季

  表中言土“旺于四季”,意思是說土旺于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最后一月,分別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

  正因為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里,每個季節(jié)都有一個五行處于“旺”的狀態(tài),其它的五行則分別處于“相”、“休”、“囚”、 “死”的狀態(tài),在命理學中稱之為五行的 “旺相休囚死”。“旺”者王也,為一季之主宰,也為旺盛之意;“相”為次旺,相當于輔佐王的宰枏;“休”意為休然無事,也即退休、休致廣囚”為衰落被囚;“死”指被克而毫無生氣。就規(guī)律而言,通常為當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春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如春季木當令,故木旺;火為木生,故火相;木為水生,水為其母,木己長成旺勢,母便可退居一旁,故水休;春木長勢旺盛,金己無力伐克,故金囚;木克土,木勢旺盛,為當令之王,故土死。五行在四季中的旺、相、休、囚、死的變化情況,可用下列兩表來表示:

  四季        五 行 生 克 旺 相 休 囚 死 表

  季節(jié)  當令者   我生者   生我者   克我者   我克者
  春    木旺    火相     水休     金囚     土死
  夏    火旺    土相     木休     水囚     金死
  秋    金旺    水相     土休     火囚     木死
  冬    水旺    木相     金休     土囚     火死
  四季   土旺    金相     火休     木囚     水死
 
  上表以生克規(guī)律繪制而成,還可以五行為主線表現(xiàn)其在四季中所處的狀態(tài):

  五行在四季中狀況變化表

  五行       四 季 中 的 變 化 狀 況
   木    春旺   冬相  夏休   四季囚   秋死 
   火    夏旺   春相  四季休  秋囚    冬死
   土    四季旺夏相   秋休   冬囚    春死
   金    秋旺  四季相  冬休   春囚    夏死
   水    冬旺   秋相   春休   夏囚   四季死

  在推命實踐中,一個人的八字以木為主,為木命人,生當春季,即為當令得時,生于秋季或生于四季的最后一月就為囚,死而不得其時了。

  正因為五行在四季的運行中處于不同的狀態(tài),因而便有了宜忌吉兇的論說。袁樹珊《命理探原》引述《窮通寶鑒》的內(nèi)容,頗具權威性,為后世算命者多所采用。

       《命理探源》論五行用事
 陰陽五行家以旺、相、休、囚、死喻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認為旺、相吉,休、囚兇。

  旺為當令之氣;相為旺者之所生,間接有氣;休為旺者之前氣,表示功成身退之意;因為克我者無力之氣,有時反而會被我所虜;死為我克之氣,我當旺之時彼最弱,所以以死喻之。

  甲、乙、寅、卯年,木旺于春天;丙、丁、巳、午年,火旺于夏天;庚、辛、申、酉年,金旺于秋天;壬、癸、亥、子年,水旺于冬天;戌、己、辰、戌、丑、未年,土旺于四季的最后一個月。

  天干有五行屬性,同樣,地支也有五行屬性:

  寅卯辰為木,巳午未為火,

  申酉戌為金,亥子丑為水,

  辰戌丑未為土。

  知道這一點,上文的意思就不難明白了。所謂“甲、乙、寅、卯,木旺于春”,意思是六十花甲子表中,天干與地支組合上帶甲、乙、寅、卯的年份,木旺于春天。余類推。

  《神樞經(jīng)》說:五行的興旺,各有一定的季節(jié),其中惟有土居于中央,從而貫通八方,造成居無定所,所以才在“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旺十八天,全年共旺七十二天。

  《歷例》說:立春木興旺,立夏火興旺,立秋金興旺,立冬水興旺,各興旺七十二天,而土在“四立”之前各興旺十八天,合計也是七十二天,這樣五行總共興旺三百六十天,恰好是一年的天數(shù)。一年就是這樣形成的。

  《白虎通義》說:土為什么到每季的最后一個月才會興旺呢?這是因為木沒有土就不能生長,火沒有土就不光亮,金沒有土就不能成形,水沒有土就不能高升,土能扶持和幫勢微力衰者,一次次成就它們,所以五行要更加興旺,是離不開土的。土的特點是興旺于四季,位居中央,不固定在某個季節(jié)。

  沈新周說:春季木興旺,夏季火興旺,秋季金興旺,冬季水興旺,說的不是有形的木、火、金、水,而是木、火、金、水之氣。

  醉醒子說:立春以后,陽木興旺三十六天,以艮土也就是東北之土為分野,丙火戊土開始生長。驚蟄六天以后,陰木興旺三十六天,癸水寄生其中。清明后十二天,戊土興旺十八天,陽水歸庫即死亡,陰水返魂即開始復蘇。夏季、秋季、冬季也是這樣。另外,地支中所蘊藏的天干,只看月支中的天干,年支、月支、時支中的天干則不去管它,因為看人命以提綱為重,而月支是人命的提綱性因素。

五行相克與相制及天干相克規(guī)則

克不一定兇

    克是兩種五行相戰(zhàn),力量接近,互相牽制,誰也克不倒誰。同性相克力度大,易克盡,因為二者有排斥性,就如仇人氣場不合。異性相克力度小,因為異性之間有吸引力,好像情人之間的矛盾不具有敵我性。

    生與克不具有階級性,需要生時生就是好,不需要生時生就是不好,需要克時克就是喜,不需要克時克就為忌。正常的生與克是相輔相成的,相生相克規(guī)律是維系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的保障。生與克是對立統(tǒng)一的,就像一個國家,要有民主,民主就是生,但也要有法制和道德規(guī)范,這便是克,過分的民主和極端的法制都不能使社會秩序得以正常維護和發(fā)展,只有二者適度統(tǒng)一,社會才能井然有序。

    制就是要命

    制是在克的基礎上又加大力度,就是要命,主克方力量非

常強大,被克方力量很小,被克方五行嚴重受傷,不能發(fā)揮作用。四柱中某五行被制服,此五行代表的人或事及身體部位往往有災。如果主克方力量小而被克方力量非常強大,至使主克方受損嚴重,叫反克。命理表現(xiàn)為:木多金缺,水多土散,金多火熄,火多水干,土多木折。反克也是制,是使主克方失去生克權。

    一般來說,三個克(耗)一個才能制住,這是指天干五行相克。在地支中,如果主沖方有力,連沖帶克,一個便可沖翻對方,只

沖不克一般需兩個或三個才能沖敗對方。若某五行有生源,要制住此五行需要切斷其生源再克之,才能將其完全制服。

    某五行有根,干透支藏(本氣根)需天克地沖,連根拔起才可以完全制服,只是干克或地支沖,不能制服。若某五行只干透或只支藏,干透無根為虛浮,很容易被制服,只要天干有克星,一個同性五行相克就可以將其制服。支藏一個沖便可沖敗,當然得連沖帶克,若只沖不克至少需要兩個。    把握上而被制服的方式、原則,就可以斷定是否有災。用神被制服災大,是自己的災或與自己切身利益關系大的,對自己影響大的人、事、物有災;若是忌仇神受制,災則是與自己關系不大的人、事、物有災,且這個災對日干影響不大。

    天干相克規(guī)則

    陽干克陽干、陰干克陰干,克力最重;陰干克陽干次之;陽干往往不克陰干,而作干合論。

    以庚甲為例,如庚見甲。庚為主克,甲為受克。受克者敗盡無余,主克者雖勝也勞,兩敗俱傷。如庚年甲月相克,既兩敗俱傷。

    庚年甲日,有月柱間隔,克力較輕。年庚月甲,最為貼近,克力最重。

    日干本身逢克或耗,不作兩敗俱傷論。

    庚載申、甲載寅,或兩庚兩甲,勢均力敵,克力也重。

    兩庚一甲,一甲不敵一庚,逢兩庚更如摧枯拉朽,戰(zhàn)克反輕。

    兩甲一庚,一甲不敵一庚,兩甲則較勁,戰(zhàn)克反重。

    一庚一甲,但甲木得時或得勢,則庚難取勝,而甲不受創(chuàng)。兩弱庚而一強甲,才成戰(zhàn)局。

    庚年甲時,有月柱日柱間隔,地位愈遠,克力愈輕。

    庚年壬月甲日,壬泄庚而生甲,有壬調(diào)解,庚甲似克而非克。

    庚年丙月甲日,丙火克庚,則庚甲不克。

    庚年甲月壬時,壬泄庚而生甲,但庚甲位置接近,仍作克論。

    庚年甲月丙時,丙庚遠隔,不能相克。仍以金克木論。

    庚年甲月戊日,庚強則庚克甲,不成甲克戊。甲強則甲克戊,不成庚克甲。戊強則庚可克甲,甲不可克戊。

五行生克關系實際是四時循環(huán)變化的一種現(xiàn)象

五行的生克關系,實際是四時循環(huán)變化的一種現(xiàn)象,并不是真正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里的“生”實際是“進”的意思。我們知道四時、寒暖燥濕,是太陽對地球四時的陽光折射而造成的溫度差。那么春與夏就存在溫差,也就是陽太極中的少陽與老陽對立,就是說木不一定生火,木火相生是需要條件的。秋季與冬季存在溫差,也就是陰太極球中的少陰與老陰對立,就是金水相生也存在必要的條件。必須知道所謂的五行相生,不是物質相生,而是氣場的轉化。要掌握木火相生、金水相生的條件,需要掌握氣場順逆與干支的陰陽屬性。否則,就會時對時錯,錯了也找不到原因。所謂的干支屬性,實際指的就是相同時間不同空間內(nèi)的流通氣場不同。因此,必須掌握好時間空間的對立影響,只有時空對立思維,才能真正領悟六十甲子的氣場變化,掌握干支屬性。學過世界地理的人應該知道,在地球上有寒帶、熱帶、溫帶之分,地域的不同,決定著相同時間上的氣場不同。那么六十甲子難道不對應世界上與中國內(nèi)的各個氣場空間嗎?領悟這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六十甲子之間的關系與五行時序的循環(huán)關系是兩回事。

就時序而言,春天過后是夏天,夏季陽旺極而生陰,就是秋季,秋季過后就是冬季,冬季陰旺極而生陽,就是春天,這是四時五行的循環(huán)變化。如果把四時五行的循環(huán)變化照搬到干支的作用關系上,就會出現(xiàn)時驗時不驗的情況。為什么呢?因為干支的重復組合,使它們的陰陽氣場屬性發(fā)生了質的改變,若再用五行的生克關系去套用,顯然就不適用了。八字中有火,歲運遇到木就生火嗎?肯定不是的。如果這么簡單,就沒有地支之間的刑沖合害了。為什么寅亥合,子卯論刑?為什么寅午戌會火局,而寅巳論刑?等等,這些作用關系都是由它們的陰陽性質決定的。我們在這里轉變一下思維,以少陽木氣、老陽火氣、少陰金氣、老陰水氣四象為太極,再向下劃分,是不是每一種獨立的五行之氣,都具有自己的五行之氣呢?肯定有的,這就是干與支的重復組合而出現(xiàn)了它們自己獨立的五行氣場形式,因為這些必須要由干支的氣與行決定。

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去分清五行與干支關系的不同,在預測中的作用關系就會分不清。如果認為不管陰木、陽木,有木就生火;不管陽水、陰水,有水就生木,無條件地把五行時序循環(huán)的生克關系照搬到干支中去,必然會出現(xiàn)失誤。先人用生克的形式來表達四時的交替變化,無疑是和后人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實際上在這里畫了一個小圓圈,把我們?nèi)υ诹死锩?,使我們永遠不能

超越其范圍。

五行相生是表示正時序的轉化,而不是“生”的意思

五行相生是在表示正時序的轉化,不是“生”的意思。五行之間的轉化必須是在某一氣旺極之時才能轉化,并不是有了木就生火,有了金就生水。大家知道寅木為少陽之初,也就是正月之氣,正月寒氣猶存之時,怎么會馬上就進入夏天呢?只不過相對冬天的子丑而言,寅比子丑的陽氣旺了一點,位置上接近午火一點,但離真正的木化火還遠著呢!就因為這樣,才有了寅巳相刑的關系。寅木可以刑巳火,見了午火為什么不刑呢?寅木在什么情況下不生午火,也來滅火?在什么情況下生巳火,不刑巳火?什么情況下是木多火塞?什么時候論木火通明?等等,如果不去深思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就永遠不能掌握術數(shù)預測的真機。若連最簡單的五行、干支之間的關系都沒有搞明白,又何談預測!如果干支之間的關系與五行同樣,何必畫蛇添足再有干支呢?

五行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永遠打不破的時序循環(huán)。而干支的本質是在時間、空間的變化下的單獨氣場,這個氣場并不能與月令的氣場同步。六十甲子涵蓋了相同時間下,所有不同空間內(nèi)的陰陽氣場。也就是說在一個相同時間下,都是在夏季,全國乃至全球的氣場并不是同步的。為什么?空間不同是氣場不同的根本原因.而空間是萬事萬物存在的必然,只有先確定空間的存在才是預測的前提??臻g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干支作用的實質。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不能對干支作用有一個正確的應用。

總而言之,五行之間的關系,不可以陰陽的關系同論。五行是陰陽二氣的階段變化,也就是說干支的陰陽二氣的某一段,不是陰陽的全部。而干支是五行氣場的階段與空間變化,比五行的階段變化更為細化,所以不要把五行的關系,照搬到干支上,這樣就違背了陰陽變化的本意。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對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的解釋

對于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其獨到的見解,具體如下:對于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應該是近代易學發(fā)展的一個誤區(qū)。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明白古人所說的陰陽五行的生克關系?!饵S帝內(nèi)經(jīng)》言:物化為生,物極為變。生是變化的一種形式,是對某一點的接近。古人以生表示“進”,以克表示“退”。如果不明白“進退”之機而空談生克,就會屢屢失誤。不了解真相,必然進入誤區(qū)。故命書言:進氣不死則為生,退氣不生則為克。

北方陰極生寒,寒為水。南方陽極生熱,熱為火。東方陽散以泄而生風,風為木。西方陰止以收而生燥,燥為金。中央陰陽交而生溫,溫為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維,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謂有倫。

以五行代表春夏秋冬的名稱,配合方位,出于天然。北方亥子丑,為冬季。南方巳午未,為夏季。東方寅卯辰,為春季。西方申酉戌,為秋季。春夏之交,木氣未盡,火氣已至,間雜之氣為土。其余夏秋之間,秋冬之間,冬春之間相同。土氣在兩個節(jié)氣的中間,而且夏季最旺,也就是土居中央的意思。這里必須提醒大家注意,五行出于陰陽,它是陰陽二氣變化的過程。不管在任何情

況下,五行都不能違背陰陽的原則。

《子平真詮》陰陽生克章言:四時之運,相生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之序,循環(huán)迭運,而時行不匱。然而有生必有克,生而不克,則四時亦不成矣??苏?,所以節(jié)而止之,使之收斂,以為發(fā)泄之機。故曰:“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

上文先賢指出,四時配合五行相互轉化以生為進,千百年來易書豈止千本,都在相互轉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大家都把它當作不可改變的五行生克關系,恰恰就是這個五行相生的關系,使千百年來的眾多學易者,進入了總也難以超越的誤區(qū)。上文指出:“四時之運,相生而生,……相生之序,循環(huán)迭運,而時行不匱”。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里“相生而生”的用詞,是先人用詞不當,還是另有深意?

五行學說模型與宇宙生命問題復雜性

宇宙生命問題是“復雜性”問題,除了線性現(xiàn)象外,還有大量非線性現(xiàn)象,古人企圖用簡單的五行模型來描述生命的復雜性關系和非線性現(xiàn)象。五行的宇宙生命關系網(wǎng)是通過五行之間的生克、乘侮、勝復、制化編織而成的。五行生克反映宇宙生命運行的相互生發(fā)和制約關系,乘侮反映宇宙生命體內(nèi)部的非平衡關系,勝復則反映這種非平衡狀態(tài)下的一種自我復救的關系,亢害承制反映的不僅是兩“行”之間而且是多行之間的生化制化關系,如此則構成一幅環(huán)環(huán)相連、立體、多維的宇宙生命關系網(wǎng)。值得指出的是,五行模型固然在解說生命、宇宙方面有合理的內(nèi)涵,然而一切模型都含有非理性的因素。作為古代的一種思維模型,在認識宇宙生命時,往往有很多非理性的、機械的照搬和推想,從而與原型產(chǎn)生一定的距離,因此如何發(fā)展或突破這種思維模型就成為中醫(yī)如何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五行學說這個簡單而有效的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五行模型是思維模型,而不是物質模型。

“模型”一詞,起源于拉丁文Modulus,原意是樣本、尺度、標準。科學意義上的“模型”是人們按照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描述,用物質或思維的形式對原型進行模擬而形成的特定樣態(tài)。模型可分為物質模型與思維模型兩大類。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tài)、特征和本質的方法稱為模型法。

物質模型是以某種程度、形式相似的模型實體去再現(xiàn)原型,它既可以是人工構造的(如地球儀、船模),也可以是從自然界獲取的(如動物、植物標本)。物質模型是模擬實驗賴以進行的物質手段。

思維模型不是認識的物質手段而是客體在人們思想中理想化、純化的映象、摹寫。思維模型是人們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且運用它在思維中進行邏輯推理、數(shù)學演算和“思想實驗”,可分為形象的(唯象的)模型和符號的(標志性的)模型,前者是以理想的或想象的形態(tài)去近似地反映客體的一種思想形式,后者是借助于專門的符號、線條等,并按一定的形式組合起來去描述客體的一種形式。

五行學說是一種典型的思維模型,五行模型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模型的最基本形式,它與陰陽、干支以及卦交、河洛的配合互補,即

組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維模型的代表一象數(shù)思維模型。

第二、五行表示的是關系實在、功能實在,而不是物質實體、形態(tài)實體。

雖然“五行”最早指“五材”,是五種物質實體,但當它一旦成為一種思維模型,一旦成為一個重要的哲學范疇,并運用于中醫(yī)及中國古代各門學科,它就不再是五種物質,不再是五種有形態(tài)結構的實體,而是變成了一種表迖關系、功能的實在。用中國傳統(tǒng)術語說, “五行”巳不再是 “器”或“體”,而是“氣”或“象”。

多數(shù)學者都以為“五行”(或“氣”)是物質與功能的合一體,如李約瑟(J.Needham,1900-1995)解釋:用 “要素” 或 “元素”(Element)這種名稱來解說“行”字,我們總會覺得它于義不足?!靶小弊值膩碓础陀?“運動”的涵義。如陳夢家所說, 五“行”是五種強大力量的不停循環(huán)的運動,而不是消極無動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質。

龐樸認為 “行”,即取其四通八達的名稱意義,也取其流行、行用、行進的動詞意義;兩者兼而有之,遂由之更生發(fā)出一種全新的世界觀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