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落魄唐伯虎咋就成了“風流才子”?
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別號六如居士,又號桃花庵主,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大家”。其在詩、書、畫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特別是他的畫,取法名家,用筆秀雅,構(gòu)圖奇妙,別有新意,倍受后世推崇。
唐伯虎于明成化六年出生在蘇州府吳縣的一個商人家庭。其自幼聰明好學,幾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十六歲就考中了秀才。年輕的唐伯虎出名后,整日與人談詩論畫,還特別嗜好喝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對此,他的父親非常擔心,恐怕他把精力都耗費在這些方面,而不能成家立業(yè)。
后來,唐伯虎的父親含憂離世,這使唐伯虎的生活失去了依靠。此時,他的好友祝允明就勸他刻苦練習八股文,專心于科舉,這樣既可以出名,生活又能有保障。朋友的好意,唐伯虎心里當然明白,于是他一改往日狀態(tài),開始了閉門苦讀的生活。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在明弘治十一年的應天大考中,唐伯虎一舉奪得了鄉(xiāng)試第一名的好成績。一時間,他的名字傳遍了街頭巷尾,他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唐解元”,而此時的他才只有二十九歲。
接著,唐伯虎滿懷信心地進京參加會試。令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場考試舞弊案把唐伯虎牽連了進去,結(jié)果,他不僅沒能像預期的那樣求得功名,反而被逮捕入獄。雖然這次“進去”很快就“出來”了,有驚無險,但是因此他卻被革除了功名,失去了再進考場的資格。從此,唐伯虎企圖通過科舉步入仕途的希望破滅了。
唐伯虎受到這次嚴重的打擊,覺得顏面丟盡。同時他對自己被分配到浙江做小吏這樣的處置極為不滿,他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因此他拒絕做小吏。而此時他那性喜奢華崇拜金錢的妻子徐氏見他沒有了做官的希望,竟然席卷了他的大部分家財與人私奔了。
這一時期,一連串的遭遇讓唐伯虎閱盡了世間冷暖,嘗遍了人情險惡。同時他對官場也失去了興趣,只想一心一意做學問。這時,南昌寧王朱宸濠聞知他才華出眾,就用重金逼他放下“學問”,來給自己做幕僚??墒墙弦粠У娜硕贾缹幫跤性旆粗?,唐伯虎擔心連累自己,遂裝瘋賣傻,拒絕了寧王。沒多久,他回到家鄉(xiāng)吳縣,將年幼的弟弟托付給了文征明,而自己則毅然開始了游歷生活。
離家后,千里云游的唐伯虎涉足廬山、天臺、武夷、衡山,放舟洞庭、東海。后來,他又返回老家吳縣,在城北建了幾間房子,取名“桃花庵”,其實,不過是幾件茅草房而已。這時,他與一位蘇州名妓沈九娘成婚,并生有一女,名桃笙。一家人的生活很平靜溫和,沈九娘盡心盡力安慰落魄的唐伯虎。不料,吳縣連遭水災,原先靠賣畫維持生計的一家人只能靠借債度日了。沒過幾年,沈九娘因不堪勞苦,撒手人寰。從此,唐伯虎沒有再娶。幾年后,他的女兒也嫁給了一個商人。
晚年的唐伯虎孤寂窮愁,以賣字畫為生,常常是三餐無繼。他曾一度皈依佛門,認為世間一切皆空,“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于是他便自號“六如居士”。
五十四歲,唐伯虎終于走完了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然而,就是唐伯虎這樣一個一生不得志的落魄文人,論才華稱“才子”不為過,但是這個“才子”怎么又跟“風流”連在一塊兒的呢?我想可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他娶了蘇州名妓沈九娘為妻。這件事,或者說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風流”的一種表現(xiàn),這個不難理解。
其次著眼于唐伯虎的繪畫。唐伯虎精于仕女題材的繪畫,大部分作品都為美女的形象,如《九美吟》、《簪花仕女圖》、《秋風紈扇圖》等。以此推斷,唐伯虎一定非常熟悉這些美女們的日常生活起居,也即是說唐伯虎應該是經(jīng)常接觸到這些美女的,否則不可能畫得如此傳神。因此,一個常在美女堆兒里過日子的落魄才子,被后世冠以“風流”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