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樂震文作品 “晴書平正,雨樹下垂,風樹偏斜,雪樹空白。春則秀麗,夏則濃郁,秋則蕭疏,冬則枯寂。密林多高標而直干,懸崖枝垂而根露”。這是前人對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的樹木所作的典型概括?! 膩砉P墨之探奇 樂震文作品 “晴書平正,雨樹下垂,風樹偏斜,雪樹空白。春則秀麗,夏則濃郁,秋則蕭疏,冬則枯寂。密林多高標而直干,懸崖枝垂而根露”。這是前人對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的樹木所作的典型概括。 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畫家要投身于自然的懷抱,去尋覓自然之神韻,從云林深渺中直接領(lǐng)略千姿風采。經(jīng)過反復(fù)推敲和研究,探求其美的奧秘。 樹木一般可分為五個部分,即根、桿(或稱樹身)、枝、梢、葉。從樹木的形態(tài)特征看,又有纏枝、挺桿、屈節(jié)、鈕裂、結(jié)疤等。另外,樹葉有“互生”、“對生”和“輪生”的區(qū)別。又因樹種的不同,樹的皮紋有“魚鱗紋”、“豆瓣紋”、“橫紋”和“解索紋”等區(qū)別。 樹中,枝、桿、根都具形態(tài)。畫時要交代清楚各自的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使從根至枝梢有一個形態(tài)漸變的過程。畫樹必使枝干上下多曲折,不要單用直筆。畫樹較多中鋒用筆,所謂中鋒用筆就是將毛筆筆尖運于線條的中央,這樣畫出的線條顯得圓潤。用挺勁的線條畫出樹干,稱為“勾勒”,畫樹先學勾勒。勾勒的筆順通常是先左后右。左上角向右下角傾斜的線自上而下;左下角右上角傾斜的線由下向上,以順為宜。枝干先畫主線(也稱“傾向線”),以便掌握整棵樹的氣勢。 樹分四枝,指的是一棵樹應(yīng)有前后左右四面伸展的枝梢。如從左右兩面出枝只有平面的感覺,如若四面出枝即四面有形就有了立體感。樹分四枝,不是平均對待,只要懂得樹分四枝的道理,即使只畫三兩枝,同樣可以有四面之感。樹分四枝難在前后,古人將前面的枝稱為“掩”,后面的枝稱為“護”,意在畫出前后的空間距離。由于大樹主干經(jīng)久磨礪,不斷長高,樹的主干少有生纏,所以樹每露主桿,只在樹枝上分前后左右,這是符合自然之理的,從構(gòu)圖上說也能起到明確主線,支撐畫面的作用。 畫葉有“夾葉”和“點葉”兩種方法。凡是用線雙勾成形的稱為“夾葉”,而直接用筆墨點出葉形的叫做“點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