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人人都有情緒,它無時無刻不陪伴著我們,并且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系、工作狀態(tài)、學習效率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不良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降低我們行為的效率,破壞我們的愉悅感,讓我們的想法變得消極。所幸,面對不良情緒,我們并非無能為力。 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社會關系也越來越復雜。面對繁冗錯綜的日常事務和人際交往,許多人都感到越發(fā)管不住自己的脾氣了,以至于矛盾沖突日益增多,和諧相處日漸稀少,指責抱怨環(huán)繞身邊,歡聲笑語漸行漸遠。我們知道,“用同樣的方法做同樣的事,卻期待不同的結果”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惑并希望脫離現(xiàn)狀的話,從今天起,改變對情緒的認識和處理方式,做你情緒的主人吧。 也許你們很像 小帆是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領,年紀輕輕的她和許許多多其他人一樣,每天往返于公司與家的兩點一線之間。一上班,小帆就會徑直走進自己的小隔間開始工作,俯瞰下去,那一個個隔間就像一塊塊被規(guī)整分割的農田,而小帆就是在農田中辛勤工作的小農夫之一。辛苦、加班之類對小帆來說倒不是什么問題,最讓她難受的是,小帆一直覺得周圍同事都在排擠她、看不起她、不愿意和她交往。雖然說不清為什么,但每天上班小帆都隱隱帶著一種孤獨感和卑微感,以至于她也不太主動和同事往來,與同事關系比較疏離。 這種疏離的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小帆的工作內容比較依賴電腦,不太需要和人打交道。最近,小帆覺得電腦的狀態(tài)越來越能左右自己的情緒了,當網速很慢,電腦很卡,鍵盤打字沒反應等情況出現(xiàn)時,小帆就會變得焦躁,甚至有想砸了電腦的沖動。終于有一次,小帆正在處理一份重要文件,電腦突然死機沒反應了,小帆一下子變得驚慌焦慮,不知所措。在嘗試修復了幾次沒效果之后,小帆的情緒變得不滿、憤怒、怨恨,她覺得連電腦都在故意和她作對,讓她感到特別的委屈。積壓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fā)了,小帆抄起電腦的鍵盤,重重砸到了地上,把周圍同事都嚇了一跳。稍微平靜后小帆就后悔了,一方面她不應該把怨氣發(fā)泄到電腦上,毀壞了公司財物,另一方面,自己會給同事留下“發(fā)神經”的印象,更加惡化了與同事的人際關系。 其實,小帆的表現(xiàn)并不罕見。英國對1250名上班族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80%的被訪者曾經見過同事對電腦大動肝火,破口大罵,進而“拳打腳踢”,甚至把鼠標或鍵盤拋出門外或窗外。被訪者承認電腦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口干舌燥,精神緊張。年輕的上班族普遍有對電腦“訴諸武力”的傾向,25歲以下的被訪者中,約有15%表示,曾經因電腦壞掉而產生向同事發(fā)泄、或者破壞公司設備的沖動。另一項類似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一半以上的被訪者會因為電腦發(fā)生故障而埋怨公司電腦部的同事,責怪老板的也有10%。此外,小帆的人際關系問題在白領中也是種普遍現(xiàn)象。都市白領生活壓力大,工作節(jié)奏快,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煩躁、郁悶、頭痛、失眠等癥狀,進而引發(fā)一系列不良情緒。那么如何認識我們的情緒,怎樣能把握它不令其失控呢? 情緒及其理論 說起情緒,在心理學上有將近20種以上的定義,盡管它們各不相同,但都承認情緒是由以下四種成份組成的: 1.情緒涉及身體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情緒的表達形式。 2.情緒是行動的準備階段,這可能跟實際行為相聯(lián)系。 3.情緒涉及有意識的體驗。 4.情緒包含了認知的成分,涉及對外界事物的評價。 簡單來說,情緒與我們每個人的軀體反應、行為表現(xiàn)、切身體驗和認知評價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相互影響互動,構成了我們復雜的情緒反應模式。 這里介紹一下情緒ABC理論,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情緒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fā)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fā)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這一理論源于對一種現(xiàn)象的觀察,即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通常我們覺得是誘發(fā)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fā)生了一件事就引起相應的情緒體驗。但現(xiàn)實中卻有這樣的情況:一門考試兩個人都沒過,結果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由此可見,在誘發(fā)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一定還有個信念B,也就是對事件A的評價、想法在起作用。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系,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么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么用啊,人家會怎么評價我。前一個人的信念是指向外部的,想法比較客觀;后一個人的評價是指向內部的,觸及到了自我的價值感。于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前文提到的小帆更像后一個人,總是把評價指向自己。她請同事幫忙同事如果不幫她,她的想法可能是:我不招人喜歡,我太笨了,所以他不愿意幫我。她忽略了同事可能真的沒時間或沒聽到她的要求這一可能性,于是一個消極的信念帶來了消極的情緒,使小帆與人接觸時也是壓抑的、令人不快的。同事很可能因此真的疏遠她,這反過來增強了小帆 “我不好”的信念,結果就是惡性循環(huán)。 如果你有以下這些不太客觀的想法,你也要注意了,它們很可能給你的情緒埋下一顆壞種子: 1.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贊許; 2.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 3.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愿發(fā)展,否則會很糟糕; 4.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fā)生災禍; 5.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 6.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7.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9.逃避可能、挑戰(zhàn)與責任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10.要有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后盾才行。 情緒的自我管理 情緒與身體、行為、體驗、認知都有密切的關系。不良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降低我們行為的效率,破壞我們的愉悅感,讓我們的想法變得消極。那么如何管理好情緒,使其為我所用呢? 亞里士多德曾說:“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么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shù)膶ο笄∪缙浞值厣鷼?,可就難上加難?!笨梢?,“情緒管理”即是以最恰當?shù)姆绞絹肀磉_情緒。根據情緒ABC理論,要做到恰當表達情緒,一個簡單的思路是直接調整不恰當?shù)男拍頑,但這其實不太現(xiàn)實。我們之所以會覺得是事件A直接導致了情緒結果C,正是由于信念B太不容易被我們察覺到了,它總是稍縱即逝,很自動化的發(fā)揮著影響情緒的作用,以至于我們必須經過認真的反省才能窺見其真面目。 既然直接對信念B做工作不太容易,我們不妨轉換思路,從最易被覺察的情緒入手去理解我們的信念和想法。以下的步驟可以提供參考: 1.覺察:當一種情緒出現(xiàn)時,你能夠及時地抓住它么?做一個對情緒和感受敏感的人,首先正視并區(qū)分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tài),是高興、憤怒、悲傷還是恐懼,把握住當下的情緒和感受,我們就拿到了開啟信念之門的鑰匙。 2.節(jié)制:抓緊你的鑰匙,不要輕易把它扔出去。表達情緒一定要考慮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因素,肆意放縱情緒,很可能有損于他人,最終也不利于自己。像小帆那樣用砸鍵盤的方式來宣泄怒氣,求得了一時的痛快,也引來了后續(xù)的麻煩。假如她當時能節(jié)制住憤怒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暫時離開那個情境,隨處走走,讓情緒的能量得到一定的發(fā)泄,她也許會發(fā)現(xiàn)更恰當?shù)奶幚矸绞?,同時也得到一次反思自己的機會。 3.自?。河媚愕蔫€匙開啟心靈的大門吧。停下來,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情緒反應”,“當時這件事讓我想到了什么”,“這件事勾起了我怎樣的回憶”,“我是不是一直經歷著類似的體驗”,諸如此類的問題能夠幫助你接近自己核心的信念和想法。 4.修正: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確實存在不太客觀的評價和想法,那就需要及時的修正它,最簡單的做法是提問自己“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一種信念可以令我們的注意力變得狹窄,忽視了其他可能性,練習問自己“這件事帶給我什么樣的經驗”,“我該如何做才能將這件事處理得更圓融”,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多種可能,跳出信念怪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