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4)舊體詩詞中的“頂真格”與“頂針續(xù)麻”

 杏壇歸客 2014-08-03
[醉窗瑣錄]
舊體詩詞中的“頂真格”與“頂針續(xù)麻”
在我的《博名寄語即吟》中,有幾首淺俗的效顰之作:
琴韻悠然
泛遼江琴韻,然清徵如清。
水洋洋知音人同上木蘭

亞丫
越俗呼曰亞儂亞儂復(fù)以亞丫名。
丫名丱角姿綽約,綽約才媛勝鯫。
子樵
迢迢云壑遇子樵,子樵居處流云飄。
云飄卻是橫錦墨,錦墨如畫水迢迢
新荷
水新荷出來,下魚戲悠哉!
魚可惹新動,葉蓮花緊相
厚信
平厚信擅丹青,墨戲淋漓妙趣。
錦散珠風(fēng)騷客,齋軒韻雅任縱。
一江春水
一江春水悠悠悠悠春水春愁。
春愁欲付江水,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種形式被稱為“頂真格”,是舊體詩詞的一種特殊格式,即將前一句的末尾字詞,作為后一句的開頭。這樣首尾蟬聯(lián),具有一種上遞下接、回環(huán)反復(fù)的趣味。前人稱之為“連珠格”。也稱為“接字法”,修辭學(xué)稱為“頂真”。這是一種極古老的修辭形式,早在《詩經(jīng)·大雅·既醉》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既醉以酒,爾肴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室家之壸。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命有仆。
其仆維何?厘爾女士。厘爾女士,從以孫子。
也多散見于《樂府古辭》之中。
如《陌上?!罚?BR>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憙蠶桑,采桑城南隅。
再如《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yuǎn)道。
遠(yuǎn)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相見?!?/FONT>
又如《西洲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
欄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這種連珠格,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也常常用到,如李白的《送劉十六歸山白云歌》: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
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頂真的句式用的也很多。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然而,所有上述這些,還僅僅是以個別句的形式作為修辭手法運用于詩中的,而且不甚規(guī)則,或一字,或二字,或隔字相接,沒有一定。既非整首皆用,也沒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只能說是一種修辭手段,還不能說是詩詞的一種格式。隨著唐詩格律的漸趨固定,也為頂真體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較為適宜的條件。作為格律詩,句型整齊,句式、字?jǐn)?shù)、平仄等已俱成定式,其中的對偶,更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了詩的規(guī)則性和規(guī)整性。這樣以來,每一句的末尾字詞和其后句開頭的字詞,在形式上具有了一定的一致性,運用起來就方便的多了,固定的頂真形式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據(jù)說,創(chuàng)為以單字相接的固定格式的是唐代的岑參。詩名《桃花冷落》:
桃花冷落被風(fēng)飄,飄落殘花過小橋。
橋下金魚雙戲水,水邊小鳥理新毛。
毛衣未濕黃梅雨,雨滴紅梨分外嬌。
嬌姿常伴垂楊柳,柳外雙飛紫燕高。
高閣佳人吹玉笛,笛邊鸞線掛絲絳。
絳結(jié)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兩岸風(fēng)帆穩(wěn),穩(wěn)坐舟中且慢搖。
搖入西河天將晚,晚窗寂寞嘆無聊。
聊推紗窗觀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門借問天臺路,路過西河有斷橋。
橋邊種碧桃。
格式為七言詩,以尾字一字頂上,通篇遞接,最后以五字句收尾,點明全詩主題,并以末句尾字回應(yīng)首句的首字??丛姷娘L(fēng)格,不像是出于唐人之手,很有可能是宋代或宋代以后作者的偽托之作。到了宋代,這種形式開始盛行于世,并風(fēng)靡一時,涌現(xiàn)出了大批頂真詩的作者和作品,著名詩人蘇東坡、秦觀等也有作品傳世,而更多的卻是佚名作品。不僅如此,他們在這些作品中還創(chuàng)造了多種形式的頂真格式。
一般以尾字一字始而首尾相接者為正格。如南山《幽居對客》詩:
寒泉漱玉清音好,好處深居近翠巒。
巒秀聳巖飛澗水,水邊松竹檜宜寒。
寒窗凈室親邀客,客待閑吟恣取歡。
歡宴聚陪終席喜,喜來興歸酒闌殘。
有以《春情》和南山韻者:
寒收晚霽春回暖,暖上東林映嶂巒。
巒遠(yuǎn)翠微幽趨適,適時常潤露花寒。
寒凝碧草生香細(xì),細(xì)點紅桃對笑歡。
歡后醉題因覺夢,夢魂驚徹漏聲寒。
也有人將《漁父辭》頂真七律,為回文寫為葫蘆形:
蘆花菖葉滿平湖,湖月溪風(fēng)一釣徒。
徒有嚴(yán)陸佳世略,略無唐憲訪賢圖。
圖書雞犬隨閑棹,棹槳鷗鶴伴晚晡。
晡日欲斜聊作詠,詠成依樣畫葫蘆。
也有以五言詩單字首尾相接者,如缺名的《幽居吟》:
亭上湖煙翠,翠苔綠石汀。
汀鷗自解意,意隱在幽亭。
五言詩以兩字頂真為主,而使其首尾聯(lián)綿者,則有唐代的韋莊的《雜感》詩:
攜手重攜手,夾江金錢柳。
江上柳能長,行人亦樽酒。
樽酒亦何深,為郎歌玉簪。
玉簪聲斷續(xù),鈿軸鳴雙轂。
雙轂支何方,隔江春樹綠。
樹綠酒旗高,淚痕沾繡袍。
袍縫紫鵝濕,重持金錯刀。
錯刀何燦爛,使我腸千斷。
腸斷欲何言,簾動真珠繁。
珠繁綴秋露,秋露沾金盤。
金盤湛瓊液,仙子歸無跡。
無跡又無言,海煙空寂寂。
寂寂古城道,馬嘶芳岸草,
岸草接長堤,長堤人解攜。
解攜忽已久,緬邈空回首。
回首隔天河,恨唱蓮塘歌。
蓮塘在何許,日暮西山雨。
在絕、律詩中還有一種形式,是以對句為單位,對應(yīng)頂接。五律如:
華彩燦如霞,霞燈月又華。
紗籠絳煙燭,燭照碧云紗。
花影搖春玉,玉人簪夜花。
車來窺寶馬,馬往看香車。

這種形式,首句的首字又是對句的尾字,首句的尾字又是對句的首字,形成一種連環(huán)的頂真形式。如
五言排律《耐貧吟》:
衡門殊不陋,陋彼事權(quán)衡。
榮境貴能守,守錢何足榮。
生財須世學(xué),學(xué)富琢吾生。
荊戶不刪草,草亭常蓄荊。
城居徙思野,野服怕趨城。
行傍漁磯坐,坐看樵擔(dān)行。
耕余還展讀,讀罷即謀耕。
情淡謝交客,客來期適情。
清貧須自慎,慎勿羨巴清。
作者還將其與七言排律的《耐貧吟》放在一起,組成一個子母錢的圖案,使之成為這種分聯(lián)對頂?shù)男问剑?BR>七言排律《耐貧吟》:
天乎自昔困諸賢,賢者由來不怨天。
年已向衰羞壯日,日惟學(xué)道惜華年。
先型每服陶元亮,亮節(jié)常懷魏仲先。
便不勛名心得得,得安弦誦腹便便。
前庭竹翠茶煙后,后苑桑青谷雨前。
田畔豈存封禪稿,稿中多詠秫秔田。
眠當(dāng)酒后君姑去,去抱琴來我尚眠。
千計未能營什一,一揮猶欲施三千。
錢神看我應(yīng)相笑,笑寫青蚨子母錢。
七言絕句,如《柳枝辭》三首,也是這種分聯(lián)對頂?shù)母袷剑?BR>煙里紅腮桃浥露,露中青眼柳含煙。
偏憐柳眼青青色,色弄風(fēng)前舞態(tài)偏。
 
香拂小池風(fēng)弄色,色侵高閣月生香。
長窺月閣高垂影,影上階除萬縷長。
 
絲織黃金階上影,影搖蒼玉檻邊絲。
誰家檻玉蒼含露,露浥桃枝欲嫁誰?
后世文人依仗對詩詞格律的嫻熟程度,駕輕就熟,演變出多種變體的頂真格式。有一組詠四時的七言絕句,則是后句重復(fù)前句的后四字添后三字成句,逐次相疊,形成一種新的頂真格,被稱為“轉(zhuǎn)尾連環(huán)式”。還可以反讀成回文,回文同樣也是“轉(zhuǎn)尾連環(huán)式”。
春詠
春晴喜鵲噪前津,鵲噪前津楣媚新。
津楣媚新花戀蝶,新花戀蝶去來頻。
回文:
頻來去蝶戀花新,蝶戀花新媚楣津。
新媚楣津前噪鵲,津前噪鵲喜晴春。
夏詠
天長接水映平川,水映平川障碧連。
川障碧連芳對舍,連芳對舍草芊芊。
回文:
芊芊草舍對芳連,舍對芳連碧障川。
連碧障川平映水,川平映水接長天。

秋詠
天高月彩散輕煙,彩散輕煙竹翠連。
煙竹翠連空苑靜,連空苑靜菊新鮮。

回文:
鮮新菊靜苑空連,靜苑空連翠竹煙。
連翠竹煙輕散彩,煙輕散彩月高天。

冬詠
茫茫白雪舞回廊,雪舞回廊襯玉妝。
廊襯玉妝銀苑靜,妝銀苑靜淡梅香。
回文:
香梅淡靜苑銀妝,靜苑銀妝玉襯廊。
妝玉襯廊回舞雪,廊回舞雪白茫茫。
還有一種與這種形式稍有不同的格式,雖然也是對句重復(fù)出句的后四字作為頂接,再添后三字成句,逐次相疊。只是在兩聯(lián)相粘處有了變化,下聯(lián)出句是上聯(lián)對句的倒讀。下聯(lián)對句則是上聯(lián)首句的倒讀。這種格式被稱為“轉(zhuǎn)尾減字連環(huán)式”。也有四景詩為例:
春景
鶯啼繞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曉日明。
明日曉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繞啼鶯。
夏景
香蓮碧水動風(fēng)涼,水動風(fēng)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fēng)動水。涼風(fēng)動水碧蓮香。
秋景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
紅爐熾炭向寒冬,炭向寒冬過雪風(fēng)。
風(fēng)雪過冬寒向炭,冬寒向炭熾爐紅。
據(jù)說蘇東坡、秦觀等也有過這種連環(huán)頂接的七言絕句詩作,又是另一種格式。上聯(lián)以出句的后四字作為對句的前四字頂接,而以上聯(lián)對句的尾三字作為下聯(lián)出句的開頭三字相頂接,下聯(lián)對句開頭以出句四字頂接,而后三字則回歸用上聯(lián)首句的開頭三字,形成回環(huán)往復(fù)。這種格式被稱作“脫卸連環(huán)式”。
蘇軾《走馬賞花》: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秦觀《思情人》:
靜思伊久阻為期,久阻為期憶別離。
憶別離時聞漏轉(zhuǎn),時聞漏轉(zhuǎn)靜思伊。
蘇小妹《采蓮人》:
采蓮人在綠楊津。在綠楊津一闕新。
一闕新歌聲漱玉,歌聲漱玉采蓮人。
舊時的文人墨客,往往以繁難作為對自己才力的一種檢驗或者炫耀,所以唯恐其難度不夠,這種字詞頂真相接的格式,有人仍嫌其易,采用將頂接的字拆開,以字與其部分頂接,這就是“藏頭拆字式”的頂真格。也有四時歌為例:
春歌
風(fēng)輕云靜正春宵,月淡星疏帶浪搖。
缶蘚綠陰侵曲洞,水桃紅艷映平潮。
朝鶯喚醒金閨夢,草杏妝成玉貌嬌。
喬柳垂溪頻點翠,十分芳惠異香飄。
夏歌
山人棲息樂林泉,水涘蛙聲鬧野田。
十里煙云光照室,土園竹木影篩天。
一波翻日西湖景,小扇搖風(fēng)北牖仙。
山色半懸蒼冥外,夕陽遙映萬尋巔。

秋歌
一番風(fēng)雨送微涼,小徑幽蘭雜佩香。
禾轉(zhuǎn)新篁篩影密,山飄楓葉亂紅楊。
日憂玉濃虛樽俎,且喜金鳳發(fā)簌簧。
黃菊放殘秋色靜,青籠梧樹罩琴堂。
冬歌
疑是瑤花舞上冥,六荒堆白似妝銀。
金爐灰燼遺香澗,水漏聲殘夜氣清。
青掛寒梅光自淡,火烹冰水詠初深。
木驚棲鳥風(fēng)威疾,矢溜茫茫玉筯凝。
類似這樣形式的詩很多,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在詩的頂真格式上,還有另外一種形式,那就是只在章與章之間的一句,首尾蟬聯(lián)相接,也稱之為“連環(huán)格”。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體》說:“有后章字接前章者(曹子建贈白馬王彪之詩是也)”他所說的就是這種格式。曹植的詩,全詩共六章,自第二章始頂接:
太谷何寥廓。山樹郁蒼蒼。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縱橫。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岡。修坂造云日。我馬玄以黃。 
玄黃猶能進(jìn)。我思郁以紆。郁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鴟梟鳴衡軛。豺狼當(dāng)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反親疏。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fēng)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羣。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
這種形式的詩仿作者很少,只是到了明代,馮夢龍的山歌才有了采用這種格式的作品。他的《夾竹桃頂真千家詩山歌》,就是屬于這種格式的。它是由一百二十三首詩組成,章與章之間均頂真相接。試舉兩章:
前敘
三句山歌一句詩,中間四字是新詞。偷今換古,都出巧思。郎情女意,疊成錦璣。編成一本風(fēng)流譜,賽過新興銀絞絲。
將謂偷閑(頂上絲字起)
絲絲綠柳映窗前,系弗住個情哥去后緣。花欄繞遍,春懷可憐。取花消遣,把金瓶水添。梅香不識奴心苦,將謂偷閑學(xué)少年。
萬紫千紅(頂上年字起)
年少嬌娘行過百花亭,只見春風(fēng)吹動百花新,桃花鋪錦,梨花綻銀。木香含蕊,薔薇吐心。姐道:我郎呀小阿奴奴分明是天上瓊花世上少,你莫道萬紫千紅總是春。
秋千院落(頂春字起)
出門俱是(頂沉字起)
月移花影(頂人字起)
……
到是宋元時期,在詩的發(fā)展方面,雖內(nèi)容、詩格上不能與唐代相比,然而從詩的格律形式的普級提高的程度方面來說,也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fù)加的頂極程度,在原來的格式上很難再有新的突破。于是文人詩客開始尋求新的詩歌表現(xiàn)形式,詞,這種長短句的形式也就應(yīng)運而生了。頂真格的的詞也同樣在詩人詞家的手中不知不覺地問世了。填得最多的詞牌,主要有《菩薩蠻》、《阮郎歸》、《謝池春慢》、《驀山溪》等,不僅是頂真格,同時還都是回文體。
如蘇軾的《菩薩蠻·閑情》詞二首:
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  夢回鶯弄舌,弄舌鶯回夢。郵便問人羞,羞我問便郵。
火云凝汗揮珠顆,顆珠揮汗凝云火。瓊暖碧紗輕,輕紗碧暖瓊。  暈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暈。寒照晚妝殘,殘妝晚照寒。
朱熹也有《菩薩蠻·次圭甫韻》詞: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及格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此體趙伯山,鑒堂、晁次膺、梅窗,以及湯顯祖、吳山等均有作品流傳。
梅窗有《阮郎歸·元夕》詞,也是頂真格:
皇州新景媚晴春,春晴媚景新。萬家明月醉風(fēng)清,清風(fēng)醉月明。  人游樂,樂游人,游人樂太平。御樓神圣喜都民,民都喜圣神。
缺名有《謝池春慢》、《驀山溪》兩首,為《夜景》詞,通篇頂真,首尾相銜,不露穿鑿之痕,真是難得的佳什。
謝池春慢
笑他蟾窟,窟中有誰來到?到晚陣風(fēng)涼,涼逼霓裳老。老桂如相隱,隱恨知多少?少人間良會巧。巧綠佳景,景物同清照。  照人瘭酒,酒睛盞分傾倒。倒寫鴛鴦字,字托傳青鳥。鳥宿同花并,并翼雙棲好。好拈將團(tuán)扇小。小鬟爭戲,戲撲流螢笑。
驀山溪
笑攜纖手,手卷珠簾早。早是晚來風(fēng),風(fēng)細(xì)細(xì)、一庭如掃。掃階聯(lián)坐,坐對玉鉤闌,闌圍月。月銜花,花月交相照。  照貓畫虎來清影,影外人聲悄。悄語索銀箏,箏里字、試彈同調(diào)。調(diào)成新曲,曲寫歸時情,情中景,景中人,人共肩并笑。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這種復(fù)雜繁難的格式,在宋元時期已經(jīng)為人們所接受,而且相當(dāng)普遍,大家爭相仿效。漸漸由文字作品演變?yōu)橐环N游戲性的文體,成為一種技藝活動。這就是所謂的“頂真續(xù)麻”。不僅文人墨客、官僚士紳、就連閨媛坊妓,也大都擅為此技。元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一折:“俺孩兒折白道字,頂真續(xù)麻,無般不曉,無般不會。” 元無名氏的《百花亭》第二折:“折莫是捶丸氣毬、圍棋雙陸、頂針續(xù)麻、折白道字、買快探鬮、錦箏搊、白苧謳、清濁節(jié)奏、知音達(dá)速、磕牙聲嗽。”在《中原音韻·作詞十法定格》中,引了一段《小桃紅》:“斷腸有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身,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難似,似俺那人兒?!?/FONT>評曰:“頂真妙!”所有這些,都是妓女擅為此技的一個佐證。同時也是士大夫所應(yīng)具有的一種才藝。宋元以來的文學(xué)作品中有好多記述此游戲的文字?!端疂G傳》中對浪子燕青的描寫:“不止一身好花繡,更兼吹得彈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頂真續(xù)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薄段饔斡洝分幸灿卸嗳隧斸樢髟伒拿枋觯骸笆斯嗫徊晦o道:‘我卻是頂針字起:春不榮華冬不枯,云來霧往只如無?!杩兆拥溃骸乙囿w前頂針二句:無風(fēng)搖拽婆裟影,有客欣憐福壽圖?!髟欺乓囗斸樀溃骸?FONT color=#990033>圖似西山堅節(jié)老,清如南國沒心夫?!轮惫囗斸樀溃骸?FONT color=#990033>夫因側(cè)葉稱梁棟,臺為橫柯作憲烏
。’”到了后來,這種游戲活動已不再局限于詩詞了,而演變成了一種酒令游戲。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中狄希陳和相于廷的頂針,就是以語句相頂接的酒令。狄希陳說:“我合你‘頂真績麻’,頂不上來的一鐘?!毕嘤谕⒌溃骸拔揖推穑骸?FONT color=#990033>兩好合一好
?!钡蚁j惖溃骸?FONT color=#990033>好教賢圣打。”相于廷說:“打翁罵婆。”狄希陳道:“胡謅!甚么‘打翁罵婆’,這是你杜撰的!何不說‘打爺罵娘’?相于廷道:“你沒打爺罵娘,我為甚么屈說你?”狄希陳說:“不準(zhǔn),罰一鐘,另說?!毕嘤谕⒊粤艘槐疲碚f道:“打了牙肚里咽。”狄希陳說:“驗實放行。”相于廷說:“念出路引來了!這不是那‘咽’字。該罰一杯?!钡蚁j惖溃骸霸壅f過也許續(xù)麻,音同字不同的,也算罷了?!毕嘤谕⒌溃骸鞍?,咱就算了。我也說個:‘刑于寡妻’?!钡蚁j惖溃骸?FONT color=#990033>妻賢夫禍少?!毕嘤谕⒌溃骸罢?!哥知道就好講話了?!?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題花道:“此令也無可宣。就從妹子說一句書,無論經(jīng)史子集,大家都頂針緒麻依次接下去。假如我說‘萬國咸寧’,第一字從我數(shù)起,順數(shù)至第四位飲一杯接令?!边@說明這種文字游戲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期,仍然還是較為盛行。然而,“頂真”經(jīng)歷了由修辭手段到詩詞體別,再到文字游戲,再到酒令的過程,其生命力也已經(jīng)瀕臨衰竭了。也該到反樸歸真的時候了,生機(jī)恐怕還是在于它的修辭作用吧!
嚴(yán)格的講,“真”字,應(yīng)該是以“針”或“鍼”字為正確,人們在縫紉衣物時,常帶一金屬環(huán),用以將紉好線的針,頂過所縫制的布帛等物,這種工具就叫頂針。詩詞中這種將連接之字一個接一個相頂,就如同縫紉時的以針帶線的動作,所以正確的叫法應(yīng)該是“頂針續(xù)麻”。然而,因為古來以“真”代“針”,久而已習(xí),自然都認(rèn)同于“頂真”,反而以“針”字為別稱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