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2011-12-7發(fā)于“中國書法江湖”論壇) 蘇軾入手后份量還是很足的,兩冊加起來相當于鹡鸰頌3倍的頁數(shù)。
新編所用紙張一直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尤其是其硬度。在你將其揉成“故紙”之前,他會一直硬挺著,整本書擺在那里四角不沾地,呈弓形。
一如期待,在大致保持原有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收入了黃州寒食帖;也一如猜想,原藏蘭千山館的榿木詩還是沒有出現(xiàn)。
偶的第八冊蔡襄墨跡還在臺灣“省親”,所以無法對新編宋四家的總體表現(xiàn)提供參照系,只針對蘇軾兩冊談?wù)劯邢搿?br> 大致來說,這兩冊延續(xù)了新編的傳統(tǒng)風格(看過前面第六冊評述的朋友當能明白我的意思),較淡較柔,不銳不焦?,F(xiàn)在我已比較習慣對偶爾出現(xiàn)的放大頁視而不見了,那純粹就是為了版式統(tǒng)一湊頁數(shù)的,比多余還多余。
由于大部分所收均為尺牘,所以這回的擂臺不如先從內(nèi)部開始,自己人掐個不亦樂乎。
“寶月帖”:

在整冊中表現(xiàn)處中等偏下,75分。一般臺北故宮的書首帖都會格外精制,這回卻沒能讓人驚喜。

“致運句太博尺牘”

盡管原件墨剝落較嚴重,印制的倒是有進步,筆鋒漸露,可得85分

“郭君帖”

情況同上帖,85分

北游帖

左半強過右半,80-85分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

本來淡墨的帖子應是新編力量所在,但這個的表現(xiàn)也就算中規(guī)中矩,85分

京酒帖

盡管俺的圖拍得不怎么樣,但這個貼終于讓人看到期待中的細節(jié)力,90分

啜茶帖

又是一件水平以下的(當然,標準是以之前新編的平均水平而論),80分

跋故三司副使吏部陳公詩

細節(jié)看看,還是有亮點的,90分

獲見帖

本冊中至今表現(xiàn)最好的,墨色層次分明,95分

下面輪到本冊唯一一件長卷


局部瞧瞧(實物比偶拍得好),這樣的大卷表現(xiàn)終于對得起期待,90-95分

如果單論文跋這一頁,我認為是全書中印得效果最好的,可以給個100分

職事帖

剛看完令人興奮的長卷,這帖相形就更拿不出手,無論銳度還是墨色層次都列本冊倒數(shù)第一,并略有鑲邊現(xiàn)象。70分

季常帖

85-90分,墨色再活一些就更好了

覆盆子帖

這個帖子如果印黑就慘了,好在新編是潤的,90分

屏事帖

85-90分,紙紋的表現(xiàn)還不錯

久留帖

又一件精品,墨色紙紋看不夠,95分

上冊的最后一帖:遺過子尺牘

最后的收尾比較漂亮,90分,縱觀本冊有點“蛇頭虎尾”

上冊平均分86.25,總評算是良好以上吧。
(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