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指微錄 前言 道門深遠,傳承不易,在此我想將我學(xué)到一些道門中的知識、見聞寫出來,讓大家更明白更了解道門,然則道門深遠浩瀚,我所知的僅僅是一點皮毛,故曰:指微錄。從2月15日甲子日也是我重修道法之日開始每天更新一點。我寫的東西是我?guī)啄陙硇扌兄械玫降?,其中必然有很多錯誤,希望各位師兄、師傅指正,如果說大家看了我的帖子覺得有一點可以借鑒的地方我就很滿足了。大致東西我想包括:道門基本的一些概念,天地的演化與修煉的原理,無上根基,心靜極地,觀想修真,四象和合,五行攢簇,六根互用,七道合一,八種資食,九化遁劍,心地禪宗。(我本身是佛道雙修的難免會將佛道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互相印證,我現(xiàn)在想到的大致就這些,如果有再加)
要修道,前提是明白什么是道。道是什么?我比較傾向于這種解釋:道之本義是道路,有四通八達的含意,引申下來就成為一種“方法”和“途徑”,這就帶有一種規(guī)律性的意義。老子在此基礎(chǔ)上,把道再推一步,成為世界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他感覺到有這么一種混沌不清楚,渺渺漠漠,恍恍惚惚,比天地還要久遠,看不見,聽不到,不受任何力量支配而獨立存在,天地萬物都因他而產(chǎn)生,他是天地萬物的根源,不知道如何稱呼的好,如果硬要取個名字,那么就叫做道吧! 說白了,道就是一種規(guī)律,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獨立存在的,能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我們求道悟道就是為了明白明了這個規(guī)律。 金丹:金原指不壞,丹,借指化變,非原來之質(zhì)。金丹一詞總指人通過修煉后產(chǎn)生的一種非原來性質(zhì)的不壞之身。這種不壞之身渾然一體,形無可形,金光燦爛,五彩千瑞,因而托名或借名為丹。(我所說的都是我比較傾向的觀點,別的觀點就不再寫出來) 道門,道家,道教三個體系: 道家是一個思想哲學(xué)體系,道教是一個宗教體系,道門是門派修煉體系。其中以道門體系要求最高,各門派對入道門的概念都不一樣,我看到的一個門派要求是修出元神才算入道門(這個元神不是元嬰),還有一個門派是以內(nèi)丹初結(jié),腦后出現(xiàn)一輪單色光盤作為入門,還見過有的門派以通靈或祖師召見作為標準的。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只有你修行達到一定程度他才承認你是入了道門,否則你還是門外弟子。 道門五術(shù): 對于五術(shù)的思考 命術(shù):人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人的命運與生存環(huán)境有何聯(lián)系,與日月星辰有何聯(lián)系 卜術(shù):如何知曉自己的命運,如何通過大自然的變化預(yù)測自己的命運,如何通過天象預(yù)測命運 相術(shù):如何了解命運的變化,自然界的諸多變化如何影響人,天象改變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醫(yī)術(shù):如何挽救命運中的不幸,如何將自然界諸多因素為我所用,如何求助于天而為人造福 山術(shù):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借助自然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借助天體天象改變命運 五術(shù)的目的: 命術(shù):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一切變化。 卜術(shù):研究預(yù)測命運發(fā)展的勢態(tài) 相術(shù):研究命運本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 醫(yī)術(shù):研究改善命運中的不幸的方法 山術(shù):研究主宰命運的方法 道門對宇宙的生成演化的概念(有許多中說法,但就本質(zhì)而言相差不大,現(xiàn)說兩種說法): 道生一,道生太虛,一生二,化出陰陽,二生三,陰陽交合,三生萬物,陰陽交合之氣生萬物,萬物無不付陰而抱陽。 無極生太極,太極的象為一個空心圓,不是太極圖的太極,也有人稱之為太虛,太極動而生一汽(該字實為上邊一個無,下面四點水的氣,因為打不出來,所以用這個汽代替),該汽無形無象,乃一陽真氣,無形汽足而生有形之氣,是為靜而生陰。無形之汽清輕而上浮者為天,為乾,有形之氣重濁而下凝者為地,為坤。天地頂立,兩儀分開,中間有空,無形無象,乃真空太極。真空太極與上汽下氣和而為三。汽氣動蕩,相交而生萬物。上汽為乾,下氣為坤,是為眾卦之父母,乾一索坤,得其初爻,而生長女巽,坤一索乾,得其初爻,而生長男震;再索而生離坎,為中女中男,三索而生兌艮,為少女少男。是為三男三女,就爻數(shù)而言,乾坤氣交之初,先生坎離,次生兌艮,最后生震巽,六子生成,乾坤已老,退居西北西南,中男中女居正用事,從而由先天轉(zhuǎn)入后天。抽坎填離,離中虛,坎中滿,中一換爻,由離坎就變成乾坤,這就是顛倒后天轉(zhuǎn)先天。 在修煉中,坎離對應(yīng)腎心,在丹書中常說抽坎填離,指的就是修煉的一大訣竅,心腎相交,這是后天轉(zhuǎn)先天的非常關(guān)鍵的一步,在修煉中常說吸汽過臍下,呼汽不出心就是勾引心腎相交,,有人將此比喻為陰陽匹配。 周天: 周天分意行周天,經(jīng)絡(luò)周天,脈路周天,丹道周天: 意行周天:指用意念想象的周天,有些功法中說幾個小時能開的周天一般都是意行周天,人體用這種周天,害多利少,搞不好還會神經(jīng)錯亂。 經(jīng)絡(luò)周天:指炁行經(jīng)絡(luò)形成的周天,一走一片,同時開通三陽經(jīng),返回時開通三陰經(jīng),有時會出問題。 脈路周天:指炁行任督二脈的周天,行走時是一條線。 丹道周天:指結(jié)丹后一個點在中脈中行走。 一般人認為道門入手是行走周天,我看過幾個門派的東西:有兩個門派是起手練中脈,走心腎相交的路子;有一個門派起手是觀想蓮花,用內(nèi)景推動修持,根本就不用周天;還有個門派直接上手是修光明體,否決現(xiàn)在過去,未來,只余下一片光明。這些門派只有在采大藥時才用到周天,修光明體的門派只用到了中脈,別周天的都不用。再說一句,道門一般不用醫(yī)學(xué)上的十二正經(jīng)和奇經(jīng)八脈,道門本身有秘傳的二十四部大脈是無為法內(nèi)修時驗證功力的依據(jù),因此必須保密。 關(guān)于符咒修持的問題: 符咒派作為五秘之一有自己的特色,前面有道有問到了符咒派的修持問題,我就談一下,我所見的符咒派的修持有幾種: 1、以步罡踏斗作為修持核心內(nèi)容的。 2、專以練各種符咒作為修持的,每種符咒都可以使人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 3、借用內(nèi)練丹法作為修持的根本的。 4、用一道符或一種咒起修,然后經(jīng)過七七四十九天或九九八十一天或一百零八天,從自心中流露出一道心符或心咒,憑此自心流露成就一切的。 有一位高人說:符是心符,咒是心咒。www.taoismcn.com 有為與無為: 有為與無為均是修煉大法,但是有為為下乘,無為為上乘。無為中法法自生,法法自滅。有為法,法本由無為而生,但以有為而成。 其實這個大家都知道,我說的是:都知無為通大道,豈識有為是根基。我們修道大家都知道無為的重要,但有的人卻因此走上極端,忽略了有為的重要性。其實我們大部分人修道都是中下根器,要修大道,都必須從有為法開始,從有到無,人人都知道六祖根器出眾,頓悟大道,卻忽略了六祖在廚下的十年忍辱的雜役,人人都知佛主菩提樹下的頓悟,卻有多少人關(guān)注過他對人生數(shù)十年的思考和七年的苦修。 弟子我愚鈍不堪,至少要作三十年不歸之念,以致死之心悟道方能有所成就。如非大慧根之人勿將道做等閑視,不可心生貪求,只想速成,不打好根基,否則后患無窮。 無上根基之 道與德: 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明道德。德者為道是從,沒有體悟道的真境,就沒有得道,沒有得道才需要人們重德守德俢德,失德而后才會提倡仁,失仁而后才會提倡義,失義而后才會提倡禮法禮教,失禮者,仁義之薄也,亂之首也。 道德仁義禮修真者必須達到的目標,其最終目標是道,失德無德者是無法達到道的目標的,德心德行缺乏的人必須從仁義禮開始修持,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逐步達到道的真境。細心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唇行拚?,修煉,修行,修字重于千斤,修心,俢禮,修義,修仁,修德,修道。萬般功夫皆從心上尋,千經(jīng)萬典不過修心二字。千難萬難也不過此二字。修真就要抓住根本,修心俢德修道。 無上根基之 道海筑基: 修道要筑基,根基在何方? 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立志 要修道就要樹立超凡入圣的志向,不當甘于小乘。要慈心盟誓,一念專注,必能感動上天,為你修道做下安排。當然不是你要一個念頭就行,而是你要將他作為今生的任務(wù)來對待,不能忘懷,反復(fù)按照一個修真之士的標準去做,才能感動上天,上天必能為你安排下一段修真的緣分,能不能惜緣就看你自己了。 二、處下 道門不講唯我獨尊,道門說唯道獨尊,我等當按道德仁義禮來行事,遍訪明師良友,廣泛探討理論,窮究道理,通曉法門,而后心不疑惑,才好修持。 道門說師不為師,以天地、萬物、眾人為師,大家都是你的老師。只有你處下而不爭,大家才會支持你,只有得到大家的支持,你的修真之路才能走上去。想一想,在人間,你尊重別人,別人都會回報你,何況在修真界,你把自己放在一個弟子的位置,那會有多少人支持你呢?修真界的高人很多,在三界內(nèi)外,有成就的高人很多很多,別人一看你這人不錯,隨便給你點什么,都會讓你享用不盡。當然在修煉的功態(tài)中,最忌諱動凡心,一定要切記! 三、拜師 師傅是你修煉成就的根本,沒有師傅,什么成就都不會有。但是道門說師不為師,眾人為師,道門不貪圖虛名,你自己很可能有那個老師在管著你,但是他不露面,你修行他就幫你,你的德行到了,他就會和你見面。有的在人間見面,有的在玄中見面。 度人是很難的,鐘祖為度呂祖,用去了20多個元神??梢姷篱T度人之艱難,亦可見師恩之浩大,真是粉身碎骨難報萬一。 道門說師傅找徒弟,不是徒弟找?guī)煾怠煾嫡彝降芫涂茨愕母滦腥绾巍?br>道門度人是不求回報的,只要你真心向道,他就愿意度你,無論多艱苦他都不在乎。真是師恩無邊。 尋師的訣竅無他:真心向道,修德為先。注重德無常師,眾人皆是師傅。 四、正確對待世俗 有人說世俗是一個染缸,里面的七情六欲無時無刻不在污染人的心靈。我說世俗是一個池塘,從污泥出來的荷花才是最圣潔的。作為一個修真之士要懂得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我要指出的是世俗是我們修真的好地方——只要你沒有到采藥結(jié)丹的地步,我認為在世俗中修真還是可以的。人道之不知,何以知天道。與父母的一生我們將完成施恩與回報,與愛人的一生我們將完成姻緣與互助,與孩子的一生我們將完成給予與再造,與朋友的一生我們將完成廣博與信任。人在世俗中的一生不是虛度的,每一次經(jīng)歷都會讓我們更加理解天與地,生與死,愛與恨,人生與命運間的連接,我們在經(jīng)歷中體悟了解人道與天道。我們應(yīng)該本著眾人是我?guī)煹挠^念去體悟了解生命生活。為我們將來的出世法修煉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 五、明理 道門修持是以慧字作根基的。所謂慧修性命,命靠師傳,性靠自悟。道門三千六百門,非一家獨好,自我標榜者不足為取。。初入道海者應(yīng)當勇于探道,遍訪明師,參考典籍,執(zhí)中不失其權(quán)。對問題要比較,要有自己的思考,能深刻體悟修道的關(guān)竅,明白修真的原理道理,關(guān)鍵所在,然后再選擇一個法門深入修持一段時間,到了一定階段就可以博學(xué)眾長了。修真要明理,不能別人說什么是什么,特別在現(xiàn)在真的假的人很多,你要去對比研判,看看誰的東西是真的,誰的東西能學(xué),當選好之后就要一門深入一段時間,打好根基,然后就可以去博采眾長了。 六、悔過遷善 悔過遷善是道佛兩家修煉的根基大法,特別在心性修持中,悔過遷善更是重要。人心性中塵垢雖有先天之因,但絕大部分還是后天所染?;谶^遷善之法可以滌除心靈的塵垢,明心見性。 悔過就是我們通過悔這個方法抹去心靈的污垢,是自己的元性發(fā)現(xiàn),一般人稱良心發(fā)現(xiàn),良心發(fā)現(xiàn),才能調(diào)動其本身內(nèi)在的信號,使病因禍因災(zāi)因諒解寬恕你。從而達到去病,除禍,消災(zāi)的目的。 修道者,首在修心。我們大多數(shù)修真之人起步較晚,在社會中混跡多年,在七情六欲干擾下,在名利財色誘惑下,難免作出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錯事,這些都是自身的罪惡,使心靈的負擔,你要從此脫離欲海情波,割斷名韁利鎖,僅從現(xiàn)在做起是不夠的。如果將罪惡藏于心靈深處,認為往事不堪回首,且不回首而姑息養(yǎng)奸,那么它們必將成為正修之累,你自己為自己在修煉的前進路上伏下了嚴重的危機。蓄隱毒,懷狡憤,如胸中藏利刃,在修真的緊要關(guān)頭,往往無法遏制其猖狂奔泄之勢,而毀于一旦,不是廢功就是成魔。 正心先悔過,刮垢務(wù)磨光,業(yè)消心無累,清凈道無障。 心靈的陳舊污垢,只有通過悔過法才能清除,才能卸去其沉重的負荷,輕裝上坐修煉?;谶^法如同刮垢,一定要深而廣,干凈和徹底。而且即使全部都深翻除盡了,也要經(jīng)常反復(fù)地再進行,勿使其重又染上塵垢。 僅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注重修德的煉功方法是不易進入神修境界的,無法明心見性。心存陳垢,何以明心,何以見性。陳垢只能由刮滌而潔,霧斂云消才會天高海闊。所以悔過遷善法,是一大法,是一既簡單又高深的功法。立志修真者應(yīng)當牢牢把握,每天將此法貫注于功法修煉之中和日常生活之中?!拔崛杖∥嵘怼?,隨時隨地正心除塵塵自無。 遷善者,立志向善之意也。只有悔才能愧,既有慚愧之心,才會勵志向善,才會在今后的言行之中警惕,而諸惡莫作,諸善為之。善者,自究可矣。 修真者大志向的確立,行為品行的端正,向善行善之心的確立,無一不基于悔過和改過,若無此法,則是假學(xué)道士一個。每個立志修真者,均應(yīng)勇于解剖自己,從前的,前世的雖然均已成為過去。但依此法都可追悔改過,只有此法才是“明心”的利器。詩云: 慧劍常除心靈垢,意帚勤掃靈臺塵,悟道修真先悔過,明心見性驗日程。 悔過遷善是修真的根基大法,大家一定要重視再重視! 活死人: “先生初離俗,忽一日自穿一墓,筑冢高數(shù)尺,上掛一牌,寫王公靈位,字下丈深余,獨居止二年,忽然填了?!被钏廊舜蟾啪鸵驗橥踔仃栒嫒霜毦幽寡ǘ妹陌桑?br> 活死人作為修道的一個過程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不經(jīng)假死,無以得永生”?;钏廊耸且粋€從活到死,從死到活的這么一個奇特的過程。在我接觸的幾個丹道門派中,都提到活死人這么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徹底扭轉(zhuǎn)人的世俗觀念的過程,讓你死上一次,讓你去徹底體會一下什么是是生,什么是死,生與死的關(guān)聯(lián),在這個過程中回向你展示的一干二凈。 還有什么能比道門更能了解人類,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的呢?在跨出死亡的步伐中,道門先賢以過人的大智慧,無畏的勇氣,跨出了人類一直懼怕的一步————死亡。 死而復(fù)生,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悟人生。我不知道去如何形容,任何哲學(xué)宗教都無法在生死這個問題上與道門一較高下。 當然,修道是有危險的,在活死人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危險,有不少先人在沒有邁過這一步,永遠的沉眠了。但是后學(xué)之人以殉道的勇氣前撲后續(xù),在生與死之間踩著一條通途。 我一個朋友常說一句:有道時,以道殉身,無道時,以身殉道。 我個人私下認為活死人實際上是一個天地選擇的過程,道德是天地間對人篩選的標準,畢竟修道是奪天地造化的大事,唯道者居之,唯大德者居之,如心有暇垢,必然無法通過天地的選擇。象我現(xiàn)在這樣的心性,估計去一萬死一萬。 修道之人正心練己為先,不可沉迷于奇能異技而忽略了根本的東西,否則大道難求。 修道者當至誠持恒,勿虛偽: 修道之人當至心悔過,誠心向善,然則,這個世界上錯誤太多,誘惑太多,修道之人往往初發(fā)心向道,不久就墮落下來。有人說“修佛第一年,佛陀在身邊,修佛第二年,佛陀在西天,修佛第三年,佛陀成了云煙”。不能持恒,這是很多人的毛病,這個毛病我也有,總是反反復(fù)復(fù),不能心道如一。 但是我覺得我更大的毛病是虛偽,今天我在反思,為什么屢修道法,屢次失敗,反思來反思去,發(fā)現(xiàn)自己修道務(wù)虛不務(wù)實,虛偽得很。雖然我不殺生,但是卻心無慈悲憐憫之念;雖不說他人的短處,卻喜歡宣揚自己的長處,以此來曝人之短;雖不敢邪淫,但心念卻起伏不定;雖不偷盜,但心中貪欲如火。雖不行其事,但是心念卻不能止,故而修道不能以心感動上天,重形式而不重實質(zhì),雖稱是道門中人,實則還是門外凡夫俗人。 今日將此發(fā)出,希望大家能以我為戒,修道當至誠持恒,勿虛偽。 一念虛空破碎三千大千世界: 在佛門中把人的意思分為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我識(也稱我執(zhí)),第八識(也稱歸藏識)。第八識是根本識,是前七識的根本。 道門因為分類的不同,有的稱他叫元神,有的稱為元嬰,反正他是最高的東西,也有人稱他叫根本,本性。他是人所經(jīng)歷的記憶庫,包括每一個思想,行為無不進入歸藏識儲存起來。這里的記憶不但包括今生今世,也包括無數(shù)的前生前世的記憶。 第八識是不分善惡,其中儲存的每個信息都可稱為因,或說是種子。第八識就好象一個大倉庫,把人所有經(jīng)歷都收進庫中,儲存起來。 人的命運是這樣決定的:首先是外緣,也就是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以及因此形成的觀念。這是外在條件。這些外在條件就好象陽光、水分和養(yǎng)料,如果一切合適,第八識中的種子就成熟了,然后引導(dǎo)著人按種子發(fā)出的信息指令行動。 你對別人所做的一切善惡之事都會成為種子。第八識不分善惡,它只是依據(jù)成熟程度把種子輸送出去,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依據(jù)這個原理。 但種子的成熟有快有慢,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這個道理。 種子必須與外緣結(jié)合,所以它由于外緣的作用,產(chǎn)生的后果可大可小。 這也是人改變自身命運的依據(jù)。在佛道兩家看來,“我命由我不由天”,通過一定的方法,可以促使善的種子早點成熟,結(jié)的果實更多,可使惡的種子盡量晚熟甚至消滅掉,或使它結(jié)出果實小之又小??梢娨蚓壙梢愿淖兠\,所以佛家常講緣殊勝。 行善積德,修行,自我激勵等等,都能改變命運。但作用最大的是修行,而且修行要到高層次?!?br>修到較高層次,修到虛空境界、入定的境界。為什么要練到虛空境界,佛道兩家講“虛空粉碎”“一念虛空破碎三千大千世界”,實際這里面的意思是講:一念虛空,許多惡的種子就消滅掉了。一念虛空就是轉(zhuǎn)識成智。所以練功為什么要講入靜,入靜了念頭空了,治病、強身、改變命運的效應(yīng)就出來了。這就是改運的根本原理。 為什么佛道兩家都說一切唯心,命由心定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所在! 通靈: 通靈是一種以元氣為媒介,進行人天交感,直達天人合一得技術(shù)。 通靈是性命雙修的法門,在實修中靜觀天地萬物造化,以自身感通天地萬物之靈機,以自心歸天地大道之靈犀靈維。通靈是一種參研人天關(guān)系,溝通宇宙自然的智慧,引發(fā)自身智慧的妙法。 通靈是在靈修過程中通過采攝補養(yǎng)自身,強化自身的各項功能,使自身達到智行無礙,慧行不昧的靈維境界的過程。 靈維是一種無為的境界,是靈修者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結(jié)晶。此時一舉一動都是靈感,足智而不用謀慮,達慧而不動心思,一切順手拈來而直達妙境,契合機緣,富有妙趣,自然而然,可謂脫去凡俗識,運于無漏智。 通靈過程由靜觀,感通,靈維三部組成。靜觀是基礎(chǔ),感通是技巧和火候,靈維是結(jié)果。靈修時,在對某種特定信息能量的寂靜觀想中,該能量會源源不斷向自身傾注,寂寂行之,入于寂定之境,在此境界中尋找自身與宇宙的對應(yīng)敏感點,天人合一的契入點,得此一竅,感而通之,則可直趨靈維之境。 再說一點,就是通靈必須在護身法有所成就得情況下才能進行。或則在師傅幫助下才能進行 心地極靜: 先哲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把我們得精神集中起來,凝合到一點,就能發(fā)揮巨大得作用。默然澄心,身心收斂,外境不擾,內(nèi)心無動,身口意安住于清凈之中,則妄想不生,迷惘即去,心性現(xiàn)前,正念便生,正念久久凝定,則可直入寂照不二之定境。定境深邃,凡心驅(qū)除,到此境界,心言無二,開言即法,以前所修所研一切均成魔障,唯心是道,唯心是法。 佛門總是說唯心是法,一切唯心,其實只有到此境界才能說這句話,沒到此境界空談唯心只能入魔障。我還是要說無為是上乘,有為是根基,拋棄有為,直入無為,非大智大慧者不能成。普通人還是中下根器,要從有為開始修持,最終達無為得境界。 定境中,有時會生種種景象,善惡真假,以平常心待之,無為火候烹之,魔自去,真性自現(xiàn),無論在功境中,生活中,一切時一切地,都要以感恩得心態(tài),處下得心態(tài)去對待一切,經(jīng)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下而有靜。切不可高傲自大,生驕邪貪等惡心,自悔前程。應(yīng)持正念,烹練心性道德,踐圣修之行,達上乘法界 觀想修真: 法雖萬千,但萬法歸宗,修煉的機理是一致的,到高層次的歸宿也是相同的。任何功,法,境都離不開天人合一這個大背景,脫離本源而獨立成法。法發(fā)皆心法,功功皆心功,了心唯見力,三界唯心頌。功中之觀乃心之觀,功中之想乃心之想,功中之境乃心之境。法緣心生,心定法寂。通靈以靜為基,始于止,成于觀。 因為我認為觀想是一座橋梁,使人從人界通往玄界的橋梁,但是一旦法至無為的時候,又必須將觀想拋下,放棄,靜觀自心,讓內(nèi)景自然展現(xiàn)。對觀想修真的描述很難把握這個度,為了防止有人誤入歧途,不得已,只是大概說上一點,希望大家能理解。 四象和合,五行攢簇: 四象和合,五行攢簇是修煉金丹培養(yǎng)元神的功法。 陰陽判而四象生,八卦成而五行列。 水,在體為腎,在色為黑,主藏,生于北方寒,號玄武,信號成份為志。 木,在體為肝,在色為青,主生,生于東方風(fēng),號青龍,信號成份為魂。 火,在體為心,在色為紅,主長,生于南方熱,號朱雀,信號成份為神。 土,在體為脾,在色為黃,主化,生于中央濕,號黃婆(在五獸七星法中號雄獅),信號成份為意。 金,在體為肺,在色為白,主收,生于西方燥,號白虎,信號成份為魄。 四象即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丹經(jīng)云:東家女,西家郎,黃婆為媒效鴛鴦,朱雀玄武同稱美,分娩嬰兒勝孟姜。 攢簇是集中凝合的意思。四象和合,五行攢簇是在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的過程中,使五臟真氣融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黃婆的號召下聚集在一起的過程。 在中央脾土意的統(tǒng)御下,北方腎水所藏之志,東方肝木所藏之魂,南方心火所藏之神,西方肺金所藏之魄,攢簇和合成一個信號系統(tǒng),從而構(gòu)成真我之元神。元神玉成,修道才可謂入門(我看到的兩個修元神的門派都是這時才認為你入了道門),否則還是門外弟子,當然這是指修元神的門派,不同門派有不同的要求。 修煉時要使自身六根不為外界六塵所轉(zhuǎn),達到六欲不生,見境不貪,不嗔,不癡,不迷,不喜,不染,不昧,則六根無漏,身心清凈。浩然凈潔之氣長存,身口意三業(yè)皆凈,則五行自然攢簇,四象自然和合,功德自進,天道自長。 六根互用: 眼耳鼻舌身意謂之六根,眼為視根,耳為聽根,鼻為嗅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慮根。此六者為罪惡之源,輪回之種。 六根化盡方能斷七情,滅六欲,去罪孽之源,斷輪回之路。如此,修道養(yǎng)生才有依靠,合道延年才有基礎(chǔ)。方能以血肉之軀換純陽之體,以塵俗意換圣賢心。 人之所以不能長生,僅因六根由內(nèi)散為外用,奔色逐聲,去而不返,儻能知六根之本,去偽存真,玄元自歸。六根無用,根塵自銷,靈光炳然,神生無中,是謂造化于虛谷長生。 人生世間,六根被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染,而生種種欲望,導(dǎo)致種種煩惱,六欲七情由此而生。六欲七情者,喪人神志,有礙于人體健康,應(yīng)于排除,以全真性。 修道入門,筑基練己之功,正是為屏除六欲七情對人的干擾?!簿椭挥序?qū)除六欲七情的干擾,才能凈化修道?!皩W(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br>“夫人神好靜,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惟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住。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要修道,前提是明白什么是道。道是什么?我比較傾向于這種解釋:道之本義是道路,有四通八達的含意,引申下來就成為一種“方法”和“途徑”,這就帶有一種規(guī)律性的意義。老子在此基礎(chǔ)上,把道再推一步,成為世界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他感覺到有這么一種混沌不清楚,渺渺漠漠,恍恍惚惚,比天地還要久遠,看不見,聽不到,不受任何力量支配而獨立存在,天地萬物都因他而產(chǎn)生,他是天地萬物的根源,不知道如何稱呼的好,如果硬要取個名字,那么就叫做道吧! 說白了,道就是一種規(guī)律,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獨立存在的,能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我們求道悟道就是為了明白明了這個規(guī)律。 金丹:金原指不壞,丹,借指化變,非原來之質(zhì)。金丹一詞總指人通過修煉后產(chǎn)生的一種非原來性質(zhì)的不壞之身。這種不壞之身渾然一體,形無可形,金光燦爛,五彩千瑞,因而托名或借名為丹。(我所說的都是我比較傾向的觀點,別的觀點就不再寫出來) 道門,道家,道教三個體系: 道家是一個思想哲學(xué)體系,道教是一個宗教體系,道門是門派修煉體系。其中以道門體系要求最高,各門派對入道門的概念都不一樣,我看到的一個門派要求是修出元神才算入道門(這個元神不是元嬰),還有一個門派是以內(nèi)丹初結(jié),腦后出現(xiàn)一輪單色光盤作為入門,還見過有的門派以通靈或祖師召見作為標準的。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只有你修行達到一定程度他才承認你是入了道門,否則你還是門外弟子。 道門五術(shù): 對于五術(shù)的思考 命術(shù):人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人的命運與生存環(huán)境有何聯(lián)系,與日月星辰有何聯(lián)系 卜術(shù):如何知曉自己的命運,如何通過大自然的變化預(yù)測自己的命運,如何通過天象預(yù)測命運 相術(shù):如何了解命運的變化,自然界的諸多變化如何影響人,天象改變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醫(yī)術(shù):如何挽救命運中的不幸,如何將自然界諸多因素為我所用,如何求助于天而為人造福 山術(shù):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借助自然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借助天體天象改變命運 五術(shù)的目的: 命術(shù):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一切變化。 卜術(shù):研究預(yù)測命運發(fā)展的勢態(tài) 相術(shù):研究命運本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 醫(yī)術(shù):研究改善命運中的不幸的方法 山術(shù):研究主宰命運的方法 道門對宇宙的生成演化的概念(有許多中說法,但就本質(zhì)而言相差不大,現(xiàn)說兩種說法): 道生一,道生太虛,一生二,化出陰陽,二生三,陰陽交合,三生萬物,陰陽交合之氣生萬物,萬物無不付陰而抱陽。 無極生太極,太極的象為一個空心圓,不是太極圖的太極,也有人稱之為太虛,太極動而生一汽(該字實為上邊一個無,下面四點水的氣,因為打不出來,所以用這個汽代替),該汽無形無象,乃一陽真氣,無形汽足而生有形之氣,是為靜而生陰。無形之汽清輕而上浮者為天,為乾,有形之氣重濁而下凝者為地,為坤。天地頂立,兩儀分開,中間有空,無形無象,乃真空太極。真空太極與上汽下氣和而為三。汽氣動蕩,相交而生萬物。上汽為乾,下氣為坤,是為眾卦之父母,乾一索坤,得其初爻,而生長女巽,坤一索乾,得其初爻,而生長男震;再索而生離坎,為中女中男,三索而生兌艮,為少女少男。是為三男三女,就爻數(shù)而言,乾坤氣交之初,先生坎離,次生兌艮,最后生震巽,六子生成,乾坤已老,退居西北西南,中男中女居正用事,從而由先天轉(zhuǎn)入后天。抽坎填離,離中虛,坎中滿,中一換爻,由離坎就變成乾坤,這就是顛倒后天轉(zhuǎn)先天。 在修煉中,坎離對應(yīng)腎心,在丹書中常說抽坎填離,指的就是修煉的一大訣竅,心腎相交,這是后天轉(zhuǎn)先天的非常關(guān)鍵的一步,在修煉中常說吸汽過臍下,呼汽不出心就是勾引心腎相交,,有人將此比喻為陰陽匹配。 周天: 周天分意行周天,經(jīng)絡(luò)周天,脈路周天,丹道周天: 意行周天:指用意念想象的周天,有些功法中說幾個小時能開的周天一般都是意行周天,人體用這種周天,害多利少,搞不好還會神經(jīng)錯亂。 經(jīng)絡(luò)周天:指炁行經(jīng)絡(luò)形成的周天,一走一片,同時開通三陽經(jīng),返回時開通三陰經(jīng),有時會出問題。 脈路周天:指炁行任督二脈的周天,行走時是一條線。 丹道周天:指結(jié)丹后一個點在中脈中行走。 一般人認為道門入手是行走周天,我看過幾個門派的東西:有兩個門派是起手練中脈,走心腎相交的路子;有一個門派起手是觀想蓮花,用內(nèi)景推動修持,根本就不用周天;還有個門派直接上手是修光明體,否決現(xiàn)在過去,未來,只余下一片光明。這些門派只有在采大藥時才用到周天,修光明體的門派只用到了中脈,別周天的都不用。再說一句,道門一般不用醫(yī)學(xué)上的十二正經(jīng)和奇經(jīng)八脈,道門本身有秘傳的二十四部大脈是無為法內(nèi)修時驗證功力的依據(jù),因此必須保密。 關(guān)于符咒修持的問題: 符咒派作為五秘之一有自己的特色,前面有道有問到了符咒派的修持問題,我就談一下,我所見的符咒派的修持有幾種: 1、以步罡踏斗作為修持核心內(nèi)容的。 2、專以練各種符咒作為修持的,每種符咒都可以使人產(chǎn)生不同的變化。 3、借用內(nèi)練丹法作為修持的根本的。 4、用一道符或一種咒起修,然后經(jīng)過七七四十九天或九九八十一天或一百零八天,從自心中流露出一道心符或心咒,憑此自心流露成就一切的。 有一位高人說:符是心符,咒是心咒。 有為與無為: 有為與無為均是修煉大法,但是有為為下乘,無為為上乘。無為中法法自生,法法自滅。有為法,法本由無為而生,但以有為而成。 其實這個大家都知道,我說的是:都知無為通大道,豈識有為是根基。我們修道大家都知道無為的重要,但有的人卻因此走上極端,忽略了有為的重要性。其實我們大部分人修道都是中下根器,要修大道,都必須從有為法開始,從有到無,人人都知道六祖根器出眾,頓悟大道,卻忽略了六祖在廚下的十年忍辱的雜役,人人都知佛主菩提樹下的頓悟,卻有多少人關(guān)注過他對人生數(shù)十年的思考和七年的苦修。 弟子我愚鈍不堪,至少要作三十年不歸之念,以致死之心悟道方能有所成就。如非大慧根之人勿將道做等閑視,不可心生貪求,只想速成,不打好根基,否則后患無窮。 無上根基之 道與德: 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明道德。德者為道是從,沒有體悟道的真境,就沒有得道,沒有得道才需要人們重德守德俢德,失德而后才會提倡仁,失仁而后才會提倡義,失義而后才會提倡禮法禮教,失禮者,仁義之薄也,亂之首也。 道德仁義禮修真者必須達到的目標,其最終目標是道,失德無德者是無法達到道的目標的,德心德行缺乏的人必須從仁義禮開始修持,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逐步達到道的真境。細心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唇行拚?,修煉,修行,修字重于千斤,修心,俢禮,修義,修仁,修德,修道。萬般功夫皆從心上尋,千經(jīng)萬典不過修心二字。千難萬難也不過此二字。修真就要抓住根本,修心俢德修道。 無上根基之 道海筑基: 修道要筑基,根基在何方? 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立志 要修道就要樹立超凡入圣的志向,不當甘于小乘。要慈心盟誓,一念專注,必能感動上天,為你修道做下安排。當然不是你要一個念頭就行,而是你要將他作為今生的任務(wù)來對待,不能忘懷,反復(fù)按照一個修真之士的標準去做,才能感動上天,上天必能為你安排下一段修真的緣分,能不能惜緣就看你自己了。 二、處下 道門不講唯我獨尊,道門說唯道獨尊,我等當按道德仁義禮來行事,遍訪明師良友,廣泛探討理論,窮究道理,通曉法門,而后心不疑惑,才好修持。 道門說師不為師,以天地、萬物、眾人為師,大家都是你的老師。只有你處下而不爭,大家才會支持你,只有得到大家的支持,你的修真之路才能走上去。想一想,在人間,你尊重別人,別人都會回報你,何況在修真界,你把自己放在一個弟子的位置,那會有多少人支持你呢?修真界的高人很多,在三界內(nèi)外,有成就的高人很多很多,別人一看你這人不錯,隨便給你點什么,都會讓你享用不盡。當然在修煉的功態(tài)中,最忌諱動凡心,一定要切記! 三、拜師 師傅是你修煉成就的根本,沒有師傅,什么成就都不會有。但是道門說師不為師,眾人為師,道門不貪圖虛名,你自己很可能有那個老師在管著你,但是他不露面,你修行他就幫你,你的德行到了,他就會和你見面。有的在人間見面,有的在玄中見面。 度人是很難的,鐘祖為度呂祖,用去了20多個元神??梢姷篱T度人之艱難,亦可見師恩之浩大,真是粉身碎骨難報萬一。 道門說師傅找徒弟,不是徒弟找?guī)煾?。師傅找徒弟就看你的根基德行如何?br>道門度人是不求回報的,只要你真心向道,他就愿意度你,無論多艱苦他都不在乎。真是師恩無邊。 尋師的訣竅無他:真心向道,修德為先。注重德無常師,眾人皆是師傅。 四、正確對待世俗 有人說世俗是一個染缸,里面的七情六欲無時無刻不在污染人的心靈。我說世俗是一個池塘,從污泥出來的荷花才是最圣潔的。作為一個修真之士要懂得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我要指出的是世俗是我們修真的好地方——只要你沒有到采藥結(jié)丹的地步,我認為在世俗中修真還是可以的。人道之不知,何以知天道。與父母的一生我們將完成施恩與回報,與愛人的一生我們將完成姻緣與互助,與孩子的一生我們將完成給予與再造,與朋友的一生我們將完成廣博與信任。人在世俗中的一生不是虛度的,每一次經(jīng)歷都會讓我們更加理解天與地,生與死,愛與恨,人生與命運間的連接,我們在經(jīng)歷中體悟了解人道與天道。我們應(yīng)該本著眾人是我?guī)煹挠^念去體悟了解生命生活。為我們將來的出世法修煉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 五、明理 道門修持是以慧字作根基的。所謂慧修性命,命靠師傳,性靠自悟。道門三千六百門,非一家獨好,自我標榜者不足為取。。初入道海者應(yīng)當勇于探道,遍訪明師,參考典籍,執(zhí)中不失其權(quán)。對問題要比較,要有自己的思考,能深刻體悟修道的關(guān)竅,明白修真的原理道理,關(guān)鍵所在,然后再選擇一個法門深入修持一段時間,到了一定階段就可以博學(xué)眾長了。修真要明理,不能別人說什么是什么,特別在現(xiàn)在真的假的人很多,你要去對比研判,看看誰的東西是真的,誰的東西能學(xué),當選好之后就要一門深入一段時間,打好根基,然后就可以去博采眾長了。 六、悔過遷善 悔過遷善是道佛兩家修煉的根基大法,特別在心性修持中,悔過遷善更是重要。人心性中塵垢雖有先天之因,但絕大部分還是后天所染?;谶^遷善之法可以滌除心靈的塵垢,明心見性。 悔過就是我們通過悔這個方法抹去心靈的污垢,是自己的元性發(fā)現(xiàn),一般人稱良心發(fā)現(xiàn),良心發(fā)現(xiàn),才能調(diào)動其本身內(nèi)在的信號,使病因禍因災(zāi)因諒解寬恕你。從而達到去病,除禍,消災(zāi)的目的。 修道者,首在修心。我們大多數(shù)修真之人起步較晚,在社會中混跡多年,在七情六欲干擾下,在名利財色誘惑下,難免作出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錯事,這些都是自身的罪惡,使心靈的負擔,你要從此脫離欲海情波,割斷名韁利鎖,僅從現(xiàn)在做起是不夠的。如果將罪惡藏于心靈深處,認為往事不堪回首,且不回首而姑息養(yǎng)奸,那么它們必將成為正修之累,你自己為自己在修煉的前進路上伏下了嚴重的危機。蓄隱毒,懷狡憤,如胸中藏利刃,在修真的緊要關(guān)頭,往往無法遏制其猖狂奔泄之勢,而毀于一旦,不是廢功就是成魔。 正心先悔過,刮垢務(wù)磨光,業(yè)消心無累,清凈道無障。 心靈的陳舊污垢,只有通過悔過法才能清除,才能卸去其沉重的負荷,輕裝上坐修煉?;谶^法如同刮垢,一定要深而廣,干凈和徹底。而且即使全部都深翻除盡了,也要經(jīng)常反復(fù)地再進行,勿使其重又染上塵垢。 僅從現(xiàn)在開始做起,注重修德的煉功方法是不易進入神修境界的,無法明心見性。心存陳垢,何以明心,何以見性。陳垢只能由刮滌而潔,霧斂云消才會天高海闊。所以悔過遷善法,是一大法,是一既簡單又高深的功法。立志修真者應(yīng)當牢牢把握,每天將此法貫注于功法修煉之中和日常生活之中。“吾日三省吾身”,隨時隨地正心除塵塵自無。 遷善者,立志向善之意也。只有悔才能愧,既有慚愧之心,才會勵志向善,才會在今后的言行之中警惕,而諸惡莫作,諸善為之。善者,自究可矣。 修真者大志向的確立,行為品行的端正,向善行善之心的確立,無一不基于悔過和改過,若無此法,則是假學(xué)道士一個。每個立志修真者,均應(yīng)勇于解剖自己,從前的,前世的雖然均已成為過去。但依此法都可追悔改過,只有此法才是“明心”的利器。詩云: 慧劍常除心靈垢,意帚勤掃靈臺塵,悟道修真先悔過,明心見性驗日程。 悔過遷善是修真的根基大法,大家一定要重視再重視! 活死人: “先生初離俗,忽一日自穿一墓,筑冢高數(shù)尺,上掛一牌,寫王公靈位,字下丈深余,獨居止二年,忽然填了。”活死人大概就因為王重陽真人獨居墓穴而得名的吧! 活死人作為修道的一個過程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不經(jīng)假死,無以得永生”?;钏廊耸且粋€從活到死,從死到活的這么一個奇特的過程。在我接觸的幾個丹道門派中,都提到活死人這么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徹底扭轉(zhuǎn)人的世俗觀念的過程,讓你死上一次,讓你去徹底體會一下什么是是生,什么是死,生與死的關(guān)聯(lián),在這個過程中回向你展示的一干二凈。 還有什么能比道門更能了解人類,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的呢?在跨出死亡的步伐中,道門先賢以過人的大智慧,無畏的勇氣,跨出了人類一直懼怕的一步————死亡。 死而復(fù)生,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悟人生。我不知道去如何形容,任何哲學(xué)宗教都無法在生死這個問題上與道門一較高下。 當然,修道是有危險的,在活死人這個過程中,也存在著危險,有不少先人在沒有邁過這一步,永遠的沉眠了。但是后學(xué)之人以殉道的勇氣前撲后續(xù),在生與死之間踩著一條通途。 我一個朋友常說一句:有道時,以道殉身,無道時,以身殉道。 我個人私下認為活死人實際上是一個天地選擇的過程,道德是天地間對人篩選的標準,畢竟修道是奪天地造化的大事,唯道者居之,唯大德者居之,如心有暇垢,必然無法通過天地的選擇。象我現(xiàn)在這樣的心性,估計去一萬死一萬。 修道之人正心練己為先,不可沉迷于奇能異技而忽略了根本的東西,否則大道難求。 修道者當至誠持恒,勿虛偽: 修道之人當至心悔過,誠心向善,然則,這個世界上錯誤太多,誘惑太多,修道之人往往初發(fā)心向道,不久就墮落下來。有人說“修佛第一年,佛陀在身邊,修佛第二年,佛陀在西天,修佛第三年,佛陀成了云煙”。不能持恒,這是很多人的毛病,這個毛病我也有,總是反反復(fù)復(fù),不能心道如一。 但是我覺得我更大的毛病是虛偽,今天我在反思,為什么屢修道法,屢次失敗,反思來反思去,發(fā)現(xiàn)自己修道務(wù)虛不務(wù)實,虛偽得很。雖然我不殺生,但是卻心無慈悲憐憫之念;雖不說他人的短處,卻喜歡宣揚自己的長處,以此來曝人之短;雖不敢邪淫,但心念卻起伏不定;雖不偷盜,但心中貪欲如火。雖不行其事,但是心念卻不能止,故而修道不能以心感動上天,重形式而不重實質(zhì),雖稱是道門中人,實則還是門外凡夫俗人。 今日將此發(fā)出,希望大家能以我為戒,修道當至誠持恒,勿虛偽。 一念虛空破碎三千大千世界: 在佛門中把人的意思分為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我識(也稱我執(zhí)),第八識(也稱歸藏識)。第八識是根本識,是前七識的根本。 道門因為分類的不同,有的稱他叫元神,有的稱為元嬰,反正他是最高的東西,也有人稱他叫根本,本性。他是人所經(jīng)歷的記憶庫,包括每一個思想,行為無不進入歸藏識儲存起來。這里的記憶不但包括今生今世,也包括無數(shù)的前生前世的記憶。 第八識是不分善惡,其中儲存的每個信息都可稱為因,或說是種子。第八識就好象一個大倉庫,把人所有經(jīng)歷都收進庫中,儲存起來。 人的命運是這樣決定的:首先是外緣,也就是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以及因此形成的觀念。這是外在條件。這些外在條件就好象陽光、水分和養(yǎng)料,如果一切合適,第八識中的種子就成熟了,然后引導(dǎo)著人按種子發(fā)出的信息指令行動。 你對別人所做的一切善惡之事都會成為種子。第八識不分善惡,它只是依據(jù)成熟程度把種子輸送出去,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依據(jù)這個原理。 但種子的成熟有快有慢,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這個道理。 種子必須與外緣結(jié)合,所以它由于外緣的作用,產(chǎn)生的后果可大可小。 這也是人改變自身命運的依據(jù)。在佛道兩家看來,“我命由我不由天”,通過一定的方法,可以促使善的種子早點成熟,結(jié)的果實更多,可使惡的種子盡量晚熟甚至消滅掉,或使它結(jié)出果實小之又小。可見因緣可以改變命運,所以佛家常講緣殊勝。 行善積德,修行,自我激勵等等,都能改變命運。但作用最大的是修行,而且修行要到高層次?!?br>修到較高層次,修到虛空境界、入定的境界。為什么要練到虛空境界,佛道兩家講“虛空粉碎”“一念虛空破碎三千大千世界”,實際這里面的意思是講:一念虛空,許多惡的種子就消滅掉了。一念虛空就是轉(zhuǎn)識成智。所以練功為什么要講入靜,入靜了念頭空了,治病、強身、改變命運的效應(yīng)就出來了。這就是改運的根本原理。 為什么佛道兩家都說一切唯心,命由心定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我們修行的根本所在! 隨記:我在本文中引用了很多高人的原話!但是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寫明出處,請大家原諒! 通靈: 通靈是一種以元氣為媒介,進行人天交感,直達天人合一得技術(shù)。 通靈是性命雙修的法門,在實修中靜觀天地萬物造化,以自身感通天地萬物之靈機,以自心歸天地大道之靈犀靈維。通靈是一種參研人天關(guān)系,溝通宇宙自然的智慧,引發(fā)自身智慧的妙法。 通靈是在靈修過程中通過采攝補養(yǎng)自身,強化自身的各項功能,使自身達到智行無礙,慧行不昧的靈維境界的過程。 靈維是一種無為的境界,是靈修者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結(jié)晶。此時一舉一動都是靈感,足智而不用謀慮,達慧而不動心思,一切順手拈來而直達妙境,契合機緣,富有妙趣,自然而然,可謂脫去凡俗識,運于無漏智。 通靈過程由靜觀,感通,靈維三部組成。靜觀是基礎(chǔ),感通是技巧和火候,靈維是結(jié)果。靈修時,在對某種特定信息能量的寂靜觀想中,該能量會源源不斷向自身傾注,寂寂行之,入于寂定之境,在此境界中尋找自身與宇宙的對應(yīng)敏感點,天人合一的契入點,得此一竅,感而通之,則可直趨靈維之境。 再說一點,就是通靈必須在護身法有所成就得情況下才能進行?;騽t在師傅幫助下才能進行 心地極靜: 先哲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把我們得精神集中起來,凝合到一點,就能發(fā)揮巨大得作用。默然澄心,身心收斂,外境不擾,內(nèi)心無動,身口意安住于清凈之中,則妄想不生,迷惘即去,心性現(xiàn)前,正念便生,正念久久凝定,則可直入寂照不二之定境。定境深邃,凡心驅(qū)除,到此境界,心言無二,開言即法,以前所修所研一切均成魔障,唯心是道,唯心是法。 佛門總是說唯心是法,一切唯心,其實只有到此境界才能說這句話,沒到此境界空談唯心只能入魔障。我還是要說無為是上乘,有為是根基,拋棄有為,直入無為,非大智大慧者不能成。普通人還是中下根器,要從有為開始修持,最終達無為得境界。 定境中,有時會生種種景象,善惡真假,以平常心待之,無為火候烹之,魔自去,真性自現(xiàn),無論在功境中,生活中,一切時一切地,都要以感恩得心態(tài),處下得心態(tài)去對待一切,經(jīng)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下而有靜。切不可高傲自大,生驕邪貪等惡心,自悔前程。應(yīng)持正念,烹練心性道德,踐圣修之行,達上乘法界 觀想修真: 法雖萬千,但萬法歸宗,修煉的機理是一致的,到高層次的歸宿也是相同的。任何功,法,境都離不開天人合一這個大背景,脫離本源而獨立成法。法發(fā)皆心法,功功皆心功,了心唯見力,三界唯心頌。功中之觀乃心之觀,功中之想乃心之想,功中之境乃心之境。法緣心生,心定法寂。通靈以靜為基,始于止,成于觀。 因為我認為觀想是一座橋梁,使人從人界通往玄界的橋梁,但是一旦法至無為的時候,又必須將觀想拋下,放棄,靜觀自心,讓內(nèi)景自然展現(xiàn)。對觀想修真的描述很難把握這個度,為了防止有人誤入歧途,不得已,只是大概說上一點,希望大家能理解。 四象和合,五行攢簇: 四象和合,五行攢簇是修煉金丹培養(yǎng)元神的功法。 陰陽判而四象生,八卦成而五行列。 水,在體為腎,在色為黑,主藏,生于北方寒,號玄武,信號成份為志。 木,在體為肝,在色為青,主生,生于東方風(fēng),號青龍,信號成份為魂。 火,在體為心,在色為紅,主長,生于南方熱,號朱雀,信號成份為神。 土,在體為脾,在色為黃,主化,生于中央濕,號黃婆(在五獸七星法中號雄獅),信號成份為意。 金,在體為肺,在色為白,主收,生于西方燥,號白虎,信號成份為魄。 四象即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丹經(jīng)云:東家女,西家郎,黃婆為媒效鴛鴦,朱雀玄武同稱美,分娩嬰兒勝孟姜。 攢簇是集中凝合的意思。四象和合,五行攢簇是在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的過程中,使五臟真氣融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黃婆的號召下聚集在一起的過程。 在中央脾土意的統(tǒng)御下,北方腎水所藏之志,東方肝木所藏之魂,南方心火所藏之神,西方肺金所藏之魄,攢簇和合成一個信號系統(tǒng),從而構(gòu)成真我之元神。元神玉成,修道才可謂入門(我看到的兩個修元神的門派都是這時才認為你入了道門),否則還是門外弟子,當然這是指修元神的門派,不同門派有不同的要求。 修煉時要使自身六根不為外界六塵所轉(zhuǎn),達到六欲不生,見境不貪,不嗔,不癡,不迷,不喜,不染,不昧,則六根無漏,身心清凈。浩然凈潔之氣長存,身口意三業(yè)皆凈,則五行自然攢簇,四象自然和合,功德自進,天道自長。 六根互用: 眼耳鼻舌身意謂之六根,眼為視根,耳為聽根,鼻為嗅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慮根。此六者為罪惡之源,輪回之種。 六根化盡方能斷七情,滅六欲,去罪孽之源,斷輪回之路。如此,修道養(yǎng)生才有依靠,合道延年才有基礎(chǔ)。方能以血肉之軀換純陽之體,以塵俗意換圣賢心。 人之所以不能長生,僅因六根由內(nèi)散為外用,奔色逐聲,去而不返,儻能知六根之本,去偽存真,玄元自歸。六根無用,根塵自銷,靈光炳然,神生無中,是謂造化于虛谷長生。 人生世間,六根被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染,而生種種欲望,導(dǎo)致種種煩惱,六欲七情由此而生。六欲七情者,喪人神志,有礙于人體健康,應(yīng)于排除,以全真性。 修道入門,筑基練己之功,正是為屏除六欲七情對人的干擾?!簿椭挥序?qū)除六欲七情的干擾,才能凈化修道。“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br>“夫人神好靜,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惟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住。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在修練中,欲使六根化盡,六根互用需先使六根不漏,,把逐于外的六根融于內(nèi),一爐將其烹練,,化六為一,使一為六,六根互用方見道本一體。 眼不受色,色根解脫,耳不受聲,耳聰明朗,鼻無膻氣,鼻徹眾腥??跓o言過,口辨法本,身不受處,身性虛通,心無意累,患解無方。如是行行,則心城固守。能斷諸賊,群邪徒黨,可并磨滅。猶如明珠,內(nèi)外通徹,見法明凈,坐穢莫染。 修行人隨著修行深入,可以用心神意來接觸外物,也可用心神意與六根結(jié)合來接觸外物,是心神意所感與六根一致。 這是身心合一,通于虛空,萬象合道歸心的境界。六根之用即心之用,心之用即六根之用,萬物即我體,我心,我心我體即萬物。 七道合一: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為學(xué)日益是為學(xué)習(xí)先進的文化知識,從愚昧走向文明,從無知走向成熟。借學(xué)問知識,倫理道德修正學(xué)者身心,使學(xué)者志趣高雅,道德高尚,品學(xué)兼優(yōu)。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之道。 為道日損乃借修道以證身心之學(xué),在修煉中,使人身心純潔,無私,無欲,無執(zhí),無著,把身心中所受的污染全部清除。使七情不生,六欲不長,戒除一切不健康,不道德的貪念情欲。使身心合于倫理道德,使人有道德之體,道德之心。 修道不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修道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功達化境者,沒有一個不是合于自然,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于樸。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功達化境者都是生活中的強者,更能實踐生活的真義,體驗生活的真味,他們懂得真正的自然和生活。 練功只是修道者生活的一個方面,是使身心高度融合為一,化盡六根,脫去凡胎,向更高層次自身完善的過程。這只是初步功夫,在完成個體身心的錘煉后,必須把自己身心放入一個更大的熔爐中去錘煉。那就是放在生活,社會,宇宙,大自然中錘煉,使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人與倫理,人與天地,人與道(統(tǒng)稱七道)關(guān)系融和。進而使人與七道熔煉為一,協(xié)調(diào)自然,才稱得上功德圓滿。 八種資食: 修道者不僅要使七道合一,好要攝取八種資食以供應(yīng)自身生理和心理所需。八種資食是口食,觸食,視食,聽食,嗅食,意食,知食,精食。 一:口食,是吃的物質(zhì)食料,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是保障生命存在和延續(xù)的根本條件。 二:觸食,六根所發(fā)的六識。觸食有合意觸和不合意觸。當根境識三者相合,生起合意的感覺叫合意觸,如戀人間的接吻。當根境意三者和合生起的不合意的感覺叫不合意觸,如被人家打,產(chǎn)生疼痛感覺。 在修煉過程中,在寂定之中氣機展現(xiàn),在功中出現(xiàn)陣陣練功的快感,得到寂定中的喜悅內(nèi)觸,這是功中的功食,是修練得法產(chǎn)生的效應(yīng)。當練功結(jié)束后身心愉悅,遍體輕安,睡眠飲食減少,身體健康。 三,視食:是眼睛生理作用的表現(xiàn),可表達人的欲望和愛好,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四,聽食:是耳朵生理作用的表現(xiàn),能滿足人們對聲音的愛好和欲望。 五,嗅食:是鼻子生理作用的表現(xiàn),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氣體對人體起著重要的滋養(yǎng)作用,是生命活動最主要的動力之一。 六,意食,是人體最基本最原始的生理心理作用功能的表現(xiàn),對生命延續(xù)及生命活動起著重大的作用。 七,知食,人們對知識的學(xué)習(xí)和對經(jīng)驗的掌握,一個人的價值往往是由其所擁有的知識量來衡量的,知識可以使人自身完善,從愚昧走向文明,從粗俗走向高雅,是維持生命延續(xù),使身心發(fā)展趨于完善升華的重要力量。 八,精食,是心靈深處對前途,信仰,名譽的追求,欲望是人進步的原動力,是人類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基礎(chǔ)性力量。人活著就要有信仰,有執(zhí)著,有追求,有愛心,有勇氣,人需要朋友親人的鼓勵關(guān)懷,需要大家對自己工作價值的肯定,同時人也應(yīng)該不斷的去鼓舞他人,關(guān)懷他人,肯定他人的價值。生命在這個層次上真正體現(xiàn)出來他最美妙的一面。精食是人類最美妙最珍貴的一種食量。 九化遁劍: 在本篇中本來要談兩個內(nèi)容,一個是遁術(shù),一個是劍仙,但是鶴斑竹已經(jīng)將劍仙內(nèi)容公布無疑,我所知的劍仙內(nèi)容與斑竹所知沒有太大的分別,都是從呂祖天遁劍術(shù)演化而來的,故而想省略劍術(shù)一部分,只談遁術(shù),不知道大家可愿否? 我在等大家的回答,看來大家都同意了,那么我就只談遁術(shù),而不談劍仙了。我見的與遁術(shù)相類似的法術(shù)分為三種:一替身法,二隱身法,三遁身法。 替身法長常常在巫門使用,但是道門也有替身法。如湘西一帶有養(yǎng)公雞做替身的,一旦自己有了災(zāi)難,這個災(zāi)難就由一只公雞來幫自己承擔,而自己能躲過劫難。而在某些地方的農(nóng)村,有巫婆神漢用替身法來幫人去病消災(zāi)改運,以換取錢財。在道門中某些門派為了防止邪法的侵害,有為元神作了替身,防止有人用邪術(shù)傷到自己的元神。 隱身法是一種能隱去身形,不為人所見的神術(shù)奇法,往往奇人逸士在行俠仗義時常常用之。 替身法和隱身法往往注重一點,具有片面性和局部性,練到極點至陰至陽往往會產(chǎn)生尸解兵解的遭遇.遁身法講究陰陽平衡,綜合修煉. 遁身法即可隱去身形,又可隨意行走,還可穿越障礙,障礙有金木水火土五種,故而遁身法也有金木水火土五種. 遁身法雖簡,其成就卻難,非大智,大愿,大力之人得師恩因緣,十方仙佛垂護方能有所成就. 遁身非人肉身之神通,實是道德之神通,天地宇宙自然之神通,仙佛之神通,是以天地宇宙自然為體,契合天心之機動而成就無上神通.是一種以"隱遁身形合自然,明心悟道通天地"為目的,實現(xiàn)清凈自我得自然大道之術(shù),能悟則遁,遁入天人合一得境界. 茫茫天宇,其大無際,雖曰虛空,內(nèi)含萬象,推演萬理,包藏萬機,達天人合一,通宇宙者,得無相之身,通于虛空,遁身可成. 遁身以法為體,以德為基,以師為緣,以悟為要,以無心為神,助行大道為用,以宇宙自然大道為歸宿 。 遁身三解: 一,身遁:指卻病健身,通過煉化形體,強壯心神,使身心合一,身輕心凈,達卻病強身之效果,使病體遁去,成清凈之體,身體素質(zhì)由弱到強,身體遁入健康境中.這是入門得初級階段. 加一句,現(xiàn)在有很多人上手就叫人家盤坐,不分身體狀況,身體強健得還無妨,身體虛弱得一盤坐就胡斯亂想,最后神沒來,不干不凈得東西到招來了一大堆,不知道是修道還是修邪.做功夫不要先急著打坐,先把身體鍛煉強健,然后學(xué)點護身得功法,再去打坐入靜才是真的. 再強調(diào)一下,道門修持如果不是師父帶著修就一定要煉護身法. 還看到有的人修道修佛修得身體虛弱得不得了,三天兩頭不舒服,病倒.我不明白這些人到底是修道修佛,還是再修魔. 修行界有句老話叫:修行人無病無災(zāi),當然不可能真的什么病災(zāi)都沒有,但是應(yīng)該是非常得少,一般總在要從這個階段跨越到那個階段得時候才出現(xiàn),這叫無魔不成道,如果練了幾年得功夫,總是三天兩頭出問題,那你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那里出問題了,基礎(chǔ)沒打扎實?德行上是否有虧欠?還是你的功夫本身有問題? 二,心遁 在身遁,身心健康得基礎(chǔ)上進一步加強心能,涵養(yǎng)心性,修德守道,體悟自然,達天人合一之境,此乃心遁,悟則遁,遁入清凈之門,智慧中藏,道德中藏。心遁純潔心靈,強化精神氣質(zhì)升華,開發(fā)智慧。 三,神遁 在心遁的修煉基礎(chǔ)上,進行神通之術(shù)的修煉,秉護道德信念,屏除邪魔干擾,專一精進,達隱身遁形之境,得神通妙用。他是對心遁得強化和提高。此時人與宇宙萬物自然融合為一,達我即天地,天地即我,自身感通虛空,于虛空中藏,與虛空同體。 心地禪宗: 禪推崇自我,發(fā)掘自我。禪是靜止思慮之意,就是靜止意識上的妄想,恢復(fù)本來清凈的真心。一人拈花,一人微笑,在默默中,凈絕思慮完成禪門傳承,是謂傳燈。徹悟禪機者,揚眉瞬目,舉手投足,皆契合宇宙自然之玄機,包含無限微妙甚深的奧意,心心相印,以心印心,唯門中高手方能體悟到此中玄妙。此時一切文字,舉止,動作都是多余的,在此境界中,只有心的靈犀,對于個中三味,境中人,一點就通,一通百通,一了百了。 參禪,必須稟平常心為道,奉無為為旨,以大智慧為用,深明宇宙自然,萬事萬物之真機。凡事,凡物,凡法,無不是禪,在悟禪者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明了,萬事萬物皆屬一般,皆同仁視之,以一待之。 禪本身并無奇特之處,了悟者,了得只是一個,識得只是自心,見得只是我身。只要能珍惜一靈真知,在日用上出入自在,便能夠進一步使自性發(fā)揚光大,象圓明妙珠,光照法界,遍布十方。 了悟禪機者,都知自強,自信,自悟。在悟禪者的心中,佛,仙,不是供人頂禮膜拜的塑像,而是覺悟之人的代名詞。悟既是佛,既是仙,迷既是魔。 人生本若,時時都有不如意,處處有不圓滿,傷心事多矣。沒有一個人從生到死,完全符合個人得愿望。種種傷心失意使人產(chǎn)生或多或少得煩惱,在無可奈何得時候,人們就會起妄心,求奇跡,希望得到某種神秘力量得支持。幻想依靠神秘力量來改變自己得現(xiàn)狀,這種心態(tài)偏離了正常軌道,扭曲了自己,難見自性。這時緣木求魚,為修道參禪者不足取。參禪修道者應(yīng)發(fā)無上心,具足正見,使自己得生命有所寄托,在真理之境,可行之處,使理智抬頭,使真性煥發(fā),在理智得道路上達到不疑之地,在生命上達到心靈得凈化,發(fā)掘生命存在的真實,探索生命的真義,去把握生命的永恒。這樣生命之樹才會綻放智慧的花朵。 “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禪就是這么簡單,他就是這么簡單,與生活社會世界并不脫節(jié),只要把心頭的怒火熄滅,何處不是清涼的山水地。即使喧囂的廣場,也可以作為參禪的道場。修,只要念頭正,只要修心起,一切時,一切地,皆可參禪悟道。 禪是實踐的功夫,是生活的功夫。禪用之于實踐,可以實踐的能力,禪用之于生活,可以提高生活的藝術(shù)。禪——心地禪宗,可以擴寬胸懷,充實生命,使人格升華,道德完成,得大自在。 我的道門指微錄到這里基本上就結(jié)束了。這篇文章他不是我的,只不過是我將他整理出來了,在這里我要感謝那些在我生命中對我影響最大東西,無論他們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他們已經(jīng)永遠成為我生命的歷程了。 恍然間十年過去了,我從十五歲開始接觸氣功,顛顛簸簸走了十年得心酸之路才走到修真的大門口。 看過人間的心酸,品嘗過塵世的苦辣。朦朧過,瘋狂過,迷茫過,跌跌撞撞,多次的爬起來,又多次的摔倒,人間就象一盤下不完的棋一樣。 很多時候我問過自己,你后悔嗎?你為你荒蕪的歲月難過嗎? 我站在都市的天橋上頭無言以對,腳下是一片塵世的海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