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外傷史?! ?/div>
2、遷延性頸椎?。侯i部有明顯外傷史,但即刻不發(fā)病,經(jīng)過一段時間,損傷部位周圍形成贅生物,或關節(jié)松弛
   錯位,刺激或壓迫頸椎脊神經(jīng)根、椎動脈、脊髓(包括神經(jīng)、脊髓的血運障礙)并引起病理改變。
3、誘發(fā)性頸椎病:頸椎正?;蛞延型诵行愿淖?,但尚未發(fā)病,突然受一次外傷,致成刺激或壓迫了頸椎脊神經(jīng)
   根、椎動脈、脊髓(包括神經(jīng)、脊髓的血運障礙)所引起的病理改變。
二、按癥狀分:
1、頸型——頸部酸脹、疼痛、僵硬,或伴有肩部不適,常常在早晨起床、勞累、受涼時加重,經(jīng)熱敷、按摩后
   好轉,而且經(jīng)常落枕,這是最輕的一型,及時治療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2、神經(jīng)根型——表現(xiàn)為頸、肩、上臂、前臂、手指疼痛、麻木。疼痛劇烈,呈放射性,可自頸部開始,逐漸
   從肩→臂→肘→手→指的順序發(fā)展,亦可引起背部酸、脹、疼痛及背不適,上肢肌肉無力。
3、椎動脈型——表現(xiàn)了頭暈眼花、頭昏、整日昏昏欲睡、或有耳鳴、耳聾、聽力下降;視力減退;記憶力下
   降。頭暈常在扭轉頸部時加重,甚至惡心、嘔吐、突然跌倒,病人不出現(xiàn)疼痛。這是由于頸椎骨質增生壓迫
   頸椎的血管(椎動脈)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而致。
4、脊髓型——由于頸椎骨質增生壓迫脊髓,使得肢體的神經(jīng)功能發(fā)揮失常,而表現(xiàn)為走路搖搖擺擺,形同醉
   漢,容易跌倒,手足笨拙,下肢發(fā)緊,甚至出現(xiàn)大小便困難,下肢癱瘓。這是頸椎病的重癥。
5、交感神經(jīng)型——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或偏頭痛、枕后頭痛、眼睛作脹、易流淚、視物不清;易怒、心慌、心
   胸痛、血壓升高、四肢發(fā)涼、多汗或少汗;或有耳鳴、咽部有異物感。
6、混合型和食管受壓型。
                                            頸椎病圖片
【【【頸椎病主要病因】】】
1、慢性勞損。長期使頭頸部處于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等;
2、頭頸部外傷;
3、不良姿勢。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
4、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
5、風寒濕因素。外界環(huán)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
   減慢、軟組織血循環(huán)障礙,繼之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
6、頸椎間盤受到壓迫性傷力,變性的椎間盤膨出,使附著于椎體緣的骨膜及韌帶掀起,出血、血腫機化、骨化
   而形成骨質增生;
7、頸椎間盤由纖維軟骨環(huán)、髓核和軟骨板組成。正常間椎間盤含水量很高,富于彈性。隨著年齡的增大,水分
   逐漸減少,失去彈性和韌性,而使椎間關節(jié)由原來的飽滿與穩(wěn)定狀態(tài)變成松動狀態(tài),頸椎間不穩(wěn)。頸椎受到
   勞損或外傷,椎間盤組織可發(fā)生退行性病變;
8、椎間隙變窄:由于頸椎退變,使頸椎間隙變窄,引起頸椎動脈相對過長,而出現(xiàn)曲折彎曲,以致血流受阻。
【【【頸椎病的主要癥狀】】】
 1、頸部癥狀:頸項部疼痛,頸部僵硬感、頸部強直、活動受限、頸部肌痙攣、頸活動困難、有捆綁感、“發(fā)
    紂”、頸部脹筋感、“落枕”感等;
 2、上肢癥狀:肩部、手臂、背部的麻木、疼痛、運動和感覺障礙、痛覺過敏、有觸電感,手指麻木或蟻行感、
    手部無力、沉重感、持物不穩(wěn)、震顫麻痹等癥狀;
 3、下肢癥狀:下肢可出現(xiàn)放射性痛、冷、麻、涼、或熱竄痛、無力、不能站立、行走、下蹲,與天氣變化有
    關,遇冷加重,遇熱減輕或不明顯等。重則肌萎縮、跛行、功能下降;
 4、眼部癥狀:不能睜眼,只能閉目平臥,眼脹、眼沉、睜眼無力、伴視物不清、視力減弱、眼前閃光、暗點、
    視野缺損,在頸部過度活動時出現(xiàn)眼痛、眼肌痙攣、一過性失明、結膜充血等;
 5、頭痛:放射痛、竄痛、麻痛、脹痛、沉痛、熱痛、涼痛、局部痛、前額痛、兩側痛、巔頂痛、輕痛、中痛、
    重痛,重則“碰墻”止痛,甚則嘔吐;
 6、頭暈目眩:眩暈甚則惡心、嘔吐,還有欲暈倒的感覺或突然暈倒、過后蘇醒、已如常人;
 7、記憶力障礙:記憶力明顯下降、丟三落四,失眠多夢;
 8、心臟:心悸、心慌、氣短、胸悶、憋氣、思想恐懼感、心前區(qū)疼痛等頸性冠心病的表現(xiàn)(心電圖正常);
 9、高血壓:血壓升高、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甚則惡心、嘔吐等癥狀。血壓升高、沒有規(guī)律、忽高忽低、藥物
    降壓降之又升、升之又降、或治療后血壓降至過低等;
10、膽囊炎(頸膽癥):腹痛、腹脹、惡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肝膽區(qū)疼痛等癥狀;
11、慢性咽炎(頸咽癥):咽部稍有充血或變紫、進食無礙、口干舌燥,似有異物感;
12、半身不遂:單側肢體偏癱、麻木、竄脹,甚則口角歪斜、語言功能障礙、穿鞋脫襪困難、行走不穩(wěn)等,腦CT
    基本正常;
13、自汗癥:肢體發(fā)熱、發(fā)紅、單側肢體或一個肢體或頭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出現(xiàn)多汗,過時自然消退,
    不定時的發(fā)作;
14、無汗癥:肢體發(fā)涼、怕冷、單側肢體或一個肢體或頭部、雙手、雙足、四肢遠端出現(xiàn)少汗,甚則全身絕對不
    出汗,干燥不適,情緒不穩(wěn);
【【【從中醫(yī)的角度分析頸椎病】】】
     人體氣血虧虛,陽氣不振,腠理空疏,衛(wèi)陽不固時,風、寒、濕三種外邪乘虛侵入身體,流注經(jīng)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風寒濕痹、經(jīng)絡受阻而導致頸椎病。
    “腎者……其充在骨”,肝藏血而血養(yǎng)筋,如肝腎虧虛、肝血不足,腎精虧損,關節(jié)周圍的筋膜、肌腱、韌帶、關節(jié)囊、經(jīng)脈失去濡養(yǎng),“諸痛皆由氣血瘀滯不通所致?!?/div>
【【【頸椎病的治療】】】
一、藥物治療
   可選用血管擴張劑及中草藥,外用中藥粉等。
二、推拿治療
   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jīng)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癥狀,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復椎體滑脫來解除神經(jīng)血管的刺激與壓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而收到舒筋活絡,解痙鎮(zhèn)痛的效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tǒng)的按摩推拿手法;另一類是旋轉復位手法和提端搖晃手法。
 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fā)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jīng)根部炎癥、水腫加重,疼痛加劇。當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jié)結構紊亂、骨關節(jié)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等時,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慎重。如骨質疏松癥者,已合并頸椎骨折、骨結核、骨腫瘤等疾病時,絕對禁止推拿按摩操作的,對合并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施用推拿時,要注意手法和力度。
三、運動療法
  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松性運動,活躍頸椎區(qū)域血液循環(huán),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松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癥狀;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wěn)定性,以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fā)作。但前提是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tài)時,可開始運動療法,以促進癥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
四、牽引治療
  此法適用于各類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它的治療作用是限制頸椎活動,有利于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從而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增加大椎間隙和椎間孔,使神經(jīng)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得以緩和,使扭曲于橫突孔間的椎動脈得以伸張;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jié)滑膜;緩沖椎間盤組織向周緣的壓力,并有利于已經(jīng)向外突出的纖維環(huán)組織消腫。
    但牽引治療要特別注意頸椎的角度、牽引的力量、牽引時間、體位、牽引方式。頸椎病伴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頸椎嚴重退行性改變,骨橋形成的患者、頸椎管骨性狹窄超過1/2的患者、嚴重骨質疏松、椎動脈狹窄患者、年齡低于18歲、頸椎骨折和椎體滑脫的患者不適合牽引治療。
盲目牽引容易造成的損害:
  1.頸椎肌肉、韌帶靜力性損傷,臨床表現(xiàn)與落枕相似。
  2.神經(jīng)根損傷,出現(xiàn)上肢麻木、疼痛。
  3.椎小關節(jié)功能紊亂,表現(xiàn)為頸部活動受限。
  4.椎動脈扭曲,供血減少,表現(xiàn)為眩暈。
  5.椎動脈斑塊脫落,易造成腔隙性腦栓塞。
  6.枕神經(jīng)損傷,表現(xiàn)為頭痛。
五、手術治療:
    因為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生理作用重要:支撐顱腦;供應大腦的血管從頸椎兩側經(jīng)過;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頸椎內(nèi)部的脊髓是大腦與全身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關卡:頭部以外的感覺,均須經(jīng)過頸脊髓才能上傳,而大腦指揮軀體運動,同樣無法超越頸脊髓。所以,頸椎病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以策安全。只有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對于嚴重心血管疾患或肝腎功能不良者、年邁體弱者、嚴重神經(jīng)官能癥者、精神病患者不適宜手術治療。
六、其他治療:封閉療法、針灸、電針、耳針、磁療、圍領及頸托保護等,對改善癥狀也都有一定療效。
七、飲食治療
    頸椎病患者需對癥進食:由于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
    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jīng)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jīng)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jīng)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視力模糊、流淚者,宜多食含鈣、硒、鋅類食物;如豆制品,動物肝、蛋魚、蘑菇、蘆筍、胡蘿卜、頸椎病伴高血壓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帶、木耳、大蒜、芹菜、地瓜、冬瓜、綠豆??傊?,對癥進食,就能有利于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另外飲食要有度:飲食過度或過寒過熱會使陰陽失調,而致臟腑受傷.如久食生冷寒涼食物會傷脾胃之陽氣。
八、中醫(yī)治療頸椎病
1、 風寒濕型
癥狀:頸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痹。
例方:蠲痹湯。
2、 氣滯血瘀型
癥狀:頸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處,伴有四肢麻木,舌質暗,脈弦。
治法:祛瘀通絡,通痹止痛。
例方:身痛逐瘀湯。
3、 痰濕阻絡型
癥狀: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納呆,舌暗紅,苔厚膩,脈弦滑。
治法:化痰祛風,除濕通絡。
例方:半夏白術天麻湯。
4 、肝腎陰虛
癥狀: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紅少津,脈弦細。
治法:滋陰補腎。
例方:六味地黃湯。
5、 氣血虧損
癥狀: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脈細弱。
治法:補氣養(yǎng)血。
例方:八珍湯。
【頸椎病的預防】
1、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保持樂觀精神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2、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撲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fā)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
   接引起頸椎病,一旦發(fā)生外傷,除治療軟組織損傷外,還要及時治療頸椎小關節(jié)錯位,以防止發(fā)展成頸椎病
3、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如俯臥、看書、看小說、看電
   視、睡眠的姿勢不當都有導致頸椎病的可能,另外選擇合適的枕頭對預防頸椎病很重要。
4、避免受寒:受寒將導致肌肉張力增高、失去彈性,從而易于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
   隙而惡化神經(jīng)根壓迫癥狀,受寒還可能導致神經(jīng)根周圍的炎癥加重?!?/div>
5、中醫(y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長期地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頸椎關節(jié)
   退變的作用。    
6、加強頸椎肌肉力量的鍛煉,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fā)達,韌度
   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wěn)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