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感受典型形象 既然人物是一篇小說的核心,那么,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意味著讀者對小說基本價值乃至對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動機的追問。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對形象的把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從行動、語言、肖像、心理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獨特而鮮明的個性。例如,《守財奴》描寫葛朗臺想撬梳妝匣的金板與歐也妮展開爭奪時手一擺一推的動作,讀者會從這一連串的下意識行為中,感受到葛朗臺占有金子的瘋狂;《祝?!访鑼懴榱稚┲貜蛿⒄f“狼吃阿毛”的故事,讀者會從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愛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變化更讓人感受到她生活境況和精神狀態(tài)的變化;《母親》尼洛夫娜在候車室由爆發(fā)“小火花”到吹滅“小火星”,形象的比喻讓人感受到母親由動搖到堅定的心理轉化過程。 ——在劃分情節(jié)結構的基礎上,從矛盾發(fā)展的角度分析情節(jié)的走向,并從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義。比如阿Q在“革命”問題上由主動轉為被動的矛盾發(fā)展,具體表現為 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靜修庵革命和幻想破滅的情節(jié)走向,讀者就可以從中感受到人物命運的起伏跌宕。 ——從典型細節(jié)的描寫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聽說水生要到大部隊去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動,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細節(jié),讀者會感受到水生嫂內心震動與外表鎮(zhèn)靜的不同心理變化。 ——從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所制造的氣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從人物活動、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代特征、社會風貌等社會環(huán)境描寫中體會人物心理、性格。如《藥》的結尾描寫墳場的自然環(huán)境,突出了悲涼的氣氛,烘托了老婦人失去親人的悲哀。 塑造典型性格的寫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其中用間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以描寫其他人物來襯托、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藥》中夏瑜這個典型性格,就是通過描寫華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關行動、情態(tài)、語言,從而間接描寫、塑造出來的。當然,塑造典型性格最常見的還是用直接描寫方法,即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正面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產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二)把握情節(jié)線索 塑造人物形象不能脫離故事情節(jié)。脫離故事情節(jié)描寫人物,即使非常細致,也毫無意義。優(yōu)秀小說即使描寫人物獨處一室的內心活動,也總是緊緊扣住故事情節(jié)。如《狂人日記》多次描寫狂人的內心獨白,就都緊緊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他的迫害。 故事情節(jié)又必須服務于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節(jié)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矛盾斗爭,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反之,脫離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節(jié)再曲折生動,也同樣毫無意義。優(yōu)秀小說總是以特定的故事情節(jié),服務于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洞倏棥纺乔鄣吹墓适虑楣?jié),就很好地起到了服務于塑造成名這個典型性格的作用。 總之,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要緊緊聯系典型性格,著意體會其中體現的矛盾斗爭,為鑒賞典型性格做好鋪墊。這是鑒賞故事情節(jié)的目的,也是鑒賞典型性格的前提條件。 小說中的情節(jié)往往是構成故事結構的重要線索。敘述的方法有順敘、倒敘、插敘等。順敘是基本的敘事方法,即按照事件發(fā)生的客觀順序自始至終地娓娓道來。倒敘則是把故事的結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為作品的開始,作品的主體部分還是順敘故事情節(jié)?!蹲8!肪褪遣捎玫箶⒎椒ǖ囊粋€范例。插敘是在順敘故事情節(jié)當中,插入敘述一些相關內容。《楊修之死》是采用插敘方法的一個范例。倒敘、插敘,都是順敘故事情節(jié)中配合使用的敘述方法。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既要著意體會作品具體運用倒敘、插敘方法的表現力量,又要把倒敘、插敘部分還原于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之中,展現出故事情節(jié)和矛盾斗爭的發(fā)展進程,尤其要把鑒賞故事情節(jié)和鑒賞典型性格統(tǒng)一起來。 (三)分析環(huán)境描寫 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通常包括歷史背景、時代氣氛、人物關系、人情風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自然環(huán)境對人物的命運有時也有影響,但真正決定人物命運的往往主要是社會環(huán)境。如《祝?!分械南榱稚┡c《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運與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為其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 分析環(huán)境時,首先應注意,社會環(huán)境往往有復合的因素,有幾個因素就應分析出幾個因素。如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描寫社會環(huán)境時,展開矛盾的兩個方面是反動潮流和進步潮流的沖突。而魯迅的《祝福》在描寫社會環(huán)境時,展開的更是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問題,又有封建貞操觀念等問題;既有封建禮教問題,又有迷信觀念問題;既有人心冷漠問題,又有社會事業(yè)落后問題。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難史上,不同的因素起著不同的作用。 其次,分析社會環(huán)境應透過當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會歷史內涵。社會環(huán)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圍的次要人物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種社會力量的某種觀念的載體,分析時 應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行,認識其代表的社會勢力及其觀念。作家總是通過具體的人物體現某種社會勢力或觀念,分析時必須通過具體人物的言行來認識其社會歷史內涵?!蹲8!分斜憩F封建貞潔觀念,主要是讓魯四老爺作為這種觀念的載體。表現迷信觀念,主要是讓柳媽作為這種觀念的載體。因此,在欣賞時,我們就得從魯四老爺的話語中看到封建禮教,從柳媽的話語中看到迷信觀念。只有這樣進行透徹的分析,才能從中認識到作品所提出的社會問題。 (四)品味語言特色 小說是語言的藝術,小說中最能體現作者風格的地方之一便是語言。鑒賞小說語言,首先要注意用詞、修辭、語法。一般而言,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在語境中會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句意甚至文意,能表現一個句子乃至一篇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感情傾向。因此,理解作者用詞的巧妙和意圖,是鑒賞的關鍵所在。而修辭方法的使用能使詞語、句子的意義和感情色彩發(fā)生變化,能更加有力地表現作者某種強烈的思想感情,更豐富多彩地體現語言的靈活性和生動性。語法特征往往表現為句子結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抓住了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抓住了語句的含義及作者的感情傾向,也就能使含蓄、抽象的語義得到具體的顯露。 《藥》在介紹康大叔的形象時描寫道:“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弊髡哌\用一系列動詞“搶”、 “扯”、“裹”、“塞”、“抓”、“捏”,把劊子手康大叔粗暴、兇殘、貪婪的丑惡面目刻畫得淋漓盡致?!堆b在套子里的人》描繪別里科夫的死因時說:“科瓦連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領,使勁一推,別里科夫就連同他的雨鞋一齊乒乒乓乓地滾下樓去……不過他滾到樓下卻安然無恙……”“安然無恙”一詞用得巧妙無比,既達到了諷刺效果,也說明了別里科夫不是摔死的,那他為何而死?原來他滾下樓去時,剛巧被兩位女士看到。政府告示上沒說教師可以“滾下樓”,而現在他“滾下樓”了又被女士們看見了!這件事說不定會鬧出什么亂子啊!別里科夫于是被活活嚇死了,文章主旨也就突現出來了。再看《祝福》中描繪祥林嫂的這句話:“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作者把一句較長的陳述句拆為六個短句,像特寫鏡頭,由遠到近,由粗及細,形象具體地寫出了祥林嫂淪為乞丐的悲慘命運,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當然,鑒賞小說語言,還要琢磨作者落筆行文所散發(fā)出來的特殊味道。杰出的小說家多是語言大師,就中國的一些著名作家作品來說,魯迅的小說語言凝練深刻又不乏幽默情趣,汪曾祺的小說語言清新雋永、韻味悠長……就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也不全是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他的小說語言既有傳統(tǒng)小說語言的精練傳神等特點,又流暢易懂;他還雜用了各地的方言借以刻畫人物,如吳語的軟綿、川語的估屈,用來無不曲盡其妙;他還不時雜以詩詞韻語,這樣就更是大大增加了小說的文學色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