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繡墩】又稱坐墩,因常有鋪錦披繡的,故亦稱“繡墩”。它是中國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個性的坐具,圓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與凳同義。繡墩的歷史非常悠久,據(jù)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介紹:“腰鼓形坐墩,是戰(zhàn)國以來婦女為熏香取暖專用的坐具?!碧拼郧叭藗円话阆囟?,家具多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為垂足而坐,家具也隨之變?yōu)楦咝停C墩作為垂足而坐的一種家具形式也由此而產(chǎn)生了。到了唐代,受佛教蓮臺影響,唐代婦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稱為“基臺”或“荃蹄”。這些坐具在宮廷中使用,上覆蓋繡帕一塊,故又稱“繡墩”。經(jīng)宋代的沿襲,至明清,繡墩已成為一種坐具。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僅靈秀,而且富麗。
繡墩具有古雅之趣,它在造型藝術(shù)上更是千姿百態(tài),座面的式樣除圓形外,有海棠、梅花、瓜棱、橢圓形等。繡墩又有開光和不開光之區(qū)分,開光有五開光、六開光。不少繡墩上下兩頭各做出弦紋一道,雕擊鼓釘,既簡樸又美觀。
1.【清雍正粉彩博古圖繡墩】高22.2cm。
瓷質(zhì)繡墩,圓形,腹部渾圓,繡墩面留有錢幣形孔,底部中空,器形敦厚。通體粉彩裝飾,繡墩面繪仿繡帕粉彩花卉錦,近足部亦繪相同紋飾,腹部繪有四組博古圖,花瓶、古籍、書卷、盆景等。
2.【清乾隆斗彩荷蓮圖鼓丁繡墩】
【文物現(xiàn)狀】 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52.9cm,面徑31cm。
墩面徑、底徑相若,器身長圓,呈鼓形,有四云頭形鏤空裝飾。墩面為紫地軋道粉彩裝飾,其中心為天藍地斗彩裝飾。器身大面積的荷蓮紋為藍地斗彩加繪粉彩,釉上填礬紅、綠、藍、白、紫、青花等彩料。上下各有一周紫地金彩鼓釘。
3.【清黃地粉彩花卉鼓凳】高45.5cm。
鼓形凳。平面、短頸、鼓腹、撇足。凳面中心飾描金銅錢形孔,腹部等分三枚銅錢形孔,脛部對稱兩如意形孔。凳面口沿、頸部綠地粉彩加墨彩卷葉花卉,凳面、凳壁黃地粉彩復(fù)墨彩花卉,兩條飛龍穿行其間。器物造型別致,色彩鮮艷醒目。
4.【明青花龍鳳穿花鼓墩】此器木腔鼓造型,平頂微凸,弧腹中空,上下彭牙上做兩道弦紋。鼓墩又名“繡墩”、“坐墩”,因它仍保留著鼓的形狀,故名。此鼓墩造型小巧別致,為觀賞所用。器身釉面潔白光滑,青花發(fā)色淡雅柔和。鼓墩頂部有銅錢狀鏤空,上繪蝙蝠紋。立側(cè)上下繪云肩,中心為龍鳳穿花圖案,鳳凰顧首飛舞,姿態(tài)翩翩,神龍健碩,令人生畏。器底有鈷料書“大明成化年制”楷書款。
5.【清青花纏枝蓮繡墩】鼓狀六角。
6.【清中期粉彩繡墩】六角近圓形,色彩鮮明。
7.【月白釉大型上下鼓釘加鋪獸紫砂繡墩一對】
民國。規(guī)格:高57CM左右,腹徑約38CM。做工講究,上下鼓釘紋,帶開窗鋪首,制作大氣精美。
十六.【枕】俗說枕頭,睡覺用??脊疟砻?,最古老的枕頭是天然石塊,并逐步擴大到木、玉、銅、竹等。在中國古代數(shù)量最多的是陶瓷枕。瓷枕最早出現(xiàn)于隋朝,唐代大量生產(chǎn),兩宋及金、元時最為鼎盛,明、清漸次衰退。
陶瓷枕分脈枕、生活用枕、(此類最多)尸枕。(殉葬用)唐代枕形體較小,以長方形為多。宋代南北窯廣為繞制,造型豐富,有長方、腰鼓、云頭、花瓣、橢圓、八方、銀錠、雞心、嬰孩、臥女、伏虎、雙獅等形式。尤以磁州窯枕數(shù)量多,彩繪生動,生活氣息濃郁。宋代枕身有長達40厘米以上者。
1.【臥女枕】
【磁州窯臥女枕】此枕胎質(zhì)細膩堅硬,白地黑花。整體為一橫臥仕女形象。頭后有發(fā)髻,面部豐滿,細眉如月,微微含笑。兩臂斜曲,右手墊頭,左手托枕面,狀如平板斜蓋在侍女身上。兩腿自由彎曲,作臥息狀,姿態(tài)恬靜,表情悠閑。
2.【雞心枕】枕面雞心形,故名。
【宋磁州窯仙鹿獻壽雞心枕】
年代:北宋 。
高7.2厘米,寬15.3厘米。
3.【銀錠枕】枕作銀錠式。中間束起,故又叫束腰枕。
【三彩銀錠枕】宋,長17.5cm。此枕作銀錠式,通體施二彩釉,色澤斑斕,如映日之霞,變換萬千。枕面刻有乾隆五十三年御題詩一首,證明此枕為乾隆皇帝珍藏御玩之物,名貴異常?!肚鍣n》中載,清官瓷器鑲口、刻字皆由造辦處玉作承辦,此枕刻字技法與風(fēng)格皆類玉器御題詩文,字口整齊,三彩原已開片的釉面毫無崩落現(xiàn)象,工藝之精難,極為少見。宋三彩是宋、金時期在唐三彩、遼三彩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低溫鉛釉,河南諸窯及河北觀臺窯都有燒制,其品種各異,色彩繽紛。
估 價::80萬元。
4.【八方枕】傳統(tǒng)枕式樣,枕面為八方形。畫面構(gòu)圖并不固定的,有的一花居中,輔以花葉;有的一枝兩花,左右對稱;有的一枝斜插于枕面。形成了產(chǎn)品的多樣性。
【磁州窯白地黑花八方枕】宋,高12cm,枕面長32cm,寬23cm;底長31cm,寬21.5cm。
枕八方形,面、底出沿,枕壁棱角處有八條竹節(jié)狀突起,背面有一通氣孔,素底無釉。枕面白地上以黑彩描繪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葉上刻劃出筋脈。枕面周邊描繪黑彩邊框。
此枕采用的竹節(jié)出筋裝飾是宋代磁州窯的典型風(fēng)格,枕面畫面精細生動,為磁州窯的高檔產(chǎn)品。
八方形枕是磁州窯常見的枕式,在窯址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專門燒這種枕的窯。傳世八方形枕的裝飾紋樣多為折枝花鳥、蓮池游鴨、雞、兔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5.【臥牛枕】
【唐三彩臥牛枕】高6.3厘米,長12.8厘米。枕呈臥牛形象,下有平板,橢圓形枕面巧妙地置于牛背上。牛目圓睜,鼻孔張鼓,作喘氣狀,尾彎曲至左胯下,造型甚為生動。枕面中心為一菱形圖案,四周飾以花枝葉蔓紋。通體施棕、黃、綠三色釉,晶瑩光亮。這件三彩臥件枕不但處在瓷枕產(chǎn)生的早期階段,而且造型鮮見報道,不失為一件十分珍貴的唐代藝術(shù)品。
6.【橢圓枕】
【宋白釉題詩枕】
宋代瓷器。枕長26、寬15、高11厘米。枕呈橢圓形,中部內(nèi)凹。枕頂刻有南唐后主李煜完整的《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新(清)秋。剪不斷,理還亂,便事(是)離愁,別事(是)一別(般)滋味在心頭。”詞前書“中呂調(diào)”。腰身飾印花纏枝牡丹圖案。
7.【荷葉枕】
【 宋青白釉臥女荷葉枕】上為一片荷葉形,造型極為精美,藝術(shù)與實用緊密結(jié)合,是宋青白釉的代表作。
8.【貓形枕】
【清代白地褐點彩貓形枕】
9.【綠釉枕】綠釉枕是宋金時期比較流行的瓷器品種,尤以北方窯燒造較多,為低溫鉛釉。如河北定窯、磁州窯,河南魯山窯、寶豐窯、禹縣窯等均有制作。
瓷枕是我國古代的夏季納涼寢具,北宋張耒在《謝黃師是惠碧瓷枕》詩中說:“鞏人作瓷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fēng)生,腦寒發(fā)冷泥丸驚……”這是古人對瓷枕的贊美。
【金代綠釉枕】
10.【云頭枕】云頭,云狀的裝飾物。
【北宋磁州窯白釉刻花云頭型枕】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首都博物館。
【簡介】:高17.3厘米 寬28.3厘米長30.3厘米
枕面做成云頭形,邊沿翹起,以適合頭的形狀,枕面有六層刻花裝飾,以弦紋相隔,手法粗獷,枕底無釉,有一孔。
11.【腰圓枕】像人的腰圓形狀。

【定窯白釉剔花卷草紋腰圓枕】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枕呈腰圓形,枕面下凹,前低后高。
12.【扇形枕】枕面扇形,故名。
【綠釉扇形枕】明朝 。
長 25 厘米, 寬 22 厘米, 高 11.5 厘米。
13.【嬰孩枕】枕形作嬰孩狀。
【宋 定窯孩兒枕】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瓷枕造型采嬰兒側(cè)臥于榻上,頭微揚、寬額、身碩、雙手交叉為枕,兩腳彎曲交迭,狀極悠閑。左手執(zhí)一狀似彩球童玩,絲帶貫穿,上下以蝴蝶結(jié)飾固定。嬰兒臉部交待清晰寫實,模樣雅稚可人,衣飾以今日用語應(yīng)是:身著長袍,外加背心,長褲,布鞋。背心前襟飾錢形紋,后背劃牡丹,長袍下裳印圓形團花,衣袖長褲無紋飾,顯示以不同布料縫制而成。榻周開光,印有龍紋,底平無釉,刻乾隆御制詩。
14.【如意枕】枕形作如意狀。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俗叫“不求人”。柄端作“心”形。
【宋代磁州窯如意形枕】枕做如意狀 枕下腰圓形,后壁一孔,枕面出檐,為如意云頭形,曲線柔美。枕面褐色彩,彩上薄涂潔白化妝土,圖案輪廓線和花瓣葉莖由尖狀工具依枕形勾畫剔劃,呈褐地白花束蓮紋,蓮葉鋪張,蓮蓬飽滿,蓮花盛開,刻線嫻熟流暢,褐白兩色對比鮮明,圖案清晰明快。其上玻璃釉光潤亮澤,為宋代磁州窯瓷器中佳品。
15.【雙獅枕】
【三彩雙獅枕】
時期:宋。
尺寸:長21.5、寬6.5、高8.6厘米。
此枕枕面為長方形,中心內(nèi)凹,以單線刀刻的手法,勾勒出簡單的折枝花卉圖案,中部浮雕活潑灑脫的雙獅喜球。通體又以姜黃、青、黃、綠釉裝飾。釉面薄而不潤,胎質(zhì)粗松。從胎質(zhì)、釉色、造型和裝飾構(gòu)圖看,此枕帶有金代的特征。工匠在刻紋塑形時,以簡單粗獷的獅紋為主題,不求逼真,只是把握住神韻。線條刻畫凝重而豪放,富有濃郁的民間鄉(xiāng)土氣息。
16.【伏虎枕】

【磁州窯伏虎枕】枕呈臥虎形,四肢匍匐,虎尾盤身,虎爪前伸,拱背前抵,張口怒目,獠牙外露,造型生動逼真?;⒈碁闄E圓形枕面,上以白地黑彩裝飾,所繪紋飾筆法瀟灑縱逸,極具自然氣息,頗類文人畫的筆墨情趣。
17.【牡丹紋枕】
【金三彩牡丹紋枕】藏于洛陽博物館。半橢圓形,繪牡丹紋。
18.【元寶枕】
【遼綠釉印花元寶枕】
19.【人物枕】
人物枕上面圖案。
人物枕側(cè)面。
20.【馬鞍枕】
【清釉變壁裂紋馬鞍枕】
21.【六角形枕】
【遼三彩刻花六角枕】
【文物現(xiàn)狀】現(xiàn)藏臺灣歷史博物館 。
【器型規(guī)格】長36公分;寬 14公分;高 9.5公分。
該件六角形三彩枕的形狀,略呈梯形,只是在梯形的兩腰部分,以折曲帶有角度的線條代替直斜而下的線條,在十世紀(jì)以后由唐代方箱型枕發(fā)展而來的各種變形中,不算常見;同形瓷枕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博物館均有一件。
枕的邊緣施以黃釉,彷佛構(gòu)成一個框框,黃框中黑釉作地,上襯綠葉黃花?;ò曛行臑辄S色,瓣緣則敷以白色,似在模擬繪畫暈染的感覺,并加以劃花的線條強調(diào)其細部。黃釉框與黑釉地間,可見刻意留出的白色區(qū)域,似為修飾下方兩角的銳利,增加整體圓潤靈活的感覺。枕壁滿飾印花菱格花紋,好似方形花磚,為綠色釉,釉下施化粧土。瓷枕底部未上釉,沿器緣可見八點支燒痕,胎質(zhì)細軟,觸手平滑,呈淡紅色,似乎也上了一層薄薄的化粧土。枕后壁有一孔,此為空心器物上常見,用以防止燒制時產(chǎn)生斷裂。
22.【建筑枕】是從箱形枕分化出來的一類枕式,它以建筑物作為枕座,上置枕面;初始現(xiàn)于五代,而以元代所制品位為高。
在這眾多的瓷枕中除白地黑彩枕、人物枕、動物枕、文字枕外以建筑為模本的建筑形枕數(shù)量為少,但瓷枕造型卻是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其制作質(zhì)量非常高超,為我們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實物例證。

【青白釉透雕人物建筑枕】枕通體呈樓臺形,透雕而成,枕面前低后高四如意云頭形,下有底座,兩周邊繞以菱形透雕紋回廊,前后廳堂、回廊共塑男女十八個人物,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影青釉色光滑如玉,是一件罕見的藝術(shù)珍品。
23.【半橢圓枕】
【汝窯半橢圓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