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年中考文言文考題集錦三十三、晉太原中…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B.問/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后遂無問/津者 2.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 B.阡陌交通(互相通達(dá)) 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 D.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xì)節(jié),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C.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人人勞作、生活安定、風(fēng)氣淳樸的現(xiàn)實社會 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氣呵成,結(jié)構(gòu)非常嚴(yán)謹(jǐn)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 ?。?)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寫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十五、文言文閱讀(15分)【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乙】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仝淠敖煌ǎ?nbsp; ②便要還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今吾子又死焉 3.從表達(dá)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填2字);從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 ?。ㄌ?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參考答案】 一.1、D 2、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3、(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 二.1.(3分)(1)類(2)全 ,都(3)邀請( 每詞1分 ) 2.(2分)A( 古義 ;B 交錯相通 :c 與世隔絕的地 方 ;D 不用說,更不用說.今義略) 3. (4分). (1分)老人和孩干們個個都安閑快 樂,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 悅 之情.顯得心滿意 足 ("黃發(fā)垂髻 "1分 ,"怡然自樂"1分)(2 )漁人把自已聽到的事-一詳細(xì)地告訴了他們或 :這個人為( 他 們)詳細(xì) 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具言"與"所聞" 各1分, 其中" 所聞 " 譯成" 知道的"或"見聞的"都得1分 ) 4.(2 分)熱情好客;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意合即可〕 5.(4分)表達(dá)了作者對和平(沒 有 戰(zhàn) 亂)的向往 , 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 "和平"與"平等和諧自足 "兩點每點各2 分 ) 三.1.⑴對……感到驚異 ⑵交錯相通 ⑶ 束縛,約束 ⑷停止(2分) 2.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1分) 3.不是,他只是作出撫琴的樣子(1分)這反映了他無拘無束,本性率真,面對窮困的生活,自得其樂的性格(意對即可)(2分) 4.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悅幸福,自得其樂 四.1.(1)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2.第一問:漁人的行蹤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3)避秦時亂 4.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第二問:(1)源中生活安寧,(2)能安居樂業(yè),(3)和睦相處5.表達(dá)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huán)境 五.(甲)(10分)1.飲酒(歸園田居)(1分,只要是陶淵明著名詩作即可) 2.(1)交錯相通(互相通達(dá))(2)通"邀",邀請(共2分,每小題1分) 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分,抄寫全句也可) 4.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5.圍繞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即可(共3分,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1分,修辭手法1分,語言生動形象1分) ?。ㄒ遥?分) 6.告訴(1分) 7.圍繞"屋漏,日曬雨淋,讀書自若"或"家人埋怨環(huán)境艱苦,讀書自若"回答皆可(2分) 8.結(jié)合陶淵明品行高潔、安貧樂道和他的詩文流傳千古、影響深遠(yuǎn),圍繞"讀書人若無高 潔品格,一定不會寫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結(jié)合陶淵明其人及作品1分) 六.1.桃花源中人說自從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就再沒有從這里出去 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2.(1)同"邀",邀請 (2)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確實 (4)終于 3.(1)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 4.示例1:我認(rèn)為關(guān)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捕蛇者說》中蔣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說明了"苛政猛于虎"減輕賦稅,關(guān)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關(guān)鍵 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xiàn)場,風(fēng)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七. 1.(3分)(1)"全"或"都"(2)"不要說"或"更不必說"(3)釣魚(每小題1分) 2.(4分)(1)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 ?。?)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每小題2分) 3.(4分)世外桃源與民同樂(各2分) 4.(4分)共同之處: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風(fēng)淳樸③人與人和樂相處(答出兩點就得滿分,意思對即 八. 1.晉代(東晉).陶淵明 2.①鮮艷美麗②整齊的樣子③沿、順著④隨即,不久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脫離現(xiàn)實的美好場所或境地或環(huán)境幽美的地方 4.只要所選之句為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并能對此句作簡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具言"的內(nèi)容和"嘆惋"的內(nèi)容文中都沒有具體體現(xiàn),但讀者結(jié)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的是桃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 5.此題只要能圍繞作者的矛盾思想來答,語言表述清晰流暢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在當(dāng)時社會條件下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文中的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fù)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這樣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 九.1.(2分)⑴整齊的樣子(1分)⑵同"邀"邀請(1分) 2.(6分)(每小題譯出大意給1分;①小題"黃發(fā)垂髫""怡然"能正確譯出給2分;②"妻子""絕境"能正確譯出給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顯得心滿意足?、疲ㄋ麄儯ьI(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十.1.A、B(A項:走;B項:指示代詞,這;C項:副詞,相當(dāng)于"又"/恢復(fù);D項:說/道理;E項:隔開/偷偷地) 2.A("漁人"應(yīng)為"桃花源中人") 3.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就看見一座山 4."黃發(fā)垂髫"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展現(xiàn)出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 5.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自給自足的社會,與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郭沫若寫牛朗織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當(dāng)時黑暗現(xiàn)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一方面兩者是相同的 十一.1.訪問(進(jìn)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們)問起現(xiàn)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 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平社會的向往之情 十二.1.(4分,每處一分,意思對即可得分)(1)整齊的樣子(2)聽到(3)都(4)驚訝,驚奇 2.(2分)答案:D 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知道魏、晉兩個朝代了(2)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4.(2分)答案:B 十三.十三.1.D("問津者"是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語言單位,中間不能停頓)(2分) 2.B(交通:互相通達(dá))(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場景是虛構(gòu)的,展現(xiàn)的是理想社會而不是現(xiàn)實社會)(2分) 4.(1)漁人覺得非常奇怪(1分),又繼續(xù)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1分)(2)這個人一一給(他們)說了自己知道的(1分),(聽的人)都長嘆表示惋惜(1分) 5.表達(dá)了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1分),同時也含蓄地表達(dá)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1分 十四.1.答:(漁人)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自己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這番經(jīng)歷 2.答:欲窮其林 怡然自樂 處處志之 不復(fù)得路 需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你必須用原文四字短語填寫--請注意,每處都有雙引號如果因忽視雙引號而丟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這四個空并不難填,看來,今年的前幾道題難度都不大,拉不開距離 3. 提示:要從四個角度來考慮:一、環(huán)境方面(優(yōu)美);二、物質(zhì)方面(富足)三、人與 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樂);四、能避亂,無戰(zhàn)亂(沒有壓迫、剝削)答三點即可這道題是分點的,不要簡單地答:幸福 十五.1.(4分)①交錯相通 ②通"邀",邀請 ③你 ④繁重,使人難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2分) ?、谌缃裎业膬鹤佑直焕匣⒁懒耍?分) 3.(3分)記敘(描寫)虛構(gòu)(想象) 反襯(對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與世隔絕,遠(yuǎn)離戰(zhàn)亂,沒有繁重的賦稅和無盡的徭役;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fēng)淳樸 人們安居樂業(yè),祥和幸福(2分)雖然一家祖孫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婦人深知山下世間苛政帶來的災(zāi)難遠(yuǎn)比山中的虎患更為慘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 (2003北京市三. 文言文閱讀(共10分)晉太元中,…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11. 下面詞語中"通"字與"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通風(fēng)換氣 B. 政通人和 C. 通宵達(dá)旦 D. 博古通今 12. 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2分) (1)緣:_________________(2)儼然: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畫線的語句。(3分) <1>漁人甚異之譯文:__________<2>林盡水源譯文:_________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譯文:______ 14. 第2段中,作者從哪幾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jìn)行了描寫?(3 三. 本題共10分。11. 答案:A評分:本題2分。12. 答案:(1)順(沿) (2)整齊的樣子 評分:本題2分。答對(1),給1分;答對(2),給1分。13. 答案:(1)漁人對此感到很奇怪(2)(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評分:本題3分。答對(1),給1分;答對(2),給1分;答對(3),給1分。14. 答案要點:(1)活動 (2)穿戴 (3)心情評分:本題3分。每答出1個要點,給1分。照抄原句扣1分。 四、閱讀文言文,完成25-29題。(14分)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 25. 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雖"嘆惋"卻仍然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4分) 26.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哪一項?選擇答案,將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2分) A. 選文中加點的"儼然"的意思是整齊的樣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兒女。 B. 從這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漁人"的行蹤是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jìn)入桃花源--辭別桃花源。 C.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xiàn)了桃源人的淳樸、熱情、好客。 D.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27. 下面是陶淵明《桃花源詩》的節(jié)選,選擇對其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將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3分) 相命肆①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②王稅。荒路曖③交通,雞犬互鳴吠。俎④豆⑤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注釋】①肆:盡力。 ②靡(mǐ):沒有。 ③曖( ):隱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選文中"土地平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一段文字,與《桃花源詩》節(jié)選部分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 B. 節(jié)選的詩句與前面的選文有許多內(nèi)容上相對應(yīng)的句子,如:"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等。 C. 詩中的"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和選文中的"其中往來種作"都暗含了作者對桃源人終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序,二者都是通過虛構(gòu)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反映了當(dāng)時人民的美好愿望。 25. 不足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寧靜②百姓能安居樂業(yè)③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2分,以上三點答出兩點即可)26. D(2分)27. C(3分 (一 )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 19、從選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空格處填入短語。(2分) 發(fā)現(xiàn)桃花源--(▲ )--(▲) 20、在選段中找出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詞。(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還家( )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文: 22、第一段中表現(xiàn)桃花源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句子是 , , ;表現(xiàn)村中人快樂生活的句子是 。(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19.訪問(進(jìn)入)桃花源 離開桃花源 20.(1)咸(皆)(2)延21.(他們)問起現(xiàn)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 2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3.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平社會的向往之情。 (2006年徐州市)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 (1)屋舍儼然: (2)雞犬相聞: (3)咸來問訊:---- (4)皆嘆惋: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A.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谄嫔疆愃?,天下獨絕 B.①問今是何世 ?、谟墒歉屑?,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C.①不復(fù)出焉 ?、诔鰟t無敵國外患者 D.①設(shè)酒殺雞作食 ?、谝缓勈?,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 (2)不足為外人道也。 譯文: 10.下列詩(文)名句所表達(dá)的人生追求與本文明顯不同的一項是(2分) 【 】 A.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B.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李白《行路難》) C.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游《游山西村》) D.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一)(12分) 7.(4分,每處一分,意思對即可得分)(1)整齊的樣子(2)聽到(3)都(4)驚訝,驚奇 8.(2分)答案:D 9.(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知道魏、晉兩個朝代了。(2)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10.(2分)答案:B (2006年青海省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任選兩小題)。(2分) (1)落英繽紛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便要還家 (4)及郡下,詣太守 12.下列句子中誦讀節(jié)奏有誤的一項是(2分) ( ) A.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 B.處/江湖之遠(yuǎn)/貝IJ憂其君。 C.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3.文中描寫"世外桃源"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語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2分) 14.用簡潔的文字寫出"漁人"的行蹤。(2分) 發(fā)現(xiàn)桃花源-→ -→ 15.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原文:黃發(fā)垂髫,并怡然白樂。 譯文: 16.作者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繪出了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請想一想并寫出作者寫作的意圖。(2分) 17.每個人都曾構(gòu)想過自己的理想,請用恰當(dāng)、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你的理想王國。 11.(1)落花(墜落的花瓣) (2)與世隔絕的地方 (3)"要"通"邀",邀請 (4)到12.C1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14.訪問(探訪)桃花源離開(辭別)桃花源15.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遙快樂。 16.一是表達(dá)對黑暗社會的不滿。二是寄托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個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理想社會中。17.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