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之際,經常收到四面八方的有機香橙,包山包海包甜美安全,無論如何,我的慣性,到手先聞,對橙柑橘類并無偏好,唯獨果皮,卻讓人戀戀不已,總是聞了又聞,想象著烈陽曬干后,能如何運用著。卻偏偏北臺灣的天候總是濕冷居多,曬橙皮,幾成癡夢。
客家人自制各種咸甜柚子皮,做為常備家用食材,用油炸或用糖熬煮,口味多變化,甚至塞填熟茶放置成陳年老柚茶,以備藥用之需,幾乎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柚皮一本經。而我見識過五年乃至五十歲甚至百歲老柚茶,色澤與香氣大不同,茶湯入腹的感受,更是妙不可言。越陳越香越有藥用價值,這是客家人的生活經驗,而根據我三十年的品茗歷史,百歲柚茶,的確有撫慰人心的氣定神閑,飽足的氤醞在脾胃間游走,那當下,真有賽神仙之感。
脾胃乃五臟六腑之本,守好了脾胃,便能治百病,因之,對脾胃有絕對影響力的橘皮或柚皮,都是早年農村的家常必備妙藥。至于,拿來治感冒咳嗽,亦取其固本之用。
有年,弟弟帶來外祖父當年養(yǎng)家活口的東勢椪柑,果皮香氣濃郁,舍不得丟棄,便事先用刀切開四瓣,中間的果肉盛盤端給客人吃,把皮剝下去白囊,沒有陽光的日子,便拿到有除濕機的后陽臺晾干,裝罐放置,來年開罐卻聞不到任何香氣,既然未發(fā)霉,便又繼續(xù)放置,直到第三年才忽然芬芳迷人,難怪《本草備要》說三年以上的橘皮才能叫陳皮。由于取得不易,干脆用磨豆機打成粉末,燉湯做鹵味甚至和面團成烤餅,都能達到意想不到的美味效果。
想起日本承襲自唐人的七味唐辛子,辣椒粉里最主要的香氣,便來自陳皮或柚皮。每回吃拉面前,在湯頭灑上密密麻麻的七味粉,熱乎乎地下肚,冒出一身順暢的大汗,什么雜氣也一掃而空,頓時神清氣爽起來,唇齒之間,余下淡淡的香氣,繚繞不絕,令人回味不已。
今年氣候偏冷,卻異常地陽光普照,實在是曬橘皮的好日子。適巧,食客上門的伴手禮,端來一盒精貴的日本迷你小柑橘,果皮香氣襲人,我便老實不客氣地剝除所有的果皮,收到后陽臺晾曬。為了彌補食客無法自己動手剝小橘皮的快感,另外用陳皮粉熬煮一鍋巧克力醬,細致的柑橘果肉淋上濃稠醬汁后,讓飽餐過后的食客們,著實幸福得驚嘆不已。
晾曬一周后干透的柑橘皮,仍色澤艷麗,且香氣越發(fā)濃郁,我也等不及變陳皮,直接磨粉,拿來跟云南八百歲普洱茶一起熬制鹵味,茶葉蛋出鍋時,忍不住自我贊賞一番,這真是天才之作,迷死人的美味??!
(圖注:橘皮茶葉蛋——迷死人的美味。圖片為作者提供)
不過,處理橘皮或柚皮前,必須注意,努力刷洗后,白囊部位會制造苦澀,需用小刀剔除,除非遇上皮甜美的金桔類或皮薄的小柑橘,盡量取表面有色澤的部位,才能保有芬芳的口感。
此外,若非立即取用剛曬干的新鮮橘皮,就必須等待三年以上,才能用,除了書上說的療效外,用鼻子聞,也能判定是否適用。這種古已有之的生活經驗,信手拈來的快感,很容易讓人擁有幸福美好的滋味,不過是人人丟棄的橘皮,卻能有如許多的身心妙用,大自然的奇妙,隨處可見。
某日瀏覽法式糕點,發(fā)現老外把橘皮切細裹上糖漿做甜品裝飾,雖是附屬品,卻能讓主角產生畫龍點睛之色香味,堪稱杰作。也有運用橘皮做果醬,甚至釀甜酒,如熱巧克力里添加的橙橘調味,便是橘皮釀酒??图胰藭㈣制づc果肉一起跟糖漿熬制成果茶醬,做為日常保健飲料,制作工序簡易,是宴客好幫手,做茶飲或提味配料,都是不可或缺的特色味覺。
我自己則喜歡用各種橙皮磨成粉末,放置冰箱里,隨時取用裝飾前菜,增加色澤外,亦有浪漫的誘人香氣,效果絕佳。
自制陳皮粉末,可以根據菜肴需要搭配各種香料,形成自家的Masala(印度綜合香料),或做蘸醬或做鹵汁甚至直接入菜,不但增添色彩與氣味,并能助消化調理氣血,難怪日本人的各種調味料里,不管配方變化如何,陳皮或柚皮,是必不可少的主配角。說陳皮是家常必備保健圣品,絕對名符其實。而我在自制陳皮的過程里,便已享受了氣味的旅程,僅此一味,提神醒腦足矣,其余的,都是意外收獲。
責編:賈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