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yùn)氣壞。此語產(chǎn)生的時間算來不長,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候,中于“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yán)重地限制了廣大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的發(fā)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fēng)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不容易的。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 
|  | 
來自: 昵稱15492176 > 《古老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