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桐皮湯 , 《醫(yī)宗金鑒》 ● 【組成】 海櫚皮 透骨草 乳香 沒藥各二錢(6 g) 當歸酒洗一錢半(4.-5 g) 川椒蘭餞 (9 g) 川芎 紅花各一錢(3 g)威靈仙 自芷甘草防風各八分(2.4 g) -【用法】 共為粗末,裝自布袋內,扎口煎湯.熏洗患處。亦可內服。 【功效l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主治】一切跌打損傷,筋翻骨錯,疼痛不止. 【方解】跌打損傷,瘀血留滯經脈,氣血為之不通,則青腫堅硬疼痛,牙車緊急,嚼物艱難,鼻孔出血,兩唇掀翻等。治當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法。方中海桐皮、透骨草、威靈仙、白芷、防風、川椒通經活絡,除濕止痛,兼能活血行滯;川芎、當歸、紅花、乳香,沒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甘草調和諸藥,以成通絡散瘀止痛之劑。 【應用】 (1)本方既可祛風濕、通經絡,又能祛瘀血、止痹痛。用治跌打損傷中后期,寒濕瘀阻經脈之疼痛癥。 (2)加減應用:原書云:治“兩顴骨損傷者,……內服正骨紫金丹,外用海桐皮湯熏洗,口漱蓽撥散(蓽撥、良姜、細辛),坐臥避冷處?!?(3)近代應用:骨折、脫位、傷筋以及風寒濕痹阻經絡引起的腫脹疼痛諸癥。 (4)區(qū)別應用:本方與散瘀和傷湯均有溫經散瘀止痛之功,以治跌打損傷瘀阻經絡之腫痛癥。但前者活血與祛濕力俱強,對跌損瘀血濕阻者宜之;后者活血散瘀之力較弱,功偏通經絡,對傷后風濕痹阻經絡者宜之。 【附方】 . ’ , (1)舊傷洗劑(《林如高正骨經驗》) 生草烏 生川烏 三棱 莪術 澤蘭 肉桂當歸尾 桃仁 紅花 烏藥各9 g 羌活 獨活 牛膝各15 g 用法:水煎熏洗,每劑加陳醋45 g,每日1劑,熏洗2次。功效:活血祛瘀,舒筋活絡,祛風止痛。主治:久傷蓄瘀作痛。 . - (2)骨科外洗一方(《外傷科學》) 寬筋藤30 g 鉤藤309金銀花藤30 g 王不留行30 g 劉寄奴15 g 防風159大黃15 g 荊芥10 g 用法:煎水熏洗。功效: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主治:治損傷后筋肉拘攣,關節(jié)功能欠佳,疫痛麻木或外感風濕作痛等。用于骨折及軟組織損傷中后期或骨科手術后解除外固定,能進行功能鍛煉者。 (3)骨科外洗二方(《外傷科學》)桂枝159威靈仙15 g 防風1 5 g 五加皮15 g 細辛10 g 荊芥10 g 沒藥10 g 用法:煎水熏洗,肢體可直接浸泡,軀干可用毛巾濕熱敷擦,但注意防止水溫過高引起燙傷。功效: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主治:損傷后期肢體冷痛,關節(jié)不利及風寒濕邪侵注,局部遇冷則痛增,得溫稍適的痹證。 、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中醫(yī)骨傷科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