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賈母舍不得吃的胭脂米
可曾聽說過胭脂米?在《紅樓夢》里,作者曾說過這是稀罕物。胭脂米全稱為“御田胭脂米”,是一種極為珍貴的作,一公斤4000元,三次回鍋而不爛,賈母都舍不得吃的大米。胭脂米原產于河北省豐南縣玉蘭莊,此米呈橢圓柱形,比普通米粒稍長,營養(yǎng)極其豐富,里外都呈暗紅色,順紋有深紅色的米線,煮熟時色如胭脂、異香撲鼻,味道極佳,同白米混煮亦有染色傳香之特點。胭脂米來源自古老的胭脂稻,胭脂米還不止一個單一品種,有所差別。國內現(xiàn)存胭脂米包括康熙胭脂米、玉田胭脂米、皇宮胭脂米。1962年,胭脂稻標本在全國農業(yè)展覽館展出,聲名大噪。不過,《豐南縣志》記載:胭脂稻已于上世紀70年代絕跡斷種。
![]() 2 |
越光的一見鐘情
古有胭脂米,現(xiàn)有越光米。越光(コシヒカリ)是一種日本大米的商標及同種水稻的品種。越光米在日本廣為栽培,家喻戶曉,是高級大米的代表之一,其中又以新澙縣魚沼出產的最負盛名。越光米的口感香糯、柔軟,味道上佳,價格也相對較高。越光米的品牌下包括“越光”及由其雜交而出的“越光BL”等一系列水稻品種,其稻穗飽滿,但易倒伏,對稻瘟病的抵抗性較弱。
越光米的歷史始于1944年的新澙縣農業(yè)試驗場,但時值二戰(zhàn)期間,育種事業(yè)被迫中斷。1946年雜交實驗在福井縣繼續(xù),并于1953年正式在新澙縣和千葉縣開始種植。因為福井與新澙同屬日本古代律令制的越國地域,所以在1956年被正式命名為“越光”。越光的水稻耐高溫,不易出現(xiàn)穗發(fā)芽,米粒顆粒均勻、飽滿、膠質濃厚、色澤晶瑩透亮。因此在日本全國推廣開來,1979年以來連續(xù)維持日本播種面積首位的記錄,2005年的播種比率為38%。
進入2000年代,對稻瘟病抵抗強的一系列品種相繼開發(fā)成功,統(tǒng)稱為“越光BL”。自2005年起,新澙縣種植的大部分品種皆為“越光BL”。
日本谷物檢定協(xié)會評出的最高級“特A”越光米的產地主要集中于新澙縣,福井縣,山形縣的內陸地區(qū),福島縣的會津,群馬縣的北毛,長野縣的東信以及山梨縣的峽北等地。這主要得益于弱酸性土壤,軟水及較大的晝夜溫差。在鹿兒島縣、宮崎縣等南部地域也可以作為早稻栽培。
中國于2003年2月因對檢疫問題禁止了日本大米的進口,在此之前也不過每年從日本進口大米數(shù)噸而已。后在日本方面努力下得到恢復,2007年7月,中糧集團進口了日本新潟縣產的“越光”和宮城縣產的“一見鐘情”,共24噸,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市場投放,每公斤售價99元,不到一個月時間就銷售告罄,時被稱為天價大米,一度引起轟動,也引發(fā)了媒體消費者對“越光”米的關注。
2008年2月底,中糧集團進口的40噸新潟縣產“越光”和10噸宮城縣產“一見鐘情”投放廣州市場,價格不變,分別是每袋(2公斤)198元和每袋(2公斤)18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