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某人夢鬼,方知縱惡也是罪在面對邪惡的時候,如果那些有職責,有義務,有能力鏟除邪惡、抑制邪惡的人不做為,不履行自己除惡的職責與義務,放縱了邪惡的話。那么他有可能也是在造業(yè),從而導致自己將來遭報。 清代文學家紀昀在他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講的就是放縱邪惡也是在犯罪的道理。 有位余某人,在官衙當了一輩子幕僚,掌管刑律四十多年。后來,他病重瀕危之際,在燈前月下,總是恍恍惚惚能看見一些面目猙獰的鬼在眼前晃動。余某人慨嘆道:“我一輩子存心忠厚,曾發(fā)誓不錯殺一人,這些鬼又來干什么呢?” 這天夜里,余某人夢見了幾個渾身是血的人站在他面前,對他說道:“你只知道為官苛刻,量刑殘酷會積下怨恨;卻不知道不辯善惡的所謂‘忠厚’也能積下怨恨。那些無權無勢的弱者,凄慘的被人殺害,在臨死之時,是何等痛苦??!真是孤魂飲泣,含恨于九泉,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看到強暴伏誅,一申心頭的積憤。 而您呢,卻只看到活著的可憐,看不到死去者的可悲,您以如刀之筆,舞文弄墨,用各種手段為他們開脫罪責。才使那些作惡的兇暴之徒漏網,地下的白骨沉冤無訴。請您試著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您無罪而無辜的受到別人的宰割,如若靈魂有知,旁觀別人處理獄案,眼看著他把嚴重傷害他人改為輕傷,把多傷改為少傷,把無理斷為有理,把有意改為無意,使您切齒仇恨的罪犯,輕易獲得釋放,仍讓他橫行于世,您對這種情況,是感激呢,還是怨恨呢?您不認真的思索這番道理,反而把縱惡自詡為陰功,那些在您的刀筆之下屈死,有冤不能申的陰魂,不恨您還能恨誰呢?” 余某人聽罷,惶恐不已,忽然醒來,把夢境詳細的告訴了他的兒子,并回手打著自己的嘴巴說道:“我的見識太低下淺薄了!我的見識太低下淺薄了!”說著便倒下去,頭還沒沾枕頭,就斷氣了。 讀了這則故事,真是令人感到震驚,這位余某人一生自以為忠厚慈善,卻不知道他的所謂的忠厚慈善卻是在放縱邪惡,結果臨終時方才知曉這一點,后悔不已,但可悲的是他在這一生中,已經沒有機會再彌補他的過失了。 -------------------------------------------------------------------------------- 【原文】余某者老于幕府,司刑名四十余年,后臥病瀕危,燈月下恍惚似有鬼為厲者,余某慨然曰:吾存心忠厚,誓不敢妄殺一人,此鬼胡為乎來耶?夜夢數人浴血泣曰:君知刻酷之積怨,不知忠厚亦能積怨也。夫煢煢孱弱,慘被人戕,就死之時,楚毒萬狀,孤魂飲泣,銜恨九泉,惟望強暴就誅,一申積憤,而君但見生者之可憫,不見死者之可悲,刀筆舞文,曲相開脫,遂使兇殘漏網,白骨沉冤。君試設身處地,如君無罪無辜,受人屠割,魂魄有知,旁觀讞是獄者,改重傷為輕,改多傷為少,改理曲為理直,改有心為無心,使君切齒之仇,從容脫械,仍縱橫于人世,君感乎,怨乎?不是之思,而詡詡以縱惡為陰功,被枉死者,不仇君而仇誰乎?余某惶怖而寤,以所夢備告其子,回手自撾曰:吾所見左矣,吾所見左矣。就枕未安而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