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行的第二天是參觀中衛(wèi)的景點。屈導介紹說,中衛(wèi)是寧夏排名第五大城市,依次是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wèi)。中衛(wèi)也是寧夏最年輕的地級市,轄沙坡頭區(qū)及中寧、海原兩縣,中寧的枸杞最著名,銀川這兩天少不了聽說。屈導還說,今天是最辛苦的一天,要坐3個多小時的車,要參觀兩個中衛(wèi)的景點,讓大伙有個精神準備。有了吃苦的心理準備倒也不覺累了,不知不覺2個多小時已到達高廟—這是今天要參觀的第一個景點。 高廟是一座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的寺廟,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雖然多次被毀又重建,卻越建氣勢越宏偉。高廟的獨特首先是它的高,由于它建在中衛(wèi)北城墻的城垣之上,本身就高了,加之最高建筑物高達29米,所以看著格外巍峨;其次是它的大殿不是幾進幾院平面的幾層,而是層疊起來立體的多層:第三進大殿(此稱中樓)一層是禮佛場,二層是觀音樓,三層是玉佛殿;第四進(此稱主樓)一層是大雄寶殿,二層是西方三圣殿,三層是五方佛殿。 集中、緊湊、曲回、高聳,這是高廟的幾大特點。在占地僅4000余平方米的面積上,就建有殿堂僧房260余間。建筑格局從原有的廣場戲樓徑直通向魁星樓(山門)、小牌樓、天王殿、磚牌坊、南天門、中樓、主樓,依著這條中軸線,所有建筑物左右兩相對稱,逐次遞進升高,形似鳳凰展翅,巍然屹立于白云藍天之下,給人以凌空欲飛的感覺。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檐相啄,回環(huán)曲折,緊湊而富于變化;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廟門外的照壁 
 不可或缺的放生池 
 放生池上照例是接引橋,通向一座精美的石牌坊。 
 牌坊正面書“松風如儀” 
 背面書“志留云天”,廣場上一群鴿子自由自在地覓食。 
 高廟第一進平層院落為保安寺,含山門、小牌樓、天王殿及陪殿、東西廟舍四合院,以及新建的五觀堂、羅漢堂都屬于平層建筑。保安寺山門面南,為牌樓式建筑,平地宏圖,吞古吐今。上建四角歇山頂門樓,翹腳競秀,欂櫨翚騰,耿介古樸,正氣陽剛。外券明楹凸華,內券八楹廊廡,藻井畫棟,彩飾精工。東壁書寫“高廟簡介”。西壁工繪“高廟鳥瞰圖”。山門即三門,是佛教的三個修行法門。中間是空門,指五蘊非有,四大皆空,意喻高僧大德方可進入此門,所謂遁入空門;左邊是無相門,代表智慧,進得此門,念念上求覺悟之道,心心下化愚昧之人;右門稱無愿門,代表解脫,祝愿佛光普照,大家萬事亨通,乃迷津得度之門。 
 進山門緊湊的小院中央立一座兩耳三足的銅寶鼎,高3.55米,浮塔三層,龍騰獸飾,玲瓏精致,鼎上刻有銘文。 
 鼎后為十字歇山頂的小牌樓,綴于保安寺中軸線天王殿之前,掩映在幽靜雅潔的環(huán)境中,翼然而其。八楹三門,飛檐七彩,雕甍八面,翹腳翼飛,垂蓮露滴,玲瓏剔透,畫龍點睛。 
 牌坊兩面墻上,左雕鄭倫,睅目圓睜,閉口一哼;右雕陳奇,氣充牛斗,張口一哈,合稱“哼哈二將”妖魔鬼怪聞風喪膽,威懾梵剎,取代佛教“密跡金剛”,為中國化佛教門神。 
 小牌樓為高廟掌上明珠,樓楣橫匾書刻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據陳義孝編《佛學常見詞匯》) 
 左右分別雕刻“為慈悲父”、“是自在身”,后匾為“法輪恒轉”,為佛教永恒之真諦。 
 小牌樓四級踏步,木欄桿兩側置一對古雕欄護抱鼓石,鼓座雕圖,穎異巧合,鼓邊上方各雕可愛的小獅,匍匐欲躍,神氣十足。鼓面內各雕麒麟異獸,吞云吐霧,精工鏤浮。外雕花卉,纏枝連理,溢放古香。 
 兩側置一對石獅,高2.45米,造型威風,鬣鬃圓眼獅鼻大張口,頸雕響鈴系紅纓,心境高遠,無牽無掛,此為明代大型石雕之碩果僅存。 
 東西兩側豎立高廟豐碑于龍子赑屃之上,碑高2.95米,東側碑鐫刻《寧夏中衛(wèi)高廟記》,為著名作家何滿子撰文,書法家劉正謙書寫;西側碑鐫刻《高廟增輝記》。三組金石,相映生輝,簇擁牌樓,鑒古爍今。 
 越過小牌樓為天王殿,面闊三間,始建早于高廟,保留明代建筑風格。重檐歇山式建筑,門匾“天王殿”三字出自著名書法家任培英手書。 
 兩側上下碼頭飾以磚石浮雕,下部長方形石座,外露三面,雕麒麟吉祥,虎威豹躍圖,造形渾古,云氣升騰。上部七層磚雕細刻月窗羅漢,笑顏可掬,獸頭夔紋,傳之于古。中雕立體三層樓檻,紋幔斗栱,欄干玉軒,內雕爐鼎博古,歲朝清供,獅吼虎嘯,呼之欲出。夔龍紋飾,浮之于云。圖案花草,度藏斑斕。東西陪殿碼頭,巧雕朱閣三層,寒窗垂簾,古人讀書;詩書禮樂,栩栩如生。 
 廟宇磚雕,富麗堂皇,上雕天界,下鏤基石,應物刻形,隨類造化,洵美且仁,雕藝之大觀也。 
 殿內塑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 
 西側為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 
 東側為東方持國天王與南方增長天王 
 韋陀菩薩雙手合十平端魔杵代表了這是一座中等寺院,可以接待云游僧人免費吃住一天。 由于空間狹窄,出門就是臺階,不得已在臺階上向下拍照,把高大的韋陀菩薩拍成矮胖子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