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是研究中國幾千年歷史的入門讀物 “二十四史”是研究中國歷史不可缺少史料,且是入門之物,不讀是不行的。雖說讀完“二十四史”是一件比較費(fèi)財折的事,但只要我們肯下功夫,讀完此書也不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事。 那么,多長時間可以讀完二十四史呢?不好說,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人讀的慢點(diǎn),有人讀的快點(diǎn)。一般來說,按每天1卷,每年300天計算,讀完全部2659卷,共需8.86年的時間。 “二十四史”目錄與卷篇簡介 《史記》(漢·司馬遷),一百三十卷(篇),其中十卷已佚,但是有后人補(bǔ)遺。包括本紀(jì)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 《漢書》(漢·班固),一百二十篇,本應(yīng)為一百篇,其中有十篇被后人分為上下篇,因此算一百二十篇。包括 本紀(jì)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 《后漢書》(南朝宋·范曄),一百二十篇,應(yīng)為一百篇,其中有十篇被后人分為上下篇,因此算一百二十篇。包括本紀(jì)二十篇,列傳八十篇。 《三國志》(晉·陳壽),六十五卷。 《晉書》(唐·房玄齡等),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紀(jì)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 《宋書》(南朝梁·沈約),一百卷。包括紀(jì)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五十九卷。原本是六十卷,因丟失了一卷《自序》,故只有五十九卷。包括帝紀(jì)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 《梁書》(唐·姚思廉),五十六卷,包括本紀(jì)六卷,列傳五十卷。 《陳書》(唐·姚思廉),三十六卷,包括帝紀(jì)六卷,列傳三十卷。 《魏書》(北齊·魏收),一百三十卷,應(yīng)為一百二十四卷,因有的篇幅過長,被分為上下或上中下,因此,算一百三十卷。包括本紀(jì)十二卷,列傳九十二卷,志二十卷。 《北齊書》(唐·李百藥),五十卷,包括本紀(jì)八卷,列傳四十二卷。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五十卷,包括本紀(jì)八卷,列傳四十二卷。 《隋書》(唐·魏征等),八十五卷,包括帝紀(jì)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 《南史》(唐·李延壽),八十卷,包括本紀(jì)十卷,列傳七十卷。 《北史》(唐·李延壽),一百卷,包括本紀(jì)十二卷,列傳八十八卷。 《舊唐書》(后晉·劉昫等),二百卷,包括本紀(jì)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二百二十五卷,包括 本紀(jì)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卷。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一百五十卷,還有兩卷目錄,不算在內(nèi)。包括本紀(jì)六十一卷,列傳七十七卷,志十二卷。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七十四卷,包括紀(jì)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世家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 《宋史》(元·脫脫等),四百九十六卷,包括本紀(jì)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 《遼史》(元·脫脫等),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jì)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 《金史》(元·脫脫等),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紀(jì)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 《元史》(明·宋濂等),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jì)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 《明史》(清·張廷玉等),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jì)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以上二十四史共計三千二百四十九卷,按一天讀一卷計算,需要3249天。但是,“表”這種類型是史書中比較特殊的一種,翻開看去,滿眼都是空格,而且“可讀性”非常的差。如果不需要使用此類資料或不是專業(yè)人士,不必要讀,這一部分計九十八卷。還有“志”這種體裁,里面的內(nèi)容相當(dāng)復(fù)雜,比如天文志、水利志、藝文志、律志等等,我們也可以不讀,此部分有四百九十二卷,這樣一算,我們需要讀的共有兩千六百五十九卷,需2659天可以讀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