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有大惡者有五: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 小人成群,斯足憂矣。 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 仁者莫大乎愛人,智者莫大乎知賢,賢政者莫大乎官能。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而仁義以為土地;不求多積,多文以為富?!载斬浂回?,淹之以樂好而不淫,劫之以眾而不懼,阻之以兵而不懾;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捎H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兄倚乓詾榧纂?,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德而處?!闷渲?,民賴其德,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不隕獲于貧賤,不充詘于富貴。 溫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業(yè);遜接者,仁之能也;理解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野;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民之所以生者,禮偉大。非禮則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焉;非禮無以辯君臣上下長幼之位焉;非禮則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婚姻親族疏數(shù)(cu)之交焉。 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士必愨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愨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邇。 (國家)存亡禍福,皆己而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 天災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夢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災妖不勝善政,寤夢不勝善行。 寢處不時,飲食不節(jié),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以弱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 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 好諫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親。 惜其腐錜(nie),而欲以務施者,仁人之偶也。 思仁恕則樹德,加嚴暴則樹怨。 道雖貴,必有時而后重,有勢而后行。 春秋致其時而萬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萬民皆治。 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 遠而有光者,飾也;近而愈明者,學業(yè)。故君子不可以不學,其容不可以不飾。 可以與人終日不倦者,其唯學焉。其容體不足觀葉,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后裔者,豈非學之效也? 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 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 恭而敬,可以懾勇;寬而正,可以懷強;愛而怒,可以容困;溫而斷,可以抑奸。 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多教,有思其窮則務施。 制無度量,則事不成;其政曉察,則民不保。 剛折者不終,徑易者則數(shù)傷,浩倨者不親,就利者則無不弊。 從輕勿為先,從重勿為后,見像(法令)而勿強,陳道而勿怫。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與小人處而不能親賢,吾殆之。 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智者知人,仁者愛人。智者自知,仁者自愛。 父有爭子,不陷無禮;士有爭友,不行無義。 奮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 國無道,隱之客也;國有道,則袞冕而執(zhí)玉。 君子忠以為質(zhì),仁以為衛(wèi)。有不善則以忠化之,侵暴則以仁固之。 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其莊足以成禮。 衰麻苴仗者,志不存乎樂;黼黻袞冕者,容不褻慢;介胄執(zhí)戈者,無退懦之氣。 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愻(xun)以為勇。 小辯害義,小言破道。 君子而強氣,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強氣,則弄戮薦蓁。 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 明鏡所以查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成,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稱羅網(wǎng)。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試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欲能則學,欲知則問,欲善則詳,欲給則豫。 國有道,則賢人興焉,中人用焉,乃百姓歸之。 恭則遠于患,敬則人愛之,忠則和于眾,信則人任之。 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慮不先定,臨事而謀,不亦晚乎? 彼不達之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澤道廢,違上離俗則身危。……故賢也既不遇天,恐不終其命焉。桀殺龍逢,紂殺比干,皆類是也?!对姟吩唬褐^天蓋高,不敢不跼(ju);謂地蓋厚,不敢不蹐(ji)。 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雖欲無亡,豈可得乎? 以眾攻寡,無不可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 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惡之。 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祿不足以賞也;諛其君者,刑罰不足以誅也。 夫賢者,百富之宗也,神明之主也。 以賢代賢,是謂之奪;以不肖代賢,是謂之伐;緩令急誅,是謂之暴;取善自與,謂之盜。 治官莫若平,臨財莫若廉。 匿人之善,斯謂蔽賢。揚人之惡,斯為小人。 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惡,若己受之。 良藥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 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示由髌渌鶑模蚤L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人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 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diào)其盈虛,不令自滿,所以能久也。 不慎其初,而悔其后,何嗟及矣。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君子遺人以財,不若善言。 君子居必擇處,游必擇方,仕必擇君。 遷風移俗,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 與富貴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以貴而能貴人者,欲賤不可得也;以達而能達人者,欲窮不可得也。 中人之情也,有余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從欲則敗。 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鮮矣。 夫禮,生死存亡之體。 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問必勝,智而好謀必成。 非其人,告之弗聽;非其地,樹之弗生。 處重擅寵,專事妒賢,愚者之情也。位高澤危,任重則崩,可立而待。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則傾。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怯,事前定則不固,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鳥窮則啄,獸窮則攫(jue),人窮則詐,馬窮則佚,自古及今,為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 毀人之善以為辯,狡訐懷詐以為智,幸人之有過,恥學而羞不能,小人也。 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預;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 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惡,無攻人之惡。 身不用禮而望禮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亂也。 人君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 毀仁惡士,必近于刑。 不強不達,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失禮。 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長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勝焉。 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憂。 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之患。 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汝以仁者為必信業(yè),則伯夷、叔齊步餓死首陽;汝以智者為必用也,則王子比干不見剖也;汝以忠信為必報也,則關(guān)龍逢不見刑;汝以諫者為必聽也,則伍子胥不見殺。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jié)。 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良農(nóng)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剛而紀之,不必其能容。 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 受人施者常畏人,與人者常驕人。 忿數(shù)者,獄之所由生也;距諫者,慮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禮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時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財之所以不足也;專獨者,事之所以不成也。 六馬之乖離,必于四達之交衢。萬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效;竭澤而魚,則蛟龍不處其淵;覆巢破卵,則鳳凰不翔其邑。……鳥禽之于不義尚知避之,況于人乎? 內(nèi)行不修,身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 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 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無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國必亡。 過失,人情莫不有焉。過而改之,是為不過。 刑罰之源,生于嗜欲不節(jié)。夫禮度者,所以御民之嗜欲而明好惡。 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悖,小臣竊。 喜、怒、哀、懼、愛、惡、欲,謂之人情。父子君臣,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死亡貧苦,謂之大惡。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美惡皆在其心。 破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 圣人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人情者,圣人之田野,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 防怨猶防水也,大決所犯,傷人必多。 (五不祥):損人自益,身之不祥;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釋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權(quán),天下不祥。 富而不好禮,殃也。 傷哉!貧也。生而無以供養(yǎng),死則無以為禮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