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藥品
藥物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應同時應用抗精神病藥物和抗躁狂或抗抑郁藥物治療。對于躁狂型患者可應用鋰鹽配合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藥物治療;對于抑郁型患者可應用阿米替林配合兼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如舒必利、泰爾登等治療,必要時可采用ECT治療。 1.抗抑郁藥:常用的藥物有: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如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慮平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苯乙阱和可逆性單胺氧化酶A抑制劑馬氯貝胺;四環(huán)類抗抑郁劑如麥普替林;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l)如氟西汀、帕羅西丁、舍曲林等;去甲腎上腺素一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NSRl)如萬拉法新、米氮平;其它抗抑郁藥如阿莫西平(anloxapine)。上述抗抑郁劑的總體療效大約為70%。 (1)三環(huán)類抗郁劑:其抗抑郁作用與阻滯去甲腎上腺素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再攝取,使突觸后膜β腎上腺素能受體下降調(diào)節(jié)有關。并可部分拮抗5-羥色胺受體。對組胺受體,膽堿能受體也有拮抗作用。 i.藥物的選擇: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為兩類三環(huán)抗抑郁劑的代表。丙咪嗪為亞胺二聯(lián)芳衍生物,具腎上腺素能效應,有明顯的抗抑郁和振奮激活作用,適用于有精神運動性遲緩癥狀的抑郁癥患者;而阿米替林為二苯并環(huán)庚二烯衍生物,具5-羥色胺能效應,除有明顯抗抑郁作用外,尚有鎮(zhèn)靜作用,適用于有激越、焦慮癥狀和睡眠障礙顯著的病人。氯丙咪咳的抗抑郁作用不如丙咪嗪,但有明顯控制強迫癥狀的作用。多慮平屬二苯卓并衍生物,也有抗抑郁和鎮(zhèn)靜作用,適用于焦慮癥狀顯著的抑郁狀態(tài)。但上述適應對象是相對的;當抑郁癥使用某種三環(huán)類藥物無效時,可換用另一種三環(huán)類藥物。有癲癇、嚴重心血管病,急性青光眼、腸麻痹或尿潴留傾向者不宜選用三環(huán)類藥物。 ⅱ.劑量和用法:一般均從小劑量25mg/d開始,逐漸增加至每天50~300mg,分l~3次服。三環(huán)類藥物的治療效果大多在開始用藥后l~3周內(nèi)出現(xiàn)。如使用最高劑量4~6周仍無明顯效果,可換用另一類藥物。如治療有效,應繼續(xù)使用原劑量16~20周,再酌情減到維持劑量用6~12個月。以往發(fā)作頻繁或癥狀緩解不全者,維持治療宜更長些。 (2)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麥普替林的治療作用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相似,但口干、眼花、便秘等抗膽堿能副反應較三環(huán)類輕,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較小,三環(huán)類治療無效者或老年病人可選用。米安舍林是另一類型的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可阻滯腎上腺素α2受體,促進去印腎上腺素轉換,并可抑制5-HT2功能,但無抗膽堿能效應。其初始劑量為30mg/d,一般治療劑量為60~120mg/d??捎糜诶夏昊颊吆退哒系K者。 (3)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主要是抑制單胺類中樞神經(jīng)遞質(zhì)的降解,使突觸后受體部位遞質(zhì)的含量升高而起抗抑郁的作用。由于這類藥物的副反應較重,現(xiàn)已很少使用。但對有些使用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無效的抑郁癥病人可有明顯效果,并對恐怖、強迫和焦慮癥狀也有效;故苯乙肼類藥物仍有保留的必要。苯乙肼的常用劑量為30~60mg/d,一般可用到90mg/d。其副反應有:頭暈、失眠、口干、惡心、體位性低血壓、陽痿和肝損害等。有肝、腎疾病的病人不宜使用此藥。用藥期間應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不能與含兒茶酚胺類或釋放兒茶酚眩的藥物合用,也不能進食含大量酪胺的食物,以避免腎上腺素危象的發(fā)生。 近年來可逆性單胺氧化酶A抑制劑馬氯貝胺克服了老一代非選擇性、非可逆性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上述副反應,增加了這類抗抑郁藥的適用范圍,適用于老年、兒童及伴有心臟疾患的抑郁癥病人。 (4)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l):該類藥物對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作用是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的數(shù)十倍,具有高度選擇性。與5-HT受體親和力高,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組胺受體,膽堿能受體親和力低。副反應比三環(huán)類少。氟西汀、帕羅西汀和舍曲林均有明顯抗抑郁作用,療效與三環(huán)類相當。此外,這類藥物對強迫癥、神經(jīng)性貪食癥也有效。初始劑量氟西汀為10~20mg/d,帕羅西汀10~20mg/d,舍曲林50~100mg /d。逐漸增加至氟西汀、帕羅西汀20~80mg/d,舍曲林50~200mg/d。這類藥物可有嗜睡或失眠、焦慮、惡心、厭食等副反應,也可能出現(xiàn)性功能障礙??鼓憠A能副反應輕,口干、便秘、視物模糊、尿潴留等極少發(fā)生,幾乎沒有心血管副反應。安全性大,使用方便,為其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老年性抑郁和伴有心血管疾患的抑郁癥患者。這類藥物禁止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因可導致精神錯亂、躁動、肌陣攣、大汗等5-羥色胺綜合征。若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需更換藥者應停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14天后,再改用這類藥物。若由這類藥物改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應間隔大約5周。這類藥物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合用可使后者血藥濃度升高,應適當減少其它抗抑郁藥劑量。不宜與華法林、洋地黃制劑聯(lián)合使用。 (5)去甲腎上腺素一5-羥色胺能抗抑郁藥:萬拉法新不同于其它抗抑郁藥,具有獨特化學結構和藥理作用。通過顯著抑制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發(fā)揮抗抑郁作用,同時對多巴胺的攝取有輕微抑制作用。其抗抑郁作用肯定,療效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相當,治療劑量為30~450mg/d。具有起效快,副作用輕,耐受性好的特點。副反應常為惡心、嗜睡、失眠、頭昏等。米氮平屬四環(huán)結構主要是通過拮抗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元及末梢突觸前膜α2自身受體和5-羥色胺能神經(jīng)末梢突觸前α2異體受體,促進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釋放,發(fā)揮其抗抑郁作用。對重癥抑郁、伴焦慮和睡眠障礙者療效較好。用于焦慮和失眠患者治療劑量為5~30mg/d用于重型抑郁癥,治療劑量為15~80mg/d。有嗜睡、過度鎮(zhèn)靜、食欲增加等副反應。 2.鋰鹽常用的制劑是碳酸鋰。為有效抗躁狂藥物,并有較弱的抗抑郁作用,對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起情緒穩(wěn)定作用,效果尤佳。可用于預防復發(fā)和快速時相轉換病例。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其作用在于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并增加其回收,使突觸后膜的受體部位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減少。另一作用機制是:鋰能取代鈉透過細腦膜,但不能為鈉泵有效地運轉,鋰在細胞內(nèi)逐漸累積,從而改變了膜的性質(zhì),抑制神經(jīng)傳導過程。此外,鋰還可影響鈣離子代謝,改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 鋰鹽主要用于治療躁狂癥,特別是急性躁狂,以及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復發(fā)的預防。對精神分裂癥伴有情感障礙和興奮躁動者,也有一定效果 碳酸鋰的開始劑量為0.25~0.5g每日2~3次,以后逐漸增加達每日1.5~2.0g,分次服。用藥期間,應監(jiān)測血鋰濃度。治療有效的血鋰濃度為0.8~1.4mmol/L (mEq/L)。血鋰濃度超過1.5mm0l/L—(mEq/L),可產(chǎn)生中毒反應。在缺乏血鋰濃度監(jiān)測的條件下,應注意臨床中毒癥狀的觀察,碳酸鋰的每日劑量以不超過2.0g為宜。如有血液濃度監(jiān)測,碳酸鋰的每日劑量可逐漸增加到3.0g。鋰鹽治療顯效的時間約為用藥后l~2周。如達到治療劑量2~3周后,尚無明顯效果,應更換其他藥物。如治療有效,在持續(xù)使用治療劑量4~6周后,可適當減少劑量,使血鋰濃度保持在0.4~1.0mmol/L(mEq/L)。維持治療時間取決于發(fā)作的頻率及以往每次發(fā)作的持續(xù)時間。緩解不完全者往往需連續(xù)服用維持量多年。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反復發(fā)作,特別是三環(huán)類藥物用后促使病人由抑郁轉為躁狂狀態(tài)者,較長時間服用鋰鹽,有助病情穩(wěn)定。 3.丙戊酸鈉 有明顯抗躁狂作用,尤其對急性躁狂的療效較好,與鋰鹽的效果相當。對難治性躁狂可選擇丙戊酸鈉與碳酸鋰,或卡馬西平或抗精神病藥聯(lián)合使用。丙戊酸鈉治療劑量范圍比鋰鹽更廣泛,副反應比鋰鹽更少。小劑量可出現(xiàn)鎮(zhèn)靜和胃腸道癥狀,中等劑量時可引起肝臟谷丙轉氨酶升高。肝病患者慎用。還可出現(xiàn)震顫、脫發(fā)和體重增加。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癥很少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減少劑量或停藥后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shù)可恢復正常。過量引起中毒反應可行透析或用納洛酮(naloxone)處理。丙戊酸鈉初始量為0.75g/d,分次服用可減少胃腸道反應和神經(jīng)毒性。急性躁狂病人對丙戊酸鈉耐受量較大,初始劑量可用至1.0g/d。老年和肝病患者應適當減少劑量,緩慢加藥,逐漸增至1.5~2.0g/d。 4.卡馬西平 單獨或與其它情緒穩(wěn)定劑合用均有抗躁狂作用,對急性躁狂效果較好,長期服藥能減少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的復發(fā)次數(shù),且減輕癥狀??R西平常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反應,如復視、視物模糊、疲勞、惡心、共濟失調(diào)等。減少劑量可使副反應減輕。老年患者對上述副反應更敏感。較少出現(xiàn)皮疹、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肝臟轉氨酶升高等現(xiàn)象??R西平過量可引起中毒死亡。最常見的中毒癥狀有眼球震顫、小腦和錐體外系癥狀、意識障礙、驚厥、呼吸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低血壓等。卡馬西平的治療范圍為0.2~1.8g/d,宜分次服用。由于卡馬西平能誘導肝藥酶活性,且與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因此卡馬西平與其它藥物合用應注意其相互作用。卡馬西平要降低抗精神病藥、苯二氮卓類、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抗癲癇藥等的血藥濃度。相反,某些抑制肝藥酶活性的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可使卡馬西平的血漿濃度增加。 5.苯二氮卓類氯硝安定和氯經(jīng)安定單獨使用或分別與鋰鹽合用能控制急性躁狂,肌注效果更好。二者的作用可能與有效的控制興奮躁動,等待情緒穩(wěn)定劑起效有關。應用氯硝安定和氯經(jīng)安定時應注意兩點:①二者可能引起煩躁,增加某些病人的興奮躁動。②可能產(chǎn)生依賴性,對雙相情感性障礙、或躁狂癥與物質(zhì)濫用病人合病者應慎用。 6.抗精神病藥有一些抗精神病藥物如泰爾登、舒必利、氟奮乃靜等,有輕度抗抑郁作用,但一般不用這些藥物治療抑郁癥。如抑郁病人伴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可加這類藥物。也有一些藥物如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可引起抑郁;利血平致抑郁作用尤為明顯,抑郁癥病人應避免使用。氟哌啶醇和氯氮平均有明顯抗躁狂效應。如躁狂病人鋰鹽治療無效,可選用這兩種藥物之一。急性躁狂病人在疾病嚴重階段,鋰鹽難于立即見效,可先用這類藥物控制興奮躁動,再逐漸增加鋰鹽劑量。 7.電抽搐治療對有嚴重自殺意念、拒食、拒藥及處于木僵狀態(tài)的遲滯型抑郁癥病人有良好效果??挂钟羲幬镏委煙o效的病人,可試用電抽搐治療。每周2~3次,以8~12次為一療程。 |
|
|
來自: 神醫(yī)圖書館318 >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