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中醫(yī)的不傳之秘在于藥量?!边@話一點兒不假。以前談論了方劑的配伍之秘,這一章談論藥物的用量之秘。當然,還是從主藥和引經(jīng)藥來談這個問題。 中醫(yī)書籍里講,君藥是針對病因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用量宜大;使藥是引導其它藥直達病所的藥物,用量宜小。(這里需要說明,只談使藥中的引經(jīng)藥,而不談調和藥。)這種觀點是大錯而特錯的!受這種說教的影響,醫(yī)界很多同仁在臨床實踐中所處方藥似乎無大錯,但療效不佳,其原因在于君藥和引經(jīng)藥的用量。 藥物都具有各自的性味、歸經(jīng)和功效。但是,各種藥物配伍在一起組成方劑,則這個方劑具有各種藥物的共同功效。方劑中用量大的藥物,其功效則大;用量小的藥物,其功效則小。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君藥的用量一定要大嗎?引經(jīng)藥的用量一定要小嗎?未必盡然。 例如,清胃散中的升麻,一般都認為是引經(jīng)藥,但用量卻較大,量小不足以提升諸清熱涼血藥上行;瀉黃散中的防風,一般都認為是引經(jīng)藥,但用量卻很大,否則不足以發(fā)散伏火。那么,這兩個方劑中,清熱藥是君藥,還是升麻、防風是君藥?君藥一定量大、引經(jīng)藥一定量小嗎? 曾看到有這樣一個治療帶狀皰疹的方劑,叫“瓜蔞甘草紅花湯”,其方為:全瓜蔞24克,生甘草3克,紅花1.5克。本來這是一個治療脅痛的驗方,用來治療帶狀皰疹卻療效甚佳,而醫(yī)者不明其病理、藥理。顯然,瓜蔞用量雖大,但不是君藥,而是引經(jīng)藥。甘草用量雖小,但能清熱解毒;紅花用量較小,但能活血。因此,全方重點在于引邪下行從大便排出。 從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君藥并非一定要量大,但引經(jīng)藥一定要量大,要有足夠的藥力,才能引諸藥直達病灶并排出病邪。 |
|
|
來自: 相逢就是緣 > 《中醫(yī)、中藥 、 奇方、秘方、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