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勸善要言》滿含合璧本1卷 1冊
年代:清。咸豐年,內(nèi)府刊本。
作者:清世祖福臨撰
部類屬:子部,儒家類。
行格:10行,滿漢文各5行,白口,單魚尾。
尺寸:版框:25.3x17.8cm 開本:37.4x22cm
用紙,裝潢:白紙,原宮裝黃蠟箋紙封面,原書簽,原函套。
內(nèi)容:首有順治12年御制序4頁,《御制勸善要言》滿漢合璧文68頁,尾有食正一品俸,內(nèi)翰林國史院大學士黨崇雅后序4頁,內(nèi)翰林宏文院大學士圖海序5頁,內(nèi)翰林秘書院大學士傅以漸序4頁。
說明:最早的道教勸善書是《太上感應篇》,延生于北宋末年。仁孝皇后于永樂初年親著《勸善書》一部,共20卷,于永樂五年(1407年)刊行。清世祖于順治12年“取諸書之要言,輯為一編”,名曰《勸善要言》,福臨御撰《勸善要言》滿漢合璧頒發(fā)異始于王公以下文官三品以上各一部。咸豐年間刊武英殿本《勸善要言》1冊。清光緒十八年刊本中言:光緒十七年8月初8內(nèi)閣奉上諭譯為漢文頒發(fā)各省督撫已亥,世祖御制勸善要言譯漢書成,頒行直省學官,塑望與朕恭讀世祖皇帝“御制勸善要言”書,清光緒翻刻除陳冕書.徐桐刊本外,還有李鴻章校刊本。(7行18字)
清全承明制,奉西漢以降之“孝治天下”為國策。故各帝廟號均附孝字,后妃亦然。清入關次年即開料取土,意在召攬漢族學人士于師心,以固江山社稷。后有內(nèi)翰林國史院大學士黨崇雅,內(nèi)翰林林宏文院大學士圖海.內(nèi)翰林秘書院大學士傅以漸的三篇后序。
內(nèi)府刊《御制勸善要言》版本:
1)清順治12年2卷本3冊,有御制序。內(nèi)府刊本。包背裝。
2)清道光1卷本,武英殿刊。
3)清咸豐年間重刊滿漢合璧本,武英殿刊。
4)清光緒陳冕書.徐桐刊本。
書目著錄:陶湘著《故宮殿版書庫存目》P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