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企業(yè),很多人在遇到自己的上級、或比自己職位高的人時,都尊稱其為“領導”。那么占據(jù)一個管理職位的人,就必然是“領導”嗎?管理與領導之間又是什么關系?我們需要對管理和領導分別做一個清晰的定義,對二者進行剖析,說明什么是“管理者”、什么是“領導”,有了這樣的概念,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做好管理、做好領導。 根據(jù)管理學定義,管理就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一系列活動,協(xié)調(diào)組織內(nèi)、外部資源,按時、高效、高質(zhì)量的完成組織的既定目標。根據(jù)這個定義,領導是管理的一個有機組織部分,作為管理者,就必須具備領導的才能。但這兩方面能力的具備卻并沒有相互依存的關系,即:一個好的管理者,未必是一個好的領導,反之亦然。 Robin根據(jù)這個定義,把管理的四項活動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計劃、組織和控制,這部分主要是對“事”的管理,即工作管理;第二部分包括領導這一關鍵活動,這部分是對“人”的管理。 對“事”的管理,其三個主要活動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工作的分解、分派、計劃、執(zhí)行、控制、子目標的實現(xiàn)、系統(tǒng)整合和總體目標的實現(xiàn)。在管理過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和技巧有PERT、甘特圖、魚骨圖、PDCA、SMART原則等一些技術性手段。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知識和技能,需要的是智商。 對“人”的管理,就是我們常說的“領導”了,關于領導的本質(zhì),請參見本人博文:揭密領導的核心內(nèi)涵!這部分工作包括對人的甄選、識人、任人、用人、激勵人、提拔人等,可用的管理理論包括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麥格雷戈的XY理論、赫茲伯格的“激勵-保健”雙因素理論、費德勒的權變理論等。在“領導”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這一類理論做深刻理解、靈活掌握,并加以藝術性的運用。這一過程追求的是情商和領導的藝術性。 對一個管理者的整體工作,其成果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對事的管理,其成果可見于管理者的上級,包括任務的完成、目標的實現(xiàn); 對人的管理,其成果可見于管理者的下級,包括團隊的穩(wěn)定程度、工作意愿的強弱、士氣是否高漲等。 只有以上這兩方面的成果都是積極的、正向的,才能稱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任務完成了、目標實現(xiàn)了,團隊卻散了的管理者并不少見! 管事能力很強的“管理者”很多,因為很多企業(yè)奉行的就是“業(yè)務骨干”就是“未來管理者”的政策,那么這樣的管理者是否具備領導能力呢?被稱為“領導”的管理者就需要深入、冷靜思考一些問題,如: 我是否了解下屬的特長和不足、用其長而避其短? 我是否考慮過下屬的情緒問題、思想問題? 我是否考慮過下屬需要些什么? 我是否幫下屬做過人生規(guī)劃或職業(yè)規(guī)劃? 我是否考慮過激勵下屬的幾種方法? 我是否為下屬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尤其是人際氛圍? 我是否關心過下屬這個人、而不僅僅是任務的完成? …… 管理者,你是一個僅會分派工作、管理工作任務的工頭?還是在做管理者最忌諱做的“技術專家”?或者是成為一個受人尊敬、有人追隨的好“領導”? |
|
|
來自: 聯(lián)合參謀學院 > 《管理水平&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