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七、八年前某三汁燜鍋店開在了京城、火在了京城,僅用半年的功夫就變成了街頭巷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火鍋名店,現(xiàn)在的連鎖店已經(jīng)開遍了全國大江南北。主打的招牌菜是三汁燜鍋鯰魚,盡管當時民間都在流傳市場上不允許銷售鯰魚、鯰魚是吃糞便長大的,但是這些絲毫沒有阻擋食客們對三汁燜鍋鯰魚的狂熱追求。除了鯰魚肉質(zhì)的肥美和鮮嫩,這其中還離不開“三汁”,有種說法是海鮮汁、醬汁、番茄汁。 雖然三汁燜鍋“紅”的時間只是自這七、八年開始,但是實際上它和我上篇介紹的門釘肉餅(自制方法鏈接在這里)一樣,都是來源于我國清代的有百年歷史的御膳名菜。三汁燜鍋來源于當時同治年間的“香辣汁魚”,同治皇帝對民間的這道菜偏愛有加,贊賞其“鮮香綿嫩、回味悠長”。于是御膳房總管黃鈺到民間尋來了秘方,按照方子熬汁,再選用新鮮的活魚放在沙鍋里與秘汁一起燜制,味道香遠,成為皇帝宴客的上品。 傳說就是傳說,來歷就是來歷,無論是歷史還是戲說,都經(jīng)過了上百年時間的沉淀,當年民間秘制的那“三汁”誰都道不明白到底是哪三汁。按照網(wǎng)上的傳說,又反復(fù)研究了幾次,自己調(diào)了一個三汁,感覺和外面連鎖店里的味道很接近了。不同的是咱更多地參考了一下歷史,從同治帝時期的“香辣汁魚”汲取靈感,在三汁里加重了麻辣醬汁的比重。 學(xué)會了調(diào)配三汁,廚房做菜的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梢宰鋈瓲F鍋鯰魚、三汁燜鍋草魚、三汁燜鍋雞翅中、三汁燜鍋八爪魚、三汁燜鍋雞……今天做的是三汁燜鍋大排。 詳細的步驟圖和制作方法。 【三汁燜鍋】做法(附泡餅的制作方法) 材料: (1)三汁材料:韓式辣椒醬2勺(如果不喜歡吃麻辣口這部分酌減),醬油1勺,面醬2勺,番茄醬3勺,蠔油或其它海鮮醬2勺。 (2)燜鍋底料:排骨 250克,大蒜3頭,洋蔥半個,紅辣椒1朵,茄子半個,芹菜1根,胡蘿卜1根,土豆1個,生抽10克,白糖3克。 (3)泡餅用料:面粉500克,清水350克,鹽少許。 做法: 1.煮鍋里倒入足量的常溫清水,放入連排的排骨,不用切,大火燒開。 2.待水沸騰后轉(zhuǎn)中火繼續(xù)煮,用勺子撇去浮沫,蓋上鍋蓋將排骨煮至9成熟(約30-35分鐘)。 3.洋蔥去掉外皮切成2-3厘米大小的方片。大蒜一顆一顆地包去外皮待用。 4.土豆和胡蘿卜去皮后切成大塊兒,茄子切成十字的花刀,紅辣椒切成塊。芹菜只用莖的部分,切成長6-7里面的長段。 5.在碗里舀入2勺韓式辣椒醬,加半勺飲用水調(diào)稀。如果不喜歡吃麻辣口這部分酌減。 6.繼續(xù)在碗里加入1勺醬油,攪拌均勻。 7.加入2勺面醬和3勺番茄醬。 8.最后在碗里加入2勺蠔油或其它海鮮醬,攪拌均勻后三汁就調(diào)好了。放在一邊備用。 9.炒鍋里放入適量的食用油,油燒熱后加入洋蔥和大蒜,炒出香味。 10.倒入土豆、茄子和胡蘿卜塊兒,繼續(xù)翻炒至斷生。 11.加入芹菜、紅辣椒,炒熟,加入醬油和少量的白糖。 12.在鍋中放如煮好的排骨,再將調(diào)和好的三汁鋪在材料的表面,蓋上鍋蓋,小火慢燜。待湯汁變少、粘稠即可。 13.排骨和蔬菜吃完后,也可以加些泡餅作為主食。面粉里倒入清水,和成偏軟一點的面團。 14.將面團靜置15分鐘,搟成厚度為3-4毫米的大餅。 15.在鍋里將餅烙熟,兩面變成金黃色即可取出。 16.趁熱將餅切成菱形塊兒備用,放在三汁燜鍋里味道很好。 小貼士: 1.三汁燜鍋這道菜重點在“三汁”的調(diào)和,比例是:韓式辣椒醬2勺(如果不喜歡吃麻辣口這部分酌減),醬油1勺,面醬2勺(按照實際的咸度量有所變化),番茄醬3勺,蠔油或其它海鮮醬2勺。 2.三汁燜鍋的兄弟菜:三汁燜鍋鯰魚、三汁燜鍋草魚、三汁燜鍋雞翅中、三汁燜鍋八爪魚、三汁燜鍋雞、三汁燜鍋牛腩、三汁燜鍋豬蹄…… 3.聽聞一句老話,“炒菜不如煮菜,煮菜不如蒸菜,蒸菜不如燜菜,燜者高營養(yǎng)低脂肪”??磥頎F菜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里的營養(yǎng)成分,不僅可以解饞,還對健康養(yǎng)生很有幫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