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敏 我記事很晚,所有關(guān)于童年的記憶,差不多都在父母與別人閑談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上學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親,她問:“老師今天講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擠出三個字:“腳板印”。母親又問一起回來的某某,她說:“老師要我們腳踏實地,好好學習?!贝蠹乙魂囆Γ乙哺?。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貴的花瓶,我把碎渣掃到地板中央,再搬個小凳老實地坐在旁邊。母親回來生氣地責罵時,我振振有詞地說,“老師講要表揚誠實的孩子,您卻批評我!”母親忍不住撲哧笑了。 也許智商有限加上讀書不用心,雖然花了時間做了副努力的樣子,小學時成績并不理想。別人家的父母見了面總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邊訕笑一邊借機脫身,回來了他們彼此安慰說,孩子老實,心眼又好,讀書也自覺,就別逼她了。那時我真想把課本煮了熬湯喝,像皮皮魯那樣,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讀好書。 懵懵懂懂長到九歲,我的思想第一次發(fā)生重大轉(zhuǎn)折。 那年,春天的花開得特別艷,尤其我家向陽的窗臺下花朵更是美不勝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卻忽略了扳著的窗子是沒有插銷的。一分鐘后那扇要命的窗子開了,把我像球一樣從二樓拋下去做了自由落體運動。后來聽說:是好心的行人送我進了醫(yī)院;我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竟在柜臺內(nèi)暈倒了,蘇醒過來跌跌撞撞推開同事就往醫(yī)院跑;而父親一臉煞白,騎單車撞到了電線桿,爬起來車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沖……那天醫(yī)生差點下死亡通知書,警告病人必須一直保持清醒意識。于是父母每隔一個小時忐忑不安地喚我一次?;杌璩脸镣聣嬄涞奈?,就被父母一聲一聲、柔和而又有力,平緩而又焦慮、摻雜著心疼與希翼的呼喚拉回了這鳥語花香的世界。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個全年級第一。鄰居說這一摔沒留個后遺癥已是萬幸,想不到還摔開了竅,變聰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為什么。 ——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愛這座橋,也會成長為頂天立地的棟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