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河北
井陘是石頭的世界,穿行于這里的大山中,寸草不生的懸崖峭壁隨處可見。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花崗巖大理石是這里的特產(chǎn),井陘正在為打造“中國鈣都”而挖山不止。東爺老爸去年帶著東爺去井陘老家省親時,看到親戚都靠石灰發(fā)家致富了。雖然山開腸破肚,老家的角角落落也被石灰弄得灰頭土臉,但有錢了,住新房了,心里美啊。井陘多石頭,靠山吃山,在哪兒都是這個理兒。 我們行駛在井陘的鄉(xiāng)村公路上,東爸一拐把說,石頭村到了,保鏢忙查雞皮愛死,不對啊,這里雖然也有石頭房子,但離著名的于家石頭村還有幾里路呢。石頭屋是井陘民居一大特色,劉東東老家的祖宅就是典型的石頭屋。石頭的世界,土壤是稀缺資源,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石頭蓋房子,是理所當(dāng)然的。石頭房子在井陘到處都是,但于家村歷史久,保存完整,規(guī)模最大。 穿過村東口標(biāo)志性建筑-清涼閣,就走進(jìn)了于家村,一個石頭的世界。 于家村
井陘縣官網(wǎng)這樣介紹于家村:“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縱橫交錯、結(jié)解曲伸,每條街道均以亂石鋪成,石街兩旁是一座座石頭院落,古式門樓,黑漆大門,家家相接,戶戶相連,雞犬之聲相聞,鄰里朝夕往來,生生息息,一派農(nóng)家景象,點燃其間的還有深宅大院,高房繡樓,古廟古閣,整個村落街依房建、房與街齊、呼應(yīng)顧盼、規(guī)劃有序。遍布全村的花草樹木春綠夏艷,將原本有幾分冰冷的石門石街裝扮得嫵媚動人起來?!钌讲毓判?,瑞石撒幽香’,漫步于石門、石階、石墻之間,詩情畫意油然而生?!?/p> 我們沒有爬到高處的山梁俯視,僅僅登上人家的屋頂環(huán)顧四周,無法領(lǐng)略上面所說的石頭村整體規(guī)劃之妙。 大宅
凡是長有古柏的地方必是大宅,而蒿草叢生的地方必是人走屋空的破落之院。 追溯于家村的歷史已有五百多載,與北京爨底下村的歷史不相上下,可能還更悠久。于家村男子都是能工巧匠,他們祖祖輩輩靠自已的雙手將石頭修成梯田、雕成石器、蓋成石屋、鋪成街道,直至建成龐大的石頭村落。 沿山坡而建的村子,不少房子壘成所謂的“三面樓”,上面為正房,下層為石券洞室,猜想可以做儲藏室吧,很有特色。
“亂石鋪錦、巨細(xì)相間”的石頭街巷,歲月滄桑,人來畜往,石頭被磨得細(xì)膩光滑,錚錚發(fā)亮,是石頭村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 地內(nèi)產(chǎn)黃金 土中生白玉
據(jù)說,于家村有石頭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000多米,石壘梯田2000多畝,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 井陘縣對于家村的介紹說:“于家村的另一個景致便是村中隨處可見的水井,如今全村共有新舊水井700多眼,水窖近300口,水池18個,是總戶數(shù)的兩倍多?!?/p> 這個說法令人懷疑,這里河流干涸,到處一片缺水的景象,村中雖有幾眼老井,好象也是干井。不過不少村民家里水窖卻是實實在在的,這些水窖由村里的機(jī)井來供水,也可以算是吃上自來水,有水的生活多愜意。
井陘
主人介紹,石頭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這里的民居,大門正對的影壁上基本都供奉著土地之位,大概是因為土地太珍貴太稀缺了,敬土地為先。 500多年的繁衍,石頭村現(xiàn)有400余戶人家,人口1600多口,真是一個龐大的村落。這里95%以上的村民姓于,他們自稱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后裔。 正史中,于謙只有一個兒子,叫于冕。景泰八年(1457年),于謙受誣陷被判處死刑,其子于冕充軍,發(fā)戍山西龍門,其妻張氏發(fā)戍山海關(guān)。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年)八月于冕得以回鄉(xiāng),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明憲宗親自審理,朝廷退還田產(chǎn),襲封千戶。后改為兵部員外郎,居官有能,累遷至應(yīng)天府府尹。于冕沒有兒子,后過繼了一位族人于允忠為后,于允忠世襲杭州衛(wèi)副千戶,奉祠(只領(lǐng)官俸而無職事)。 看來,于家村的先祖不是于冕,有的人根據(jù)于家村的族譜倒推出,于謙還有一個沒有記錄在正史中的少子于廣,于謙死時匿于民間,于廣之子于有道在今于家村定居。 村正中有一座真武廟,始建于嘉靖年間,據(jù)說院內(nèi)有一塊僅存的石碑,記載了于家村的建村方略、建材方位以及于家村原名等內(nèi)容,是一本難得的“村史”。廟內(nèi)塑有于謙的像,兩邊的墻上是于家村家案,應(yīng)該是一部記載了已逝的于家祖祖輩輩的家族發(fā)展史。只可惜,廟門不開,無法一解于家村的來歷之迷。 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于家石頭村比北京的爨底下有看頭、有歷史,這里非常清凈,沒有烏殃烏殃的游客。本來這里的門票是30元,元旦過節(jié),賣票的放假了,讓我們免費(fèi)盡情游古村,很值。 圖文來自:新浪博主 東東的保鏢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