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記:由于我們多數家長并不清楚怎樣教育孩子,忘記了自己是怎樣長大的,也很少去關注孩子行為方面的教育,導致部分孩子6-10歲上下各種各樣的不良生活習慣開始凸顯,做父母的辦法想盡有時候都收效甚微,這時候家長往往氣急敗壞、甚而暴跳如雷也無濟于事。 這里我把我嘗試過切實可用的辦法與大家分享,或許會對迷茫中的父母們能有些啟發(fā)。 事例——關于回家換鞋,把鞋子放鞋架上。 場景一: 兒子跟往常一樣,把鞋子換好后,穿著拖鞋揚長而去,他的鞋子凌亂地攤在門口。 跟在后面的我:“兒子,你來!”語氣舒緩,充滿信任。 兒子飛奔而至,“怎么了?” 我沒說話,笑瞇瞇地看著他的鞋子。 他的鞋子不到一秒就到了鞋架上。 “很好!看起來舒服多了,我走在后面也有地方落腳了?!?/div> 由于沒有以往的責備與不信任,他輕松地走了。 如此重復7-10天。 場景二: 兒子依然跟往常一樣,把鞋子換好后,穿著拖鞋揚長而去,他的鞋子凌亂地攤在門口。 跟在后面的我:“兒子,你忘了什么?”語氣依然舒緩,充滿信任。 “放鞋子!”他飛快地回來,充滿歉意。 他的鞋子不到一秒就到了鞋架上。 如此也是重復7-10天。 場景三: 兒子進門,把拖鞋換好后,隨手把他的鞋子放在鞋架上了。 我隨后進門,兒子飛奔而至:“老媽,我今天想起放鞋子了!你看!” “真不錯,有很大進步!下次繼續(xù)保持!”語氣充滿肯定、充滿信任。 “好!”兒子愉快地答應了。 至此,孩子時而想起放鞋子,時而忘記放鞋子,如此反復7-10天。 場景四: 兒子進門,把拖鞋換好后,習慣性地隨手把他的鞋子放在鞋架上了。 跟在后面的我看著他和擺放工整的鞋子滿意地笑了。 如此總共約21天,我徹底改掉了他困擾我們多年的不良生活習慣。從此我和孩子都多了份信任,也享受到了這個良好習慣帶來的愉悅。 用這樣亡羊補牢的方法,我?guī)秃⒆舆€養(yǎng)成了收拾家里、洗碗、疊被子、疊自己的衣服等等好習慣。 分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教了就有,不教就沒有,孩子的不良習慣大多來自于我們父母或者長輩。所以,當孩子出現我們不想要的狀況的時候,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我們做錯了。 既然我們錯了,我們不應該也沒有理由去責備孩子。再者,問題已經出了,生氣發(fā)火是我們的通常表現,事實證明這些情緒只會適得其反,有時短時間能有些效果,但孩子往往內心沒有真心接受,他們會說:“你有時不是也這樣?!彼院⒆蛹词乖谖覀兊母邏合露虝r間看起來改正了,以后還會出現反復。 找到了錯誤的根源,改了就是。 我的亡羊補牢的辦法總結為以下幾點: 1、反省自己的過錯并從內心承認錯在自己——這是最重要的。 2、原諒孩子,也原諒自己,并勇于面對自己的過錯,懷著對孩子的感激之心(感謝孩子給我們這個機會發(fā)現并改正自己的過錯)去幫助孩子也幫助我們改正錯誤。 3、耐心——非常重要,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耐心和孩子度過這21天,好習慣養(yǎng)成后,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4、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良情緒在任何時候對解決問題都沒有幫助,它會使我們的頭腦發(fā)昏,不受理智控制。這時候我們做的決定會讓我們以后付出非常多的代價甚至可能永遠也沒有補過的機會。 孩子的心理 在調整孩子的過程中,我從內心真正承認了我的錯誤,并坦誠地和孩子溝通,讓他知道我們要干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 我放下了“我執(zhí)”,在這件事情上從頭至尾對孩子沒有一絲責備,沒有一丁點不信任,所以孩子非常放松,他感覺到媽媽非常愛他、理解他,媽媽勇于承認錯誤的做法也打動了他,給了他力量。再加上他的內心也渴望養(yǎng)成好的習慣,知道我在幫他,所以也非常配合,他的身心是合一的。 一旦孩子身心合一,再加上家長的合力,假以時日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了。 如今,我和孩子都在享受良好生活習慣帶來的愉悅,他的其他不良習慣還正在糾正中,孩子狀態(tài)一天天在好轉。如果電腦前的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試試我的笨辦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