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是唐朝最著名的宮廷樂舞,也是一部影響很大的歌舞大曲。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屬武舞類,與文舞相對。 據(jù)唐劉餗《隋唐嘉話》《舊唐書·音樂志》《太平廣記》卷二百零三等記載,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將劉武周,解唐之危,河?xùn)|(山西永濟(jì))士庶歌舞于道,軍人利用軍中舊曲填唱新詞,歡慶勝利,為李世民贊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薄八暮;曙L(fēng)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薄爸魇ラ_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彼煊小扒赝跗脐嚒敝鱾饔谑溃缶幦霕犯?。據(jù)說當(dāng)唐太宗首次聽到這首樂曲時,對左右大臣說:“朕昔在籓,屢有征討,世間遂有此樂,豈意今日登于雅樂。然其發(fā)揚蹈厲,雖異文容,功業(yè)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樂章,示不忘于本也?!薄半揠m以武功定天下,終當(dāng)以文德綏海內(nèi)……”貞觀初(627年),太宗詔魏征等增撰歌詞7首,呂才協(xié)律度曲,訂為《秦王破陣樂》,在原有的曲調(diào)中揉進(jìn)了龜茲的音調(diào),婉轉(zhuǎn)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感天動地。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一年—貞觀元年(627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陣樂》,這是此曲第一次在這樣莊嚴(yán)、隆重的場合中演奏。據(jù)說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 現(xiàn)在在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連外國的賓客都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中華民族鼎盛時期的非凡氣度可見一斑。 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讓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等作歌辭,自己親制《破陣樂舞圖》,更名《七德》之舞,并命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人(一說128人)披甲執(zhí)戟而舞。根據(jù)該圖,樂隊的布局是:舞隊的左面呈圓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戰(zhàn)車,后面擺著隊伍;隊形展開像簸箕伸出兩翼,做出打仗的態(tài)勢。舞者身披銀甲,手中持戟。(左圓右方,先偏后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戰(zhàn)陣之形。)全舞共分三折,每折為四陣,以往來擊刺動作為主,歌者相和。(凡為三變,每變?yōu)樗年?,有來往疾徐擊刺之象,以?yīng)歌節(jié)。)舞隊舞動時,“抑揚蹈厲”,觀者無不“扼腕踴躍,凜然震竦?!狈惭缛芬陨系墓賳T及“蠻夷酋長”,于玄武門外奏之。擂大鼓,聲震百里,氣壯山河。后用馬軍2000人,引隊入場,尤為壯觀(《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唐會要》卷三十二等)。 《秦王破陣樂》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名揚海外。據(jù)說唐高僧玄奘大師到達(dá)印度后,在羯若鞠阇國,見到戒日王,他用十分欽慕的口吻與玄奘談到唐太宗與《秦王破陣樂》:“賞聞摩訶至那國(即中國)有秦王天子,少而靈鑒,長而神武。昔先代表亂,率土分崩,兵戈竟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懷遠(yuǎn)略,興大慈悲,拯濟(jì)含識,不定海內(nèi),風(fēng)教遐被,德澤遠(yuǎn)洽,殊方異域,慕化稱臣,氓庶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陣樂》。聞其雅頌,于茲久矣。”印度迦摩縷波國國王拘摩羅王對《秦王破陣樂》也頗為關(guān)心,曾問玄奘:“‘今印度諸國多有歌頌?zāi)υX至那國《秦王破陣樂》者,聞之久矣,豈大德之鄉(xiāng)國邪’?玄奘答:“然,此歌者,美我君之德也。”拘摩羅王曰:'‘不意大德是此國人,常慕風(fēng)化,東望已久,山川道阻無由自致’”。 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一位名叫粟田正人的日本遣唐使將《秦王破陣樂》帶到了日本,日本藤原通憲(僧名信西)的《信西古樂圖》中,有《秦王破陣樂圖》。日本至今還保留有《秦王破陣樂》遺譜9種,即:五弦琵琶譜《五弦譜·秦王破陣樂》、箏譜《仁智要錄·秦王破陣樂》、琵琶譜《三五要錄·秦王破陣樂》、《三五要錄·皇帝破陣樂》、《三五要錄·散手破陣樂》、笙譜《鳳笙譜呂卷·秦王破陣樂》、育篳篥譜《中原蘆聲抄·秦皇(王)》、笛譜《龍笛要錄·秦王破陣樂》、琵琶譜《三五中錄·秦王破陣樂》。 《秦王破陣樂》在高宗李治執(zhí)政時期,儀風(fēng)三年(公元678年)后,常在宮廷中演出。后來李治把《秦王破陣樂》改為《神功破陣樂》,把原來120人的舞隊減為64人的八佾之舞,而樂隊伴奏得到了增加,樂器添制了簫、笛等。原來樂曲共演奏52遍,后改為只演奏兩遍,舞隊排列由原來表現(xiàn)戰(zhàn)斗陣勢場面改成了祭祀儀式形式。從此《秦王破陣樂》成為唐朝的傳統(tǒng)祭祀節(jié)目。 到了唐玄宗時期,李隆基把《秦王破陣樂》又改成了《小破陣樂》,先收入到九部樂、十部樂中,后又把九部樂、十部樂改為立部伎和坐部伎,而《小破陣樂》又比李治改編后的規(guī)模小許多?!杜f唐書?音樂志》云:“破陣樂,玄宗所造也,生于立部伎,破陣樂,舞四人,金甲胄?!焙髞砝盥』职选镀脐嚇贰犯木帞U(kuò)大為比原來李世民時的120人還多幾倍的龐大樂舞。不過這數(shù)百人演出的《秦王破陣樂》全都是宮女著裝演出。 詩人白居易曾在元和年間(公元806——802年)看到過《秦王破陣樂》的演出。他在《新樂府七德舞》一詩中真實的記載了《秦王破陣樂》在當(dāng)時演出的盛況。 《破陣樂》從初唐到晚唐,一直流傳了近300年,敦煌莫高窟217窟有晚唐壁畫《破陣樂圖》(一說《閱兵圖》),《秦王破陣樂》不僅是大型的慶典節(jié)日和祭禮儀式上常用的樂舞,還成為了一種迎賓樂舞。據(jù)《新唐書·吐蕃列傳下》記載,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八百二十二年)即《秦王破陣樂》產(chǎn)生195年時,唐朝與吐蕃結(jié)盟。當(dāng)唐使者到達(dá)吐蕃參加結(jié)盟儀式時,吐蕃就是用“樂奏《秦王破陣樂》”來設(shè)宴款待以示儀式之隆重。 《秦王破陣樂》真實的體現(xiàn)了盛世唐朝的文治武功,是當(dāng)時最為著名的經(jīng)典樂舞。 |
|
|
來自: 碧紗籠 > 《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