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激性潰瘍 上消化道大出血、上腹痛、腹脹、惡心、嘔吐 應激性潰瘍:在嚴重外傷、休克、顱腦損傷、大手術、嚴重感染、嚴重的急性或慢性內科疾病等各種應激情況下,引起胃或十二指腸粘膜急性損傷、糜爛、出血、潰瘍形成稱為應激性潰瘍。 應激性潰瘍 診斷依據 1、病史。發(fā)病前有外傷、休克、顱腦外傷、大手術、嚴重感染等病史,或有服用損害胃粘膜藥物史。 2、臨床表現。本病多發(fā)生于男性,青壯年多見,可在應激后3-21天發(fā)病。突然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蔀閲I血及(或)黑便,常無前驅征兆。出血不易止,常導致出血性休克。如原發(fā)病不改善即使暫時出血停止,也易復發(fā)??砂橛休p微上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有時也可發(fā)生穿孔,或出血與穿孔并發(fā)。 3、胃鏡檢查。緊急胃鏡檢查對本病有重要的診斷價值。鏡下可見以胃體為主的胃粘膜充血、水腫、點片狀糜爛、出血、大小不一的多發(fā)性潰瘍。必要時可取活檢做病理檢查。 4、X線檢查。由于應激性潰瘍多較淺表,鋇劑造影常難于發(fā)現。 應激性潰瘍 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包括治療休克創(chuàng)傷,感染,出血,改善供氧及循環(huán)狀況,停用可能加重應激性潰瘍的藥物。 2、輸血。補充血容量,因貧血可加重胃粘膜缺血,故應及時輸新鮮血。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3、抑制胃酸分泌治療。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與應激時胃內HCO3-明顯減少而H+濃度相對增高有關。保持胃內pH值在4.0-4.5以上可防止應激潰瘍的發(fā)生,并可促使?jié)兂鲅V?。一般患者可口服治療消化性潰瘍各種藥物。嘔血嚴重或不能口服者,可采用靜脈給藥方案: 1)西米替丁注射液400mg-800mg,1次/日,緩慢靜滴。 2)雷尼替丁注射液50mg,靜脈注射,以后每小時25mg,靜脈緩滴,每隔6-8小時可重復1次。 3)奧美拉唑靜脈注射劑80mg,靜脈注射,以后每12小時靜注,或首次靜注后,以奧美拉唑粉劑溶解后靜脈滴注,每12小時滴注40mg。 上述治療后出血應逐漸減少,否則在用藥后24-48小時檢測胃內pH值,是否已>4.0,再調整用藥。靜脈用藥約5天,出血減輕后,改為口服。 4、胃內局部止血治療。對較局限的應激性潰瘍可采用單極或雙極電灼法、激光凝固法止血?;騼如R下局部注射止血劑1∶10000腎上腺素,選擇出血血管周圍1mm-2mm處注射點,每點注入0.1ml-0.3ml?;蛞阅?000-4000U內鏡噴灑潰瘍表面及糜爛表面?;蚪浳腹茏⑷胛竷?,4小時后可重復應用。 5、選擇性動脈內灌注血管收縮藥。經股動脈穿刺插管,將血管加壓素灌注入腹腔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每分鐘0.1-0.3U,爾后根據再次造影了解血管及臨床反應而調整其滴注速度),可以灌注18-24小時,對應激性潰瘍所致的嚴重胃出血有一定療效。 6、外科治療。多數患者內科止血有效,少數患者需作胃次全切除、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手術越早越好,否則死亡率會增加。手術指征為: 1)出血量多且迅速出現休克,經內科治療無效者。 2)內科止血后于48小時內又大出血者。 3)伴有穿孔或有動脈硬化不易止血者。 4)近期內反復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者。 7、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對嚴重休克、急性顱腦損傷、大面積燒傷、嚴重急性感染等有應激狀況時,應預防性服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或抗酸藥物。應激性潰瘍是許多內外科急性重癥疾病主要死因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