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恩寺記1
我楚狂人
光福有千年古剎天壽圣恩禪寺,在光福玄墓山。圣恩寺坐落在玄墓山東南柴莊嶺半山腰,面對八百里太湖,隔著湖灣與漁洋山相望。青山環(huán)抱,碧水相映,此處風(fēng)景絕佳。
天壽圣恩禪寺,始創(chuàng)于唐天寶年間,名天壽寺。南宋寶祐年間寺旁又建“圣恩禪庵”,寺庵并存,曾被辟為上、下道場。元天順元年(1328)小皇帝阿速吉八敕賜“圣恩禪寺”匾額。元至正初,天壽寺毀于火災(zāi),圣恩禪庵幸存。元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巖元長禪師之高足萬峰時蔚禪師自杭州入?yún)?,駐錫玄墓山,是為此山臨濟宗開山之祖。高僧萬峰到來,自然佛徒漸聚漸多。明洪武九年(1376)辟地建觀音閣及諸殿室,圣恩寺規(guī)模始大。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駐足于此,進香禮佛。此寺為禪宗臨濟宗宗重鎮(zhèn),多次在此舉行盛大法會。
圣恩寺是禪宗之臨濟宗正宗中楊岐派一脈,圣恩寺禪宗開山始祖萬峰時蔚(1303—1381),為臨濟真?zhèn)鞫皇馈?364年萬峰和尚接待從高麗航海到寺的高麗僧千熙,授以臨濟宗真法。千熙得法返國后,盛傳臨濟禪法。千熙門徒日僧榮西、辨圓等又將此宗法傳日本,在日本佛教界遂為一大宗。所以,韓日臨濟宗視天壽圣恩寺為祖庭。
建國以來,圣恩寺一直在駐軍部隊駐地的范圍之內(nèi),停止了宗教活動。但是正因為如此,也躲過了文革大劫,寺內(nèi)古物保存尚好。在圣恩寺大雄寶殿前的露臺上,有古柏三株,樹形高大,如沖天而起的虬龍。事實上在寺外望來,探出寺墻的樹梢也真如九天騰飛的虬龍。三株古柏,最老的一株已經(jīng)1800多年高齡,胸圍達5米多,鐵干虬枝,傲立蒼穹。另一株斜倚的也有1500多年高壽,有巨木支撐。最小的一株也在千年之上。老樹是古剎的精魂,象征著古剎豐厚的積淀。
大雄寶殿左側(cè)的祖師殿供奉著禪宗祖師達摩祖師的樹根雕像,這是一根近兩米高的天然老根形成的造型,在根端雕出達摩祖師的蒼顏虬髯,靈動非凡。這尊根雕達摩祖師像當(dāng)是寺中一寶。
據(jù)說寺中有佛門至寶血經(jīng)存世,所謂血經(jīng)就是高僧用自己舌尖的心血書寫而成的佛經(jīng)。為了讓血經(jīng)保持鮮艷的血色,書經(jīng)者在書寫期間是不食食鹽等咸味的。一部血經(jīng)往往要化高僧畢生時間才能完成,這種虔誠,這種堅韌,恐怕讓我們這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俗人也要肅然起敬的。血經(jīng)是見不到的,這要緣分。好在我見過靈巖山寺珍藏的血經(jīng),也算有緣了。









寺中有清康熙帝所題《松風(fēng)水月》碑和清乾隆書寫的一塊御制詩碑《再鄧尉香雪海歌舊韻》現(xiàn)在還在壁間。
圣恩寺是依山而建,步步升高的。進大殿之側(cè)的波羅密門,有百余級漢白玉護欄的石級,直達正在營建中的觀音殿。觀音殿前有寬闊的大露臺,這里觀賞太湖美景的絕佳處,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觀音殿懸掛著明學(xué)法師題寫的“得大自在”匾額,殿中是高達十余米的四面千手觀音像,尚未開光,正在緊張細雕中。殿側(cè)有盤旋樓梯達樓上走馬廊,可從上瞻仰觀音像。殿下有地宮,可以珍藏佛門寶物。殿外四壁有漢白玉浮雕,都是世尊成道故事。
觀音殿上方還有大平臺閑置,顯見是預(yù)留營建梵宮的地方。從觀音殿大露臺往下看,見右首有一小院落,這是高僧靈骨塔林,其前有長廊如飛虹,接通半山腰的居士林。居士林是一座樓房,窗口可以遠眺太湖。
圣恩寺的“齋天法會”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詔建“萬壽道場”始,由來已久。正月初九為帝釋天(玉皇)誕辰,蘇州俗稱“天生日”,蘇城有是日“齋天”之習(xí)俗。每年到圣恩寺參加“齋天”法會的人數(shù)達3—5萬人。車堵人擠,從圣恩寺擠到光福鎮(zhèn)。法會自正月初八到初十,歷時三天,熱鬧非凡。這三天,各方善男信女、觀光客和趕會的商販云集。真所謂“酬愿者駢集,觀者如堵”。
現(xiàn)在去圣恩寺并不太方便,如果自駕游自然沒問題,從環(huán)太湖大道或蘇福路都可以折進山道,直達寺門。但是乘車者到了光福鎮(zhèn)就有些問題,雖說有環(huán)光福鎮(zhèn)的公交652路可達(兵營站下),走進去大約幾百米。但是652路太少,最起碼也要半個多小時一班。如果雇一輛電瓶三輪車,大約10元以內(nèi),可以送達。問題是山路上注意安全。
目前圣恩寺還在兵營范圍之內(nèi),所以進山門尚需通過崗哨,然后經(jīng)允許,交身份證抵押,方可進寺。出寺后再取回身份證。崗哨甚有禮貌,舉止大方得體,叫人很能接受。
舊日說天下名山僧占多,建國后是天下名山兵占多。玄墓山今日是兵僧共占,可發(fā)一噱。
從環(huán)太湖大道返回,太湖水天一色,岸邊蘆花似雪,又是深秋了。想圣恩寺得元明清三代帝皇青睞,煊煊赫赫;想圣恩寺塵封兵營幾十年,寂寞無聲;想今日圣恩寺大興土木,一派興盛,不禁唏噓不已。世事如浮云變幻無定,或作蒼云,或作白狗。
天下事,誰說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