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封建論》〔1〕呈郭老〔2〕 (一九七三年八月五日) 勸君少罵秦始皇〔3〕, 焚坑〔4〕事業(yè)要商量。 祖龍〔5〕魂死秦猶在, 孔學〔6〕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7〕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 莫從子厚〔8〕返文王〔9〕。 毛 澤 東 1973、8、5 根據(jù)中央檔案館保存的鉛印件刊印。 注 釋 〔1〕 《封建論》,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的史論文章,闡發(fā)了設置郡縣、廢除分封、加強中央集權(quán)、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主張。 〔2〕 郭老,指郭沫若,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兼歷史研究所所長。 〔3〕 秦始皇,即嬴政,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國君。公元前二二一年,在消滅割據(jù)稱雄的魏、趙、韓、齊、楚、燕六國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 〔4〕 秦始皇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和思想控制,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和民間私藏的《詩》、《書》等書籍,并將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坑死在咸陽,史稱“焚書坑儒”。 〔5〕 祖龍,指秦始皇。 〔6〕 孔學,指由春秋時期魯國人孔丘創(chuàng)立的儒學。 〔7〕 十批,指郭沫若所著《十批判書》,收入有關中國古代先秦諸子批判的文章共十篇。毛澤東在一九七三年七月的一次談話中,曾講到《十批判書》尊孔反法。 〔8〕 子厚,即柳宗元。 〔9〕 文王,指周文王,姓姬名昌。是中國歷史上開始推行較完備的封建制(即分封制)的國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