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可讀性 一個人要像一本打開的書,具有可讀性。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讓人能夠讀懂,能理解你,這是人文素質(zhì)的核心內(nèi)容;二是要有豐富的內(nèi)涵,具有一定的含蓄性,“閱讀”你后有所收獲,不是一眼看盡,但又避免矯揉造作。這些,都需要不斷拓展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確立崇高的目標(biāo),形成努力追求人生目標(biāo)的意趣、志向。 年輕時,要想在紛繁的社會抱緊自己的飯碗,來不及去讀別人,只有埋頭干好好不容易才屬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再說也沒有“閱讀”人家的能力,也不敢,有的只是崇敬和仰望,因為那時在我工作的環(huán)境里我的年齡最小,更談不上什么資歷,是一張未曾雕琢的白紙。
一輩子了,也有了同學(xué)、朋友、同事的小圈圈,現(xiàn)在時間又多了些,想試著“閱讀”一下我圈圈里的“書”,但自身修煉差,怕讀不好,讀不懂。考慮許久,今日大著膽子慢慢讀讀看,請朋友們不要見笑。
蕓蕓眾生,我們確實能感受到周邊人群中,很多人“面目可憎”,甚至于“口氣很重”,缺乏可讀性,也缺乏人生的優(yōu)雅感。這號人物我不愿意去讀。
有一位朋友,先不管他有多高的職位,曾做過什么工作。打開這本裝訂不太華麗的書,就像一篇敘事文, 好讀,易懂。越讀越親切,舍不得放手。他的觀點每每給人啟示和鼓舞 ,他對事物的見解成為我思維教科書,他處理事物的建議總是那么合情合理,是你采納的首選。不能小看這平平常常的事,這需要長期對內(nèi)心世界的錘煉 ,要有駑力追求人生目標(biāo)的意趣、志向才能造就。
這本“書”好像讀不盡,像涓涓細流,沒有盡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