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鳳凰網(wǎng)· 江志如的博客 )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這兩句 名言,是其光輝燦爛一生的高度濃縮,不知感動了多少愛國的仁人志士,因而被后人經(jīng)常引用來抒發(fā)自己的報國壯志。不過,這聯(lián)語的寫作背景有兩個版本,下聯(lián)的字詞略有不同。
1840年10月,林則徐因受朝廷內(nèi)投降派誣陷,被朝廷革去 兩廣總督之職,旋被流放新疆伊犁,直至1845年才被朝廷重新起用。被革 職流放后,林則徐仍任勞任怨,致力于當?shù)厥聵I(yè)的開發(fā)與建設,深受人民愛戴。重新起用為云貴總督后,他的報效國家和朝廷之心就更加強烈了,因而積勞成疾,不得不于1849年 辭歸故里(福建侯官)。
林則徐在家養(yǎng)病時,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的領袖洪秀全、楊 秀清所領導的拜上帝會會員不斷起事,嚴重威脅著清王朝的統(tǒng)治。1850年,咸豐皇帝特頒詔令,任命尚在病中的林則 徐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林則徐難違圣旨,遂銜命動程。兒子不忍心父親這般為朝廷賣命,便勸他最好節(jié)勞,能暫時休息一下再上路也不忙。林則徐理解兒子的好意,感喟地對兒子說道:“二萬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嘗言苦,此時反憚勞乎?”顯然說的是他革職流放新疆時的往事,他長嘆一聲,口占一聯(lián):
“茍利國家生死以,敢因患難避趨之!”
于是,父子二人及隨行人員繼續(xù)前行。等到他們到達廣東 潮州府普寧縣時,林則徐已是沉疴難起,旋即病逝于廣寧行館內(nèi)。據(jù)說臨終前曾大呼“星斗南”,意指壯志未酬身先死,自古英雄遭際同。(文天祥有《指南錄》,句云:“臣心一片南針石”。此典蓋以文天祥之精神自況天不假其更壽。另,有人認為“星斗南”暗喻朝廷應注意來自北邊沙皇的威脅,其禍甚于英夷與洪楊;亦有以為乃福建方言。后兩種典釋百度可查。)
林則徐作為封建王朝時代的一個高級官員,他的愛國主義 精神和忠君思想不可能超越時代和歷史的局限,他于赴粵途中口占的對聯(lián)更能真切地反映出一個忠于國家的賢能大臣的心跡,十分感人。
后人傳抄,下聯(lián)則成“豈因禍福避趨之”。其與“敢因患 難避趨之”,用詞不同,細味義實如一。至于有說該聯(lián)是在流放新疆途中口占,實乃訛傳,應是從閩赴粵途中口占。林則徐聯(lián)語,衍為名言,是實至名歸的。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