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追蹤”陳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學實錄之二
陳教授:
每一次學習都會給出一個主題,上一次學習給出的主題是流暢度(或流暢性),并且針對這一主題做了幾輪練習,練習的目的主要是對草書的理論尤其是技法理論作一些清理。在練習中,能達到要求的練習作業(yè)不多,和當初學魏碑是一樣的,剛開始達不到要求,這也很正常。流暢度是草書的靈魂,通過一次練習是不能解決線條流暢度的問題,需要作長期不懈的努力。
本次課程給出的主題:是關(guān)于草書線條的停頓、頓挫和休止。
對每一次學習提出一個主題要求,目的是對某一類型的技法進行一次集中的突擊練習,但在實際運用中,無論是流暢性還是這次的停頓、頓挫和休止都應該是自然的流露,但練習還是要從基礎(chǔ)開始做起。專業(yè)的練習是分解的練習,對練習品質(zhì)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也就是我們每一次給出的課題,這個課題對同學們的訓練來說,都會在前一個練習的基礎(chǔ)之上有一個更高的要求。從流暢度(或流暢性)的練習到停頓、頓挫和休止的練習,它概括了草書線條運行的最基本規(guī)則,最基本的規(guī)則在這里有二個含意:第一,是它的根本性,這是一個前提條件;第二,是它的及格性,及格性是指它不是最高的目標,也就是說,我們要成為一名草書家,所必須要做到的標準,也就是俗稱的六十分的及格線。
上次流暢性的練習我們做的不是很理想,但有此作為基礎(chǔ),在這次做停頓、頓挫和休止練習的時候,我們對古代經(jīng)典中停頓、頓挫和休止的類型化能力會有所增強。在古代草書經(jīng)典法帖中,這些類型有很多,孫過庭《書譜》、懷素《自敘帖》,黃庭堅《諸上座帖》中都有這些類型,每一個書法家,他的停頓、頓挫和休止的方式不同,決定了他的風格展現(xiàn)的不同。宋代的書法家吳說創(chuàng)造了一種書體,稱為“游絲書”,他把草書線條的流暢和連綿,理解成把所有的線條接成一條連綿不斷的線,也就是說:已經(jīng)到了草書較為成熟的宋代,還是有人對草書的連綿產(chǎn)生誤解,他以為把每一線條連在一起就是流暢和連綿。出于對這種對草書流暢和連綿的誤解的思考,回過頭來看我們今天對流暢度以及停頓、頓挫和休止的理解,應該會感受到我們的學習有著足夠的意義,也就是說:如果是全部連綿的線條,其結(jié)果給我們的感覺恰恰是不連貫的的線條,只有善于處理停頓的線條,才會在感覺上表現(xiàn)出連綿的意境。連綿的過程會產(chǎn)生出連綿形態(tài),但我們看書法除了看形態(tài)以外,還要看連綿的氣勢,連綿的氣勢才是草書所取的,而事實上,連綿不斷的線條是沒有氣勢的,只有在連綿線條中不斷產(chǎn)生出各種各樣的技法停頓,這種停頓才會產(chǎn)生連綿的氣勢。這是一個矛盾的現(xiàn)象,越是有停頓,而且停頓的技術(shù)很高,連綿的感覺就越強;越是沒有停頓,看似所有的線條都連在一起,反而沒有氣勢連綿的感覺。
停頓、頓挫和休止給線條的流暢度增加了一個解釋的角度,為此,對其進行類型分析顯得非常重要,這個類型分析我們是以懷素《自敘帖》作為依據(jù),分析的題目涉及停頓主題的五個方面:
1、起筆到收筆的停頓
每一根線條都有起筆和收筆,起筆的時候不停頓,但到收筆的時候有停頓,有一個持續(xù)推進的過程。字帖給我們的結(jié)果是:它有的時候是停頓,而有的時候看似停頓而并不是停頓。所以不能僅看表面,要悉心體會。
2、行筆過程中的突然停頓
它是一個停頓中的頓挫概念,比如說:以前,我們在寫魏碑線條的時候,一根線條寫到中間的時候,筆忽然停下來,或者改變方向,這是一種行筆過程中的停頓方式;在行筆過程的“頓挫”是一種停頓的方式,“頓挫”實際上有兩個動作組成,“頓”是直接停頓,“挫”是在停頓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前行。
3、連綿線條的驟然停頓
在懷素《自敘帖》中,有一些如急風驟雨般的連綿線條,但在線條中某一段會有一個停頓的現(xiàn)象,而且這個停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說:它在你的預期中是不會停止的,或者說它在這個地方?jīng)]有理由停頓,但事實上出現(xiàn)了停頓的現(xiàn)象,我們稱為“嘎然而止”。
4、線條轉(zhuǎn)折過程中轉(zhuǎn)向停頓
這種類型在唐楷中出現(xiàn)較多,也很典型,因為,唐楷在轉(zhuǎn)向中線條的線形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線形的變化給我們對其停頓的判斷有了一個明顯的依據(jù)。但在草書中,線形的粗細變化可能不大,但停頓還是非常明顯,這些現(xiàn)象在字帖中主要表現(xiàn)為轉(zhuǎn)折后線形和方向上有所變化。
5、空間停頓和線條停頓的關(guān)系
空間停頓的概念是指字和字、部件和部件之間的停頓關(guān)系,而空間停頓也會通過線條的停頓表現(xiàn)出來,所以,這個關(guān)系落實在結(jié)構(gòu)上,讓我們對結(jié)構(gòu)和線條的停頓有一個進一步的認識。
這五個停頓分類只是停頓概念中的基礎(chǔ),是一個及格線的分類。如果要達到一個高層次的分類就沒有這么簡單,我們以后還要總結(jié)出各種各樣的停頓,就目前而言,我們先找出這五種基本的停頓類型作為我們訓練的基礎(chǔ)。
陳教授:
從懷素《自敘帖》中找出表現(xiàn)這五種停頓類型的例子,每一個類型要找兩例以上,找出來以后對它進行重點的分析和解釋。
第一個類型的分析和解釋:
下載 (28.58 KB)
2008-12-9 16:18

下載 (35.53 KB)
2008-12-9 16:18
停頓圖例①
第一個類型是起筆到收筆的停頓(停頓圖例①)
第一個是字帖中“杖”字,這個字的橫筆的收筆和捺筆的收筆,可以理解為收筆的停頓;另一個是“顏”字,這個字的斜筆是一個較為明顯的收筆停頓,它和提筆不是連貫的關(guān)系,而是停頓的關(guān)系。
在《自敘帖》中有許多類似于上面兩個范字的線條,但它不屬于停頓,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線條斷不等于停頓。大家可以從字帖中尋找哪些是“以斷為?!钡木€條,哪些是“斷而不?!钡木€條。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停頓就容易理解了,這個牽涉到草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shù)要領(lǐng),收筆有停和不停之分,有的筆畫收了但有連貫之勢,有的筆畫收了以后就沒有連貫之勢,比如說“杖”字的撇捺線條,雖然感覺距離很遠,但沒有給人以停頓的感覺,而橫畫的收筆是停了,因為判斷不出它的前進方向,所以它是停頓的。
第二種類型分析和解釋:
下載 (35.53 KB)
2008-12-9 16:24
下載 (39.39 KB)
2008-12-9 16:24
停頓圖例②
第二種類型是行筆過程中突然的停頓(停頓圖例②)
第一個例子為“語”字,這個字的言旁起筆轉(zhuǎn)折和斜筆收筆處有一個突然停頓;第二個例子是“史”字,這個字的最后捺筆的上半部分改變了方向,也屬于停頓的意思。
在《自敘帖》中有一些這樣的典型例子,比如“語”字的言旁,就《自敘帖》的流暢性而言,這個地方一般不會這樣寫,但它會出現(xiàn)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它也會出現(xiàn)和上下語調(diào)不同的線段,所以,給人以行筆過程中突然停頓的感覺,這個線條在這里就不流暢了,這就是停頓。
第三種類型分析和解釋:
下載 (35.12 KB)
2008-12-9 16:24
下載 (74.39 KB)
2008-12-9 16:24
停頓圖例③
第三種類型是連綿線條的驟然停頓(停頓圖例③)
“則”字的第一筆部位是明顯的驟然停頓,這是一個在連綿線條中突然出現(xiàn)了停頓的典型例子,這種寫法在張旭的《古詩四帖》中出現(xiàn)較多,這種停頓和“顛”字的三點停頓不一樣,“顛”字的三點是不連貫,而這個”則“同我們在魏碑中所做的線條變速是同一個道理,是在行筆快速的時候突然出現(xiàn)的減速現(xiàn)象,然后繼續(xù)連貫;如:“贊之動盈”這一組線條中,“動”字的第一筆表現(xiàn)的很突然,行筆的速度到了這里一下就慢了下來,在大量的流暢線條下的驟然停頓,你會感覺到它的技術(shù)含量非常高。
第四種類型分析和解釋:
下載 (78.43 KB)
2008-12-9 16:24
下載 (66.3 KB)
2008-12-9 16:24
停頓圖例④
第四種類型是線條轉(zhuǎn)折過程中轉(zhuǎn)向停頓(停頓圖例④)
這種類型比較容易理解,比如“間”字的兩個折筆,如果是按一般的流暢性來寫,這個折筆會連帶走下來,但字帖中卻做了一個停頓,這個停頓做的非常明顯。如“駟”字的最后一筆,做了一個連續(xù)的折筆動作,我們認為每一個折筆過程都會出現(xiàn)行筆的停頓。
第五種類型分析和解釋:
下載 (60.29 KB)
2008-12-9 16:24
下載 (25.42 KB)
2008-12-9 16:24
停頓圖例⑤
第五種類型是空間停頓和線條停頓的關(guān)系(停頓圖例⑤)
“作”字屬于這一類型的一個明顯的例子,凡是停頓,都會有一個反常的動作,如果按我們平時的寫法右邊的部位不會是這樣,但字帖中,它是外斜,這樣做明顯的是把它的勢斷掉,這個部位等于是一個重新起筆,這個才叫空間的停頓,如果是順勢連帶出去的就不是空間的停頓,除了這個例子以外,“蕩”字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把折筆寫成斷開的兩段,把撇筆寫成斷開的兩段,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做法,這個做法使空間和線條停頓關(guān)系顯得很復雜。

“顛”字的三點,這個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空間結(jié)構(gòu)的停頓例子,如果按空間結(jié)構(gòu)排列,右邊完全可以把它連帶起來,這里也可以和左達到協(xié)調(diào),但這三筆使運筆的速度停了下來,也使動勢停了下來,這絕對一個高手才能干的出來,一般的人是不會去犯這個險。

下載 (41.5 KB)
2008-12-9 16:58
字帖圖例③
下載 (46.71 KB)
2008-12-9 16:58
所謂的突然就是預想之外,原來應該是不停頓,但它卻停頓了下來,這才是這種類型的真正含義。作業(yè)中這些都不算是突然,但字帖中的這個部位倒是突然的停頓,“得”字的第一筆在字帖中沒有回上去,但作業(yè)卻回了上去,所以不算,如果沒有回上去,這個地方就有點突然,而恰恰是一個最突然的地方,被你寫成了不突然。

“橫”字的橫畫,這個部位更典型,這個筆畫可以作很漂亮的回鋒或者是引帶,但字帖中卻沒有這樣做,這個部位應該算停頓,而且停頓的有點怪。

“懇”字表現(xiàn)空間停頓和線條停頓的關(guān)系比較典型,草書很忌諱這些等距離的空白,一般這樣寫出來,沒有幾個人能寫的好的,對于這個字,當時我們沒把它挑出來作為類型的范例,原來的空間停頓是指部件和部件、結(jié)構(gòu)和結(jié)構(gòu)之間的關(guān)系,這倒是一個新的例子,它是指線條和線條之間的空間也是停頓的,因為,這些線條之間好像沒有什么關(guān)系,
關(guān)于停頓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說明。
中國書法的篆隸楷行草都編有字典,看到這本草書字典,我想到我們這個大草研究班的學習,我要拿這個本草書字典作一些“文章”。
對于草書字典的用途,有的同學認為是用來作字和字之間的對比,或者是用來背草法,或者是研究草法從古到今的流變和不同書家線條之間的比較;當然也有認為作為集字創(chuàng)作的需要。但我認為:五體書的字典其中篆隸楷行的字都可以作為范字來學,只有草書字典是沒有辦法作為范字來學習,換句話來說如果把草書字典作為學習的工具的話,草書字典的編輯是最不合理,最沒有必要的,因為其他四體基本是單個成字,你把單個成字做成一件作品,叫作集字創(chuàng)作,但草書能不能集字,我們就要在這個方面做“文章”。這個“文章”和我們提到的流暢度和停頓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我們從懷素的《自敘帖》、張旭的《古詩四帖》中能發(fā)現(xiàn)大量停頓的例子,而草書的停頓和篆隸的停頓到底區(qū)別在哪里,篆隸楷的停頓以一個字為單元,而草書的停頓可能是兩三個字,或者一個字和一個筆畫作為一個停頓的單元,這些在篆隸楷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認為草書做字典沒有意義的理由是:篆隸楷行的停頓是以一個字寫完作為單位,雖然它們還有字和字之間的氣勢連貫,但在物理意義上它是停頓的,而草書不是每個字都停下來的,我們不能把《自敘帖》一個字一個字切出來放在草書字典中去,如果把一個字切出來,沒有上面和下面關(guān)系,這個字可能會非常難看,比如:以“懇”字為例,如果沒有前后左右的關(guān)系存在,這個字很難看,只有在前后左右關(guān)系作用下,這個結(jié)構(gòu)才有它的存在價值。如果,我們把每個字從行間剝離出來的話,這樣做的草書字典是沒有什么效果。也最容易犯錯誤,因為它的依托的關(guān)系沒有了,因為所以的關(guān)系沒有了。而字典是以單個字作為對象的,而大草狂草是最沒有單個字的概念的。
我們現(xiàn)在研究的停頓、頓挫和休止,和草書告訴我們的每一個字的結(jié)束絕對不是一回事,字帖中的停頓是在字的連綿過程之中,而字典的停頓必然是在每個字的結(jié)束處,所以,我們的停頓沒有字的概念,我們的研究不是把它作為字來分析,而是把它作為藝術(shù)表達語言來對比,如果這是表達一個藝術(shù)語言,我們所說的這個停頓已經(jīng)是“看字不是字”,所以,草書字典只有工具書的意義,而沒有創(chuàng)作意義,如果按字典草字進行創(chuàng)作的話,這樣的草書都是“狀如算子”,這樣,懷素、張旭的魅力都沒有了。草書字典只能解決草法的規(guī)則問題,它不能解決我們討論的草書藝術(shù)語言的問題,草書的偶然性和隨機性不能事先用一個程序來框定它,用這樣的方式來看今天我們大草班的學習,我們要學的是什么,我們要學的就是這個隨機性,這個偶然性,就是這個不可預測性。剛才所說的突然停頓,就是一個無法預測的停頓,如果把停頓按草書字典來設(shè)定,所有的停頓都是可以預測的,可以估計的,可以等待的,而草書給我們的信息是不可預測,不可等待和無法算計。
篆隸楷行每一個字作為一個單體表達的很清楚,哪怕是行書中有一些連綿,但這些連綿都是輔助的,它的字形是主要,所以,它還是一個單體;只有草書,它的連綿是主要的,而字的單體卻是輔助的,一個是字體是主要的,連綿是輔助的;一個是連綿是主要的,而字體是次要或者說是輔助的。

草書的停頓表現(xiàn)的不明顯,還是以每一個字的結(jié)束作為停頓,這就不是我們所謂的停頓,如果停頓是在字的中間,這才是大草,如果在每一字寫完停頓就不是大草。

第一行一、二兩個有字的概念,但到了“千萬”這個部位,字的概念已經(jīng)被打破,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停頓不跟著字形走,只有打破了字的概念,這個停頓的變化才生動。

把字帖和作業(yè)放在一起看,作業(yè)肯定比字帖單調(diào),單調(diào)的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停頓運用不夠,流暢和停頓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作業(yè)的流暢不夠,可以說作業(yè)已經(jīng)寫的很靈活,但和字帖相比這個靈動和流暢還是很生硬,作業(yè)的勢不委婉,不圓潤,圭角很多給人生硬的感覺,比如說“遠”字寫的很方,停頓就出不來,第一行的幾個字倒有些像,寫的較圓潤,這個部分在作業(yè)中很少見,作業(yè)上“動”字和字帖中的線條相比線條還是偏扁。

“空山不見人”這個部分的空間停頓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字寫的有問題,線條扭的太厲害。作業(yè)小趣味太多,雖然我不認為這很差,但趣味多了以后,和字帖的差別就加大了,字帖雖然沒有那么多的趣味,但很“大氣”,字帖中筆畫都是按著常態(tài)在走,不讓它變出那么多的花樣,一般來說,變出花樣越多,理論上來說效果會更好,但格調(diào)反而下降了,當然也不是說格調(diào)下降就是俗氣。字帖沒有那么多的趣味,反而非常大氣,象“出水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