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字神通,李淵從子。唐淮安靖王李壽葬地,位于陜西省三原縣陵前鎮(zhèn)焦村、永康陵南。1973年,因灌水澆田,墓道陷塌而發(fā)現(xiàn)。經(jīng)陜西省文物局批準(zhǔn)發(fā)掘,是已發(fā)掘的唐墓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出土文物有:龜形墓志,內(nèi)外雕刻的石槨、墓道壁畫等。石槨與龜形墓志在陜西省博物館展出,墓道壁畫曾運赴日本展出。
李壽為唐宗室王子,其墓為初唐時期的重要墓葬,對于今天研究唐代的墓葬及墓室藝術(shù)品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李壽死時正值唐貞觀五年(631年)十二月,是唐代最鼎盛時期,其當(dāng)時藝術(shù)帶著飽滿向上的精神氣質(zhì),這也展現(xiàn)在墓室石刻當(dāng)中。李壽墓道東西的兩壁,上層繪飛天、狩獵圖,下層繪騎馬出行圖,由42匹馬和81人組成,隊伍嚴(yán)整,氣勢顯赫。過洞及天井東西壁下層繪步行儀仗隊12幅。第四天井東西壁下層各繪大型戟架兩副,旁有儀仗隊三列。第一、二、三、四過洞及甬道南壁均繪有重樓建筑。第三天天井上部脫落下的壁畫殘片,有牛車、牛耕、播種、飼養(yǎng)家禽、推磨、擔(dān)水、膳事等畫面。甬道口東西壁上部各繪一飛天,下部二人,一佩劍,一持弓。甬道中部東西壁繪人物眾多的內(nèi)侍圖、侍女圖。甬道后段,東壁繪一寺院,西壁繪一道觀,均有人物活動于其中。墓室西壁是部繪馬廄及草料庫。北壁東部繪一庭院,內(nèi)有貴婦和侍女在游園及樂舞一組。南壁墓門兩側(cè)下部繪侍女圖。壁畫基本用鐵線描,旗幟著色用平涂法,人物面部、服飾用暈染法。
目前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展出的有李壽墓門、石槨帶棺、獸首龜形墓志三部分。李壽墓石刻為國寶珍品,體量巨大,其價值不可估計。
李壽墓門局部
李壽墓門局部
李壽墓門局部
李壽墓門局部
李壽墓石門
李壽墓石門體量高大,對稱形構(gòu)圖,兩扇對開門板分上下兩區(qū),分別雕有仙鳥和孔雀。它們羽翼舒展,長頸略曲,體現(xiàn)華麗富貴的盛唐風(fēng)姿。墓門上方設(shè)有門楣,雕有怪獸,鹿角虎面鳥翼,這種有翼怪獸在唐代織錦中時有出現(xiàn),似乎為外傳紋樣。
獸首龜形墓志
獸首龜形墓志
獸首龜形墓志
獸首龜形墓志
獸首龜形墓志
獸首龜形墓志
墓志石作龜型, 長1.66米, 寬0.96米, 高0.64米,龜?shù)乃淖闩糠陂L方座上,形如石碑的龜趺,整身彩繪貼金。不過現(xiàn)在大約撫摸的人過多,已是烏黑锃亮沒了彩繪。本博物館也做了標(biāo)識,說明這文物是不能觸摸的,可那烏黑得發(fā)亮龜身,讓人有種條件反射的動作,呵呵,上次來我犯不過錯誤,這次結(jié)果還是忘了,依舊是一走上前,就將我的手放在了龜頭上。這龜甲、龜身分為二體,龜背為蓋,篆刻“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國淮安靖王墓志銘”十六字,背甲下陰刻楷書志文31行,共1071字,有“靈龜是考”句。這件獸首龜形墓志還有一個很奇特的地方,它的墓志背甲下,那背甲竟是一個象我們現(xiàn)代的滑板手機,這種形式的志石僅此一例,因此更為珍貴。雕刻成龜首龜形是取其神龜永年長壽之意。
李壽石槨
李壽石槨
李壽石槨壁畫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李壽石槨外石刻局部
石槨,是罩護在棺外的一層葬具,其體積碩大,李壽石槨內(nèi)外豐富精美的雕刻圖案生動地再現(xiàn)了唐代宮廷樂舞及貴族生活盛況,是研究唐代服飾、舞蹈、音樂及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李壽石槨為一歇山頂式石屋,外部以減底平雕手法刻有四神、文臣武將、仙人騎鳳等畫面,槨內(nèi)壁陰線刻樂人、舞伎、男女侍從、天象圖等, 特別是李壽石槨內(nèi)壁上的線刻人物,刻有坐著樂者八人,每人持不同樂器彈撥吹奏,另有一對長袖寬裳的少女相對而舞,舞姿翩躚,風(fēng)姿過人。此線刻畫中人物姿態(tài)、表情生動有致,線條簡練而頗有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是一幅極為精美的線刻畫佳作。但由于光線的原因,我無法清晰地將其拍下來,很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