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第四編 怎樣看待青少年
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
在思想、對周圍世界的理解以及在智慧、意志和性格的個性特點方面,沒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只有在了解了這個“世界”,了解了它的全部奧秘以后,培養(yǎng)個性,形成人的精神風貌才會成為可能。
(第五卷294頁《我們的職責是培養(yǎng)人》)
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獨特的
每個孩子在思想、觀點、情感、感受、快樂、不安、悲傷、憂慮等方面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教師應當認清并熟悉自己學生的這個精神世界……
(第四卷41頁《帕夫雷什中學》)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每個學生,毫無例外地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個世界尚未被開發(fā),被研究透徹。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做拓荒者,啟蒙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完善的意識。
(第五卷617頁《要慎待兒童》)
要開發(fā)每個人的天賦和才能
開發(fā)每個人的天賦和才能,使他享受到為社會、為人民的幸福進行饒有趣味的、充分發(fā)揮了智力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幸福,這就是學校的任務。
(第四卷16頁《帕夫雷什中學》)
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要有鮮明的個性
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要有鮮明的個性。三十五年來痛苦地摸索教育的秘訣使我深信:正是由于這一點,教育者的話才成為強大的力量,成為他手中微妙的武器?!覀兯械牟賱谧阕阌幸话胧腔ㄔ谑姑恳粋€學生相信人的鮮明的個性之上。
(單行本《青少年心靈美的培養(yǎng)》34頁)
二、學生充當著教師的第一助手
學生充當著教師的第一助手
真正教育的邏輯在于:實質上,在教育工作中,正是學生本人充當著教師的第一助手。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諦和核心。
(第四卷711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三、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是關鍵年齡段
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是關鍵年齡段
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的年齡,是一個十分關鍵的階段,也是形成個性的階段。觀點、信念、興趣、能力、志向等,都是在這個年齡段形成的。
(第五卷242頁《勞動·志向·幸福》)
童年和少年的交界時期很重要
在童年和少年的交界時期,孩子應當想到他要追求什么,他向何處去。那朝夕思慕的生活目的,已在這個時期變成照耀他心靈的光,幫助他們看到并認清自己的價值。但這一切,只有當他們有了某種寶貴的東西:寶貴的人、寶貴的情感和體驗、寶貴的希望和期待,那時才會變成現(xiàn)實。
(第二卷301~302頁《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
童年期的教育不能草率從事
童年期的教育不能草率從事,不能怕麻煩。童年期是一個人打基礎的時期。大自然不會去雕琢人的任何一個特點,它只會打下一個烙??;應該去做雕琢工作的是我們――父母、教師、社會。少年期的危機現(xiàn)象――道德缺陷、違法、犯罪――所有這一切現(xiàn)象,如果用列夫·托爾斯泰的話來說,是惡行的放大鏡。一些我們難以覺察的壞事,一些初看起來似乎是天真的、微小的壞事,實際上卻是很危險的,因為在一個睜大了眼睛看世界卻又不知道應該如何生活的人的心靈中,這些微小的冰凌會變成巨大的冰塊。
(第三卷408頁《公民的誕生》)
童年播在心靈中的種子,成年后會成為大樹
一顆播在童年時代早期心靈中的種子,在成年時會成為一棵大樹。一切都取決于播下的是什么種子和播在什么土壤之中。
(第二卷690頁《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童年時代的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關懷和愛撫
童年時代的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關懷和愛撫。如果孩子在冷漠無情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就會變成對善和美都無動于衷的人。學校不可能完全代替家庭,特別是代替母親。但是,假如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親切的愛撫和關懷,我們作老師的就要特別關心他。
(第三卷124頁《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要讓一個人在童年就體驗到成功地克服自身弱點的歡悅
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就體驗到了他成功地克服自身弱點的歡悅,他就會開始以批判的目光看待自己,由此也便開始具有了自我認識。而沒有這種自我認識,則不可能有任何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任何自律。
(第五卷336頁《教育與自我教育》)
千萬不能坐失少年時期的良機
千萬不能放過少年時期。正是在這幾年,要讓善良、美和道德理想在少年的心靈里確立起來。時不再來,放過這個時期就等于坐失良機。
(第五卷381頁《休叫心靈空蕩蕩》)
學校的任務就是要使人們在少年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
學校的任務就是要使人們在少年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這是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一個決定性的前提,也是用理智、智慧和高尚的道德來支配本能的一個決定性的前提。本能是指人類種族延續(xù)的本能,它是要經過長期努力才能夠變得高尚的。
(第三卷447頁《公民的誕生》)
少年時期更需要別人的幫助與建議
一個人在少年時期比一生中任何時期更需要別人的幫助與建議。聰明而敏銳的教育家往往就能成為這種年齡少年的精神導師。那么,為什么在實際生活中還會遇到這樣一種少年期的矛盾:一方面非常強烈地需要別人的幫助和建議,但同時又似乎不愿意向長者請教?在這樣一個初看起來令人奇怪的矛盾中隱藏著一種少年想要獨立行動和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
(第三卷464頁《公民的誕生》)
四、首先要開發(fā)每個學生的差異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的個性
首先要開發(fā)每個學生的差異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的個性
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fā)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的個性。實現(xiàn)這一任務,就意味著把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引上這樣一條路,在這條路上,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技能和創(chuàng)造性都能得到最明顯的發(fā)揮。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這樣的路。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其工作的艱巨性和崇高性也恰恰就在這里。
(第五卷121~122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我一直致力于使每個學生都能終生懷有自尊感和正常的自重自愛,以及厭惡人與人之間粗暴和不講分寸的關系。就讓你們的學生成為帶刺的、倔強的、任性的人吧。這總要比默不作聲地俯首帖耳,比優(yōu)柔寡斷好的得多。
(第一卷612頁《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
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創(chuàng)造者
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創(chuàng)造者,讓每一個人都走上充滿智慧、熱情洋溢的獨立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道路――這是當前學校實際工作中的首要任務。
(第五卷125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要讓各自的個性特點表現(xiàn)出來
任何一個基層的或全校的集體里都有許多具有突出的個人天賦、能力、智慧和才干的人。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讓這些個性特點通過堅定的意志、高尚的自尊感、強烈的志趣和正當?shù)淖詯坌谋憩F(xiàn)出來。
(第四卷629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要把每個學生的個性提到完美人格的高水平上來
孩子們沒有有能無能、有才無才之分。所有的孩子都毫無例外的是有能又有才的。應該在每個學生身上找到他們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能力,并開發(fā)它、孕育它、培養(yǎng)它,使之充分顯露出來――也就是說,要把人的個性提到完美人格的高水平上來。
(第五卷125頁《開發(fā)出每個學生獨特的人格之美》)
集體中的每個人的道德和智力發(fā)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在集體里,個人的道德和智力發(fā)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一個人對別人的影響就在于他身上有某些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東西。這種獨特性表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愛好、才能和志趣。
(第四卷628頁《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五、要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天賦
要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天賦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遵循這樣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每個學生的天賦,他愛好哪門功課,就讓他在哪方面掌握和學會比教學大綱要求多十倍的知識。這不是片面發(fā)展,而是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源泉。
(第一卷429頁《學生的精神世界》)
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天賦都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發(fā)展
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天賦都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發(fā)展。日后,一些人將成為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另一些人將成為工程師、技師、醫(yī)生、教師,又一些人將成為鉗工、車工、農業(yè)機械師,但是有一個共同特點會使他們很相似,這就是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在勞動中起主導作用。
(第四卷16頁《帕夫雷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