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從事的各項工作注重抓落實,以落實出效益、出實效、出政績,這既是黨組織對各級領導干部的要求,又是應具有的黨性原則和工作作風。在全面實踐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中,領導干部能否做到求真務實、講落實、抓落實,把抓工作的落實作為檢驗政績的唯一尺度,這不僅是一個工作態(tài)度問題,也是一個政治覺悟、政治責任感的問題。
把工夫下在抓落實上,要有抓落實之“心”
心者,本也。一個人一旦在心思、心靈、心勁上出了亂子,甚而胡思亂想,沒有主心骨,迷失方向,就會失去前進、奮斗的信念、信心,則一事無成。對于我們從事的工作、任務,講了、布置了、要求了、強調了,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于領導干部要有一顆抓落實之心。 一是對事業(yè)要有愛心。愛我們的黨,愛我們的國家,愛偉大的人民,就會傾注于愛事業(yè)上。有了這個“愛”,就有了抓工作落實的前提、基礎、動力。二是對困難要有信心。抓落實不是一帆風順的。抓落實的過程,就是同客觀與主觀矛盾作斗爭的過程。在抓落實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困難,有時遇到的矛盾和困難的阻力又相當大,這就要求要有排除困難,戰(zhàn)勝困難,克服困難,化難為易的信心。三是抓落實要有急心。落實出成效、出效益、出經驗,對此不能慢慢騰騰,按部就班,要有緊迫感、有急心。抓落實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講的急心,并不是蠻干、瞎干、胡干。在這里,急心是一種抓落實的科學態(tài)度,是一種又好又快的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奮發(fā)向上的進取之心,它是建筑在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這個基礎之上的。
把工夫下在抓落實上,要有抓落實之“才”
抓落實不是作表面文章,而是結合具體實際解決矛盾,在工作上創(chuàng)新。抓落實,要有一定的領導藝術。這個藝術,指的就是“才”。缺乏才能的人,盡管他有抓落實的信心和決心,但也難以把落實性的工作真正抓好、抓上去。什么是抓落實的“才”呢? 要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落實。任何一個單位、部門的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多種多樣,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從表現(xiàn)形態(tài)看,在工作中存在著各類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顯而易見的,有的是深藏在復雜的現(xiàn)象之中的,有的則是通過別的形式反映出來的。我們對這些問題只有認識并把握它,抓住它,才能解決它。 抓工作落實,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只是客觀地反映了事物存在的矛盾,盡管重要,但還必須進一步去解決矛盾,才能抓落實、促進事物的發(fā)展。因為發(fā)現(xiàn)矛盾還停留在思想認識層面,而解決矛盾則已運行到了實踐行為層面,才是抓落實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常講“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指的就是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抓落實的能力。否則,僅僅只是口頭上指出矛盾,行動上久拖不決,絲毫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和工作的落實,也就無法推動事物的發(fā)展。因此,承認和揭露問題之后,要采取措施下工夫解決問題,才能在解決問題中抓好工作的落實。
把工夫下在抓落實上,要有抓落實之“效”
抓落實不是空對空,更不是寫在紙上,喊在嘴上,擺在面上,而是要講求真務實,注重抓落實的實際效果。沒有成效上的成果、效益,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抓落實,只能是空喊落實,喊而不實,華而不實,不干不實。抓而不實,等于不抓,或者叫瞎抓。只有具有求真務實的心理,才能認識到抓落實的意義;只有具有求真務實的作風,才能把落實付諸于實踐;只有具有求真務實的行動,才能在落實中見成效。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一千,道一萬,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有求真務實的精神、作風、態(tài)度、干勁、毅力。領導干部只有在求真務實上下工夫、用氣力、使真勁,才能見諸于言出于“口”,口出于“實”,實出于“干”,干出于“創(chuàng)”。這就要求我們深刻理解上級的指示精神,全面掌握下面的實情,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撲下身子真抓實干。 領導干部要表里如一,說的就是心里話,干的就是嘴里說的。在抓落實中,講務實、比奉獻;講老實、比貢獻;講創(chuàng)新、比效益;講效率、比服務;講業(yè)績、比實績,以抓落實的實際行動,開辟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