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吳越錢氏家族眾里輝耀。在北京有最著名的“三錢”: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臺灣錢思亮(杭州人)三位兒郎錢純、錢煦、錢復被稱為“臺灣三錢”。旅美高級工程技術(shù)人員錢學渠也是從杭州走出去的,其所生錢永健等三個兒子,全部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姑且被稱為“美三錢”。前不久,錢永健被評上諾內(nèi)爾化學獎,驚世之績,不但是杭州人的光榮,也是中華民族的榮耀。當然對吳越錢氏所代表的吳越文化而言,更是一大喜訊。 關(guān)于上述錢氏名人的家世,“京三錢”的錢偉長等均由其本身或家人到杭州錢王祠、臨安錢王陵尋根訪祖,確認是錢王后裔?!懊廊X”既已考明與錢學森同祖,自可證實為錢王裔孫無疑。不過“臺三錢”卻有待進一步考查根系,是否同出錢王,盡管“同樣都從杭州這塊土壤上衍生出去”這一點已無疑問,載明檔案籍貫欄中。不過錢思亮院士曾考證“錢塘(杭州)錢氏之源流”,一直上溯到駱賓王,認為他的祖先本來姓駱,駱賓王遭難時令兒子入贅于錢氏,子孫才改姓為錢。并未明確表述與錢王的關(guān)系。 駱賓王,生于公元640年(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兼善詩文,抱負不凡,卻懷才不遇。唐睿宗文明二年(公元684年)九月,皇太后武則天廢睿宗自立為女皇帝,改元為光宅元年,臣民多不服。開國功臣東海郡公徐勣之孫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招駱賓王入幕府。駱賓王起草《討武則天檄》,文辭犀利,廣為流傳。徐敬業(yè)、駱賓王擁眾十余萬,據(jù)揚州、淮陽,分兵渡江,南下江南。后被武則天所派大軍擊敗,徐敬業(yè)死于亂軍之中,駱賓王亡逸。傳說駱賓王為避難削發(fā)為僧,來到杭州,安置兒子于杭州附近一戶姓錢的農(nóng)家,入贅為婿,從此隱姓埋名,以保留一支血脈,這就是“錢塘(杭州)錢氏之源流”。此說由這一支后裔的學者錢思亮傳述,應(yīng)有所本。 其實所謂“錢塘錢氏”與“吳越錢氏”兩端可以對接,同在一個區(qū)域,而“時間差”正好說明問題。駱賓王生于公元640年的初唐,而吳越錢氏的始祖錢镠生于852年的唐末,間隔兩個多世紀,若平均以30年為一代,約可繁殖七代子孫。測算錢镠祖先上推六、七代,生自“錢塘錢氏”的源頭,極有可能。據(jù)錢镠之孫錢儼在所著家史《吳越備史》記述,錢镠父親錢寬常說:“吾家世代田漁為事,未嘗貴達?!闭门c“錢塘錢氏”入贅后隱于農(nóng)家,小心違避身世暴露的境況相合。錢寬只圖田漁勞作安生,不求子孫顯貴,所以當出外回來聽說妻子生下一個狀貌似龍非龍的怪異嬰兒時,擔心“家難重起”,一度萌生溺嬰的打算。賴王婆搶留下孩子,取名婆留(镠),長大不同尋常,擁軍稱雄。錢寬見兒子錢镠以兵戎顯貴,不以為喜,反以為憂,這都是由于先世曾起兵造反險遭滅門之禍所埋藏的余悸。錢宙、錢寬、錢镠祖孫三代,均崇拜余杭徑山寺禪宗洪湮法師,并嚴遵祖訓:“刻勤克儉,守二字真言,唯讀唯耕。”洪湮博學廣識,對錢镠多所調(diào)教,指點他讀懂佛教經(jīng)典和儒家的四書五經(jīng),文化積累有助于他日后施行治國之道。唐末亂世中造就錢镠的英雄業(yè)績,至朱溫代唐時,錢镠封為吳越王,建立吳越國,三代繼位,傳及五王,家族昌盛,自此稱為“吳越錢氏”。 千余年來“錢氏”宗族持續(xù)發(fā)展,不斷壯大,嚴于家教,重學明禮,人才輩出,享譽五洲四海。進入新世代,錢氏更善于充實宗族文化新元素,與時俱進,結(jié)出碩果,實非偶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