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登封中岳廟 登封中岳廟 中岳廟位于登封縣城東4公用太室山南麓黃蓋峰下。嵩山原有太室祠,始建于秦?!稘h書·武帝記》有元封元年漢武帝加增太室祠的記載。秦至西漢,廟址在萬歲峰上,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建立太室闕時,遷至今中岳廟之南,石闕之北。唐開元十八年(730年),玄宗李隆基增建太室祠,奠定了今日廟址。唐宋之際中岳廟盛極一時,廟東是牧子崗,廟西望朝嶺,廟南為玉案嶺。中岳廟背靠太室山,峰巒聳峙,高出云表。登高遠(yuǎn)眺,四周山巒起伏,山下綠樹煙村,嵐光霞彩,盡收眼底。俯瞰整個岳廟,翠柏掩陽,紅墻黃瓦,金碧輝煌。 中岳廟座北向南。從名山第一坊向北至黃錄殿(御書樓),除諸門、亭、坊外,主體建筑為七進(jìn)院落。地勢北高南低,落差37米。中軸甬道全用條石平鋪而成。廟院南北長650米,東西寬166米,面積約10萬多平方米。廟院現(xiàn)存規(guī)制,是清代乾隆年間按照北京皇宮的布局重修的。有殿、宮、樓、閣、亭、臺、廊廡等明、清建筑近400間,漢至清代的古柏330余株,金石鑄器、石刻造像等金石文物百余件?! 〉欠庵性缽R的前身為太室祠,始建于秦,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后經(jīng)歷代擴(kuò)建、整修,中岳廟成為一座宮殿式的古建筑群,總面積11萬平方米,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群?! ≈性缽R中軸線建筑共十一進(jìn),縱深650余米,有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zhèn)坊、嵩圣門、化山門、峻極門、嵩高峻極坊、中岳大殿、寢殿、御 書樓,兩側(cè)還有太尉宮、火神宮、祖師宮、九龍宮、神州宮五個宮院,現(xiàn)存明清建筑近400間,金石鑄器兩萬余件,漢至清代的古柏三萬余株。中岳廟是道教在中原地區(qū)活動的最早基地。道教尊稱中岳嵩山為“第六小洞天”,尊稱中岳廟為“第六小洞天”之“洞府”?! ≈性来蟮钗挥诎菖_北面,建于高約3米的大月臺上,此殿的建筑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似,面闊9間,進(jìn)深5間,面積約920平方米,重檐黃瓦,高大雄偉。殿內(nèi)裝有天花板并飾有彩色繪畫以及盤龍藻井,相傳是用柏樹根雕刻而成,工藝精致,巧奪天工。殿內(nèi)神龕中央坐橡是武則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態(tài)雄偉。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龕外兩側(cè),塑有身穿盔甲,手執(zhí)金瓜斧,高約6米的鎮(zhèn)殿將軍方碧和方相,雄偉莊重。
|
|
|